莫正民的个人简介
莫正民(1913~1983),原名莫举中,字正民,后更名莫余生,五莲县汪湖镇莫家崖头村人,1946年入党。先后任东北农场管理局秘书处处长、北大荒的萨尔图牧场场长、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红色草原农垦局局长。
早年经历
1928年莫正民投军,辗转服役于张宗昌、张步云等部。1937年12月,张步云投靠日本当了汉奸,莫正民带领十几人携枪回到家乡,自拉队伍开展抗日斗争。中共党员王乃征、王东年等亦进入该部协助工作,队伍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第四游击区独立第一支队”,莫正民任司令,王东年任政训处主任。
抗战初期
1938年春,莫部攻打了杨家夏庄,消灭了恶霸地主,开仓济贫,使附近农民受到救济。1938年,莫正民率部“投靠”由高树勋率国民党第六十九军,被编为新六师“独立第一旅”,莫正民任旅长,王东年任政治部主任。年底,随高树勋部奉命北上抗日。1939年冬,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莫部共产党员被迫陆续撤离该部。不久莫部奉命与八路军作战被困,想投靠八路军未果,便决定率部投降日寇。莫正民等主要指挥官被软禁,士兵全部充当修筑铁路的劳工。
1940年4月,莫正民在答应日军要他回乡组织“剿共自卫团”的条件后,得以释放。回乡后,很快组织起1000多人的“剿共自卫团”队伍,驻扎在管帅,受驻莒县的日军指挥。1941年3月,投靠了国民党第五十一军,被委任为国民党苏鲁战区独立第三十二支队司令。
1942年春,莫正民再次投靠日军,被委任为鲁南剿共司令,队伍很快发展到30多个中队,3500多人,并进驻莒县城编为伪莒县保安大队,莫正民自任副大队长。夏,莫部奉命向莒南解放区“扫荡”时,遭到八路军的沉重打击。为保存实力,派人与王东年与八路军山东军区领导取得了联系,并接受三点要求:及时报送日军“扫荡”的情报;不得扰乱根据地,并掩护抗日工作人员;等待时机,起义投诚。此后,滨北办事处先后派谷凤鸣等29人到莫部开展策反工作,争取莫正民反正。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以诚相待。
起义投诚
1944年春,莫部在连遭八路军滨海部队多次打击后,莫正民才改变了过去的态度,开始主动与谷凤鸣等人接触。谷凤鸣担任了莫的副官,并在莫部12个中队建立了半公开的联络点,加派了联络人员,为劝服莫正民反正奠定了基础。
1944年9月,日军到鲁中“扫荡”,被驻鲁中八路军一举全歼,配合“扫荡”的伪军贺钫部也遭惨败。莫正民看到了抗日军民强大的力量,经过做工作,终于做出了举义反正的正确抉择。1944年11月14日,经过周密部署,山东军区组织滨海、鲁中军区的主要力量包围莒县,莫正民率领起义部队30个中队、3500余人,撤出城外,宣布反正,使八路军得以顺利向日军主要据点展开攻击,一夜间攻克莒城及16个伪据点,解放了700余村庄30余万人民。
莫正民反正后,山东军区首长罗荣桓、黎玉和肖华致电莫正民及其所属官兵,表示热烈祝贺和慰问。不久,莫部被山东军区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莫正民任旅长。随着莫部起义和莒县城的解放,为我军全面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5年5月,中共滨海军区党委鉴于莫正民的特殊贡献,以及他本人的要求,批准莫正民为中共特别党员。翌年8月,中共山东军区党委批准莫正民为中共候补党员,半年后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主要经历
1952年7月,他随辽宁军区解放一团集体转业,任东北农场管理局秘书处处长。1953年7月,他坚决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担任了北大荒的萨尔图牧场场长。
北大荒人烟稀少,气候恶劣。他刚去时,萨尔图牧场只有几百人、几百公顷土地,资金紧张。干部和技术力量不足,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副食供应极少,可他迎难而上,带领全场职工艰苦创业,使牧场发展成为全国四大畜牧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种畜基地。
1960年,他调任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院副院长。1962年,在他的恳切要求之下,又偕全家赴北大荒,担任了红色草原农垦局局长。
在农垦局,他身为12级高干,却长期住在用牛棚改建的办公室里,经常自己打水扫地,和职工一块下地劳动,一块排队打饭。并经常和职工谈心,啦家常,帮职工排忧解难。职工们都说他没脾气,没官架子;都亲切地称他“老莫头”,很少称他“莫局长”。
“大跃进”年代刮“五风”,他不搞浮夸作假,坚持如实上报产量。因此在参加省里召开的地委书记会议时受到批判。他不妥协,会后,领着与会人员去查看牧场的土地情况,证实了他报的产量属实。
“文化大革命”前期,他被批斗关押,但他始终对党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许多职工也想方设法保护他。在被批斗时,他把“罪责”主动往自己身上揽,使许多干群免受迫害。1969年春,他刚解除关押,就要求工作,他说:“叫我干个司务长,管管生活也可以。要不,我吃着党的饭,不给党干工作,心里多难受啊!”
