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科姆·萨金特

时间:2023-12-01 08:17:57编辑:小历

马尔科姆·萨金特的个人简介

马尔科姆·萨金特于1895 年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的阿什福特,早年曾就学于伦敦的管风琴学院,师从于名师莫伊谢耶维奇学习钢琴和管风琴。萨金特青年时期是一位出色的管风琴演奏家,他在1914 年19 岁时,就开始担任了梅尔顿莫布雷教堂的管风琴师。1919 年,萨金特获得了达勒姆大学的音乐博士学位,并从此开始了他以后广泛的国际音乐艺术生涯。

简介

英国指挥家、管风琴师。1895年4月29日生于英国林肯郡的斯坦福(Stamford, Lincolnshire)。

父亲是一位业余管风琴手和合唱指挥。萨金特16岁在彼得伯勒大教堂(Peterborough Cathedral)充任基顿(Keeton)的管风琴助手。1914-1924年担任梅尔顿莫布雷教堂(Melton Mowbray church)的管风琴师,这期间他又在达勒姆(Durham)学习音乐理论,并于1919年毕业;1919-1921年随莫伊斯威茨(Benno Moiseiwitsch)学习钢琴。此后应亨利·伍德爵士(Sir Henry Wood)之邀,指挥他在莱斯特(Leicester)的乐队。1923年担任皇家音乐学院的讲师。1929年任考陶尔德-萨金特音乐会(Courtauld - Sargent Concerts)音乐总监。 30年代末以后,萨特金担任过许多乐团的指挥,如曼彻斯特的哈利乐团(Hallé Orchestra, 1939-1942)、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42-1948)、BBC 交响乐团(1950-1957)等。1948年之后,任伦敦漫步音乐会(London Promenade Concerts)指挥和音乐总监。他还担任过一些合唱团的指挥,包括皇家合唱协会(Royal Choral Society, 1928-1967)、哈德斯菲尔德合唱协会(Huddersfield Choral Society, 1932)、利物浦·威尔士协会(Liverpool Welsh Society, 1941)、利兹爱乐协会(Leeds Philharmonic Society, 1947)等。

1967年10月3日,萨特金于伦敦逝世。萨特金一生致力于英国音乐的发扬光大,他指挥的曲目包括了几乎全部英国重要作曲家的作品。此外他还与库珀合作,撰写过一部《音乐概论》(The Outline of Music),1962年于伦敦出版。

成就

在20 世纪的世界指挥艺术中,英国指挥家的地位是很突出的,提起英国指挥家来,许多人都会兴致勃勃和连声称赞,其实这也并不为奇,因为英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和高度艺术修养的国家,历来就是以出指挥家而闻名于世的。远的不说,单就本世纪早期诞生的一辈大师级的指挥家中,便有亨利·伍德、托马斯·比彻姆、阿德里安·布尔特、马尔科姆·萨金特和约翰·巴比罗利等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具有赫赫威名的人物。这些杰出的指挥大师们,都曾在自己辉煌的一生中,为英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朽的贡献,而在这其中,马尔科姆·萨金特则是一位突出的佼佼者,他一生积极地从事英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并因此而被人们誉为“英国的音乐大使。”

人生历程

马尔科姆·萨金特早年曾就学于伦敦的管风琴学院,师从于名师莫伊谢耶维奇学习钢琴和管风琴。萨金特青年时期是一位出色的管风琴演奏家,他在1914 年19 岁时,就开始担任了梅尔顿莫布雷教堂的管风琴师。1919 年,萨金特获得了达勒姆大学的音乐博士学位,并从此开始了他以后广泛的国际音乐艺术生涯。

萨金特首次尝试指挥艺术是在1921 年,这年他在伦敦的漫步音乐会上指挥了自己创作的作品《风天的印象》,从此以后,萨金特便把自己的指挥家、作曲家和演奏家三位一体的印象树立在了人们的面前。1923 年,才能出众的萨金特被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聘为指挥教授,并同时开始了他在英国国家歌剧院的指挥生涯。他曾于1924 年和1925 年,先后在伦敦和曼彻斯特指挥了沃安·威廉斯的歌剧《牲口贩》和霍尔斯特的歌剧《在野猪头酒家》,获得了舆论界的一致好评。在以后的若干年里,萨金特不辞辛苦地活跃在英国乐坛上,将自己的指挥艺术领域扩大到了十分宽广的地步,自20 年代后期开始,他先后在许多的合唱团和交响乐团中担任指挥,其声誉和影响都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在他的任职当中,比较重要的有哈德斯菲尔德合唱团、皇家合唱团、利物浦威尔士合唱团以及利兹爱乐乐团、哈勒管弦乐团和利物浦爱乐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除此之外,他还曾担任过著名的佳季列夫芭蕾舞团的音乐指导和兰达诺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1950 年,萨金特的指挥艺术达到了其指挥生涯中的最高点,这一年,他担任了英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BBC 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工作到1957 年,这时,他实际早已牢牢地确立了世界一流指挥家的地位。萨金特在其指挥生涯的最后16 年当中,成为以著名指挥大师亨利·伍德的名字命名的“伦敦漫步音乐会”的首席指挥,在这个带有普及音乐性质的音乐会中,萨金特以其特有的勤奋和兢业精神,赢得了大量青年听众的热烈赞扬,许多人都从他主持的生动有趣而又通俗易懂的音乐会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从而最终走进了那高雅而神圣的音乐殿堂之中。