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从不计较个人的职位、名利,当有人和他谈起此事时,他总是说:“什么职位不职位的,有活干就行。”他虽身为高于,但因人口多,经济上一直很拮据,生活极为俭朴,1980年以前,他家只有两个包装火柴的破木箱,两张旧桌子,几把椅子。他自己打到东北,从未回过家乡。晚年他常念叨着要偕全家回家乡看看;却一直因经济不宽裕迟迟未能成行。当他终于作出了探家的决定后,却不幸患脑溢血去世。
有关记载
莫正民,莒县人,原家庭贫苦,行伍出身,抗战初期曾与中共党员王东年共同拉队伍,并参加过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后来所部被国民党高树勋部编为一个独立旅,莫任旅长。莫后来脱离高部,在日军压迫下,当了伪军。1942年7月,该部配合日军由莒县向南蚕食时,曾遭滨海八路军严重打击。当时莫正民为求得缓和局面,派人与八路军联系。八路军在该部建立了联络站,开始了对该部的争取工作。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拉得多,打得少,斗争不够,工作没有多大进展。1944年3月,八路军计划消灭莒县南部夏庄一带的日军,本已同莫正民联系好,让他们放弃莒县南部,驻守北部,然而等到八路军向日军发起攻击后,莫部的第二大队反而坚守待援,于是八路军在消灭日军一个小队的同时,捎带将莫部第二大队击溃,并俘获大队长刘振亚,然后给莫正民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信,提出双方早有协议,他们言而无信,咎由自取,并进一步阐明局势,望其三思。山东军区又派这时已担任山东军区独立第一旅王道部政治部主任的牟宜之,与莫正民会晤,劝他不要三心二意,要改邪归正,戴罪立功。但在坏分子耸恿下,莫还是犹豫不决。莫部中以驻井邱的第三大队长王介千表现最坏,曾捕杀八路军一名侦察员,袭击八路军一个区队。鲁中部队立即下令攻克井邱,沉重打击了第三大队,莫亲自带了三个中队增援,半路上遭到阻击,伤亡惨重。事后,莫正民又主动派人与八路军联系,表示要重新搞好关系,并同意八路军加派联络人员,在他的一些据点里设立了秘密联络站。从此,莫正民认识逐步提高,态度好转,同八路军关系渐渐密切起来。后来,八路军放回了在夏庄战斗中俘虏的刘振亚,莫正民很受感动。但不久,他又听到谣言说:七月间率部投奔八路军的王道被杀了,其部队也被整掉了。莫非常关心此事,于是八路军乘他的副官长来联络的机会,让王道同他会面。副官长回去后,立即将这个消息告诉莫正民。莫这才算放了心,立即表示:“我姓莫的抗日走在王道后面,但一定要办得比他还漂亮。”
1944年11月,八路军决定集中滨海军区第四、六、十三团,鲁中军区第一团及山东军区特务团两个营丶独立第一旅和五个独立营、区中队、民兵各一部,约一万余人,攻打莒县县城,并要求莫正民起义作内应。
1944年11月14日下午,攻城与起义同时开始。八路军工兵穿上莫部的军服混进城用炸药包炸掉了日军炮楼。以此为信号,八路军健儿有的在起义官兵的引导下,从打开的城门冲进城,有的翻越城墙进入城内。黎玉、肖华、李作鹏随特务团两个营一起从南门进城。滨海军区第六团从东门,莒中独立营从西门进城。同时,一队队起义的官兵,臂上戴着写了“正”字的白袖章,排成四路纵队向城外涌出,人流中还押着伪县长、日本教官、顾问等。
县城虽破,但日军仍不投降。他们都龟缩到一个小围子里据守四个碉堡,负隅顽抗。经过长时间的围困和多次连续爆破,敌人的两个碉堡终于被八路军攻下,另两个碉堡的残敌,在增援之敌的接引下逃离莒县。
莒县解放后,罗荣桓、黎玉、肖华嘉奖了参战部队、地方干部、民兵和武工队员,莫正民部进入根据地后,被授予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的番号,莫正民任旅长。在王道、莫正民起义以后,滨海军区争取了伪诸城保安大队长张希贤部一千三百余人反正;鲁中军区又争取了伪鲁东和平建国军独立第十团团长韩寿臣部一千八百余人反正。这四大股反正的伪军共八千三百余人,先后编为山东军区的四个独立旅。此外,尚有千人以下反正者一百五十余股,共七千余人。其中包括胶东收复荣成县城时反正的伪军滕品三部六个中队,杀死日军十七人宣布反正的威海刘公岛伪海军一部,与在荣成龙须岛反正的一股伪海军共六百余人。这三支部队反正后被编成了胶东军区海防支队。
这些伪军的起义,不仅有力地破坏了敌人“重点主义”的防御体系,而且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曲线救国”的反动政策。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投降后,山东伪军立即与国民党军队合流投入了内战战场。在山东争取大量伪军起义,实际上便在事先打击了蒋介石在战后利用伪军反共的阴谋。显然,这也是罗荣桓“为战后作准备”的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