多才多艺

多种形式的乐队指挥

对于一位具有崇高国际声誉的指挥大师来说,“全面”的特点与风格应该是尤为重要的,大凡称得上大师的指挥家,都应该具有掌握和表现各种音乐体裁的能力,即对于歌剧、交响乐、康塔塔和室内乐等形式,都能够游刃有余地指挥,从这一方面来看,萨金特作为指挥大师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他几乎对所有的音乐体裁形式都很擅长,从歌剧指挥的角度来说,他是英国的一位主要歌剧指挥家,其主要的成绩表现在对英国歌剧的指挥上,如沃安·威廉斯、霍尔斯特、沃尔顿和布里顿等人的歌剧作品,都是他最善于解释和表现的作品。从交响乐指挥的角度来说,他亦是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人物,多年来他指挥英国及世界上的许多交响乐团,演奏了不计其数的交响乐作品,其中尤以英国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最具说服力,此外对于 北欧国家作曲家的作品,(如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他也是一位世界级的演释专家。

管风琴演家

萨金特实际是一位很偏爱声乐作品的指挥家,其中又尤以合唱艺术最受其青睐,他曾在自己的指挥生涯中担任了20 余年的合唱指挥,这恐怕在任何一位指挥家的履历中都是鲜于见到的,萨金特对于合唱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和了解,经他手中训练过的合唱团,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和技艺,这一切都是与萨金特本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合唱感觉紧密相连的,由于萨金特早年曾担任过多年的教堂管风琴师,因此很早他便从教堂唱诗班的合唱中领悟到了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再加上他作为管风琴演奏家,对于近似人声般的和声感觉早就有着直接的印象。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为他日后出色地训练合唱团时所具有的优越条件和良好素质。

古典音乐普及大师

萨金特除了是一位英国音乐艺术的杰出使者以外,还是一位执衷于普及古典音乐的大师,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曾在英国担任了近20 年的“伦敦漫步音乐会”的主持者和首席指挥,在此期间以轻松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其实,他还在这段时间里担任过“罗勃特·迈耶儿童音乐会”和“库尔托――萨金特音乐会”的音乐指导和指挥,这些音乐会,实际上都是带有固定性的系列音乐会,萨金特如此长期地主持和指挥这些音乐会,无疑从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普及作用,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他看作是英国最著名的音乐普及专家之一。

作曲家

萨金特作为一名作曲家,除了创作过一些大型作品以外,最大的功绩就是改编过许多传统歌曲以及圣诞颂歌等小型作品,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改编著名的颂歌《统治吧,不列颠》,另外,他还曾为勃拉姆斯的《四首严肃的歌曲》及鲍罗丁的四重奏中的《 夜曲》进行了乐队配器。鉴于他所取得的音乐艺术成就和对英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及走向世界方面的突出贡献,1947 年,英国皇家将他封为爵士。这种荣誉,在英国音乐界中是极少数的人才能享有的。

综合评价

萨金特作为20 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活跃的著名指挥家之一,其在国际上的频繁活动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在他生前,曾与许多闻名于世的大演奏家们合作演出和灌制唱片,这些人物中最著名的有小提琴大师雅沙·海菲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大提琴大师罗斯特罗波维奇等人。他们之间的珠连碧合的合作,曾经给人们留下了永难忘怀的印象。

萨金特是一位风格粗犷的指挥家,他的指挥能够使人们感到一种很深的内在动力。对于古典主义作品,他十分精于亨德尔和海顿等人的作品,而对于现代主义作品,他无疑是英国现代作曲家作品的指挥权威。萨金特在指挥特点上表现得很大胆,在某些方面似乎界于比彻姆和布尔特之间。

评价

萨金特一生始终在艰苦地奔波和勤奋地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为英国音乐艺术的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当人们回忆起他对英国音乐走向世界所做出的突出业绩时,便再一次感到“英国音乐大使”的称号对他来讲是多么的贴切和当之无愧,他的确是本世纪中最有世界影响力的英国指挥家。 1967 年10 月3 日,萨金特在伦敦去世,享年72 岁。

萨金特是一位对英国音乐艺术有着突出影响的指挥家,这在他一生中做过的许多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中都体现得很清楚,例如他曾于1951 年在利兹指挥首演了沃尔顿的康塔塔《伯沙撤王的宴会》,1954 年在伦敦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又指挥首演了同一作曲家的歌剧《特罗伊露斯与克雷西达》。他还曾率领着英国的交响乐团赴美国、前苏联、澳大利亚及亚洲的许多国家进行访问演出,并且以客席指挥的身分,广泛地与世界各国的著名交响乐团合作,所到之处均大力宣传和介绍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因此,他便被评论家们看作是“与英国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挥家”。

上一篇:米格尔·卡夏诺

下一篇: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