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大全网
当前位置: 简历大全网 > 简历问答 >

马志存

时间:2023-12-06 09:28:42 编辑:小历

马志存的个人简介

马志存:(1937―1993)天津人。著名相声演员。

马志存 - 个人简介

马志存(1937―1993)天津人。自幼喜欢相声,马志存原是建筑工人。五十年代后期参加业余演出,原攻逗哏,曾编演新相声参加市职工文艺汇演。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活动时,结识了赵佩茹先生。赵佩茹进入中年后热衷于业余相声活动的辅导,发现了马志存和其他同志,根据马的艺术素质,建议他专攻捧哏。

1960年马又与其他业余演员一起拜赵为师,1962年调天津南开区曲艺团为杨少华捧哏,杨也常演苏文茂整理的《论捧逗》、《批三国》等节目,因而马志存对苏文茂的“活儿路”也比较熟悉。他憨直谐趣,朴中见巧,对捧哏艺术悉心钻研,除得赵佩茹真传外,又善于溶化朱相臣、李寿增、李文华的优长。马志存捧哏时口锋犀利,不抢不拖,台风持重,不卑不亢,能根据节目内容适当运用技巧,全神贯注地烘托逗哏的,注重语言的滋味与尺寸,弦外有音,尽力为逗哏的拢神,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马志存初入南开区曲艺团时,赵佩茹正为马三立捧哏,朱相臣正为苏文茂捧哏,马志存利用演出余暇,几乎每天都到劝业场大楼天乐戏院去观摩,回家后还要做学习笔记,有一点新发现就及时运用到表演中去,可谓“知不足而后能自返”了。

马志存捧哏素质好,台风稳健,口风极佳,甘作绿叶,却与逗哏者配合极为默契,是捧哏演员中的佼佼者。1962年参加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为杨少华捧哏,代表作有《八扇屏》、《山东话》、《绕口令》、《五红图》等。“文革”后期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为苏文茂捧哏,名声鹊起,代表作有《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红楼百科》、《废品翻身记》、《特殊照相》等。其弟子有马洪升、赵传真、王宏、刘亚津等。

马志存 - 黄金搭档

七十年代后期,苏文茂重返舞台时,物色到马志存同志捧哏。他们共同探求,向着“真善美”的艺术航标行进。几年来,经历了“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马志存能与苏文茂合作,他感到是个锤炼艺术的好机会,有时间就在一起切磋琢磨,上场后果然严密无间,使逗哏的和观众都感到舒服。他们合作初期也有些好心人提醒双方应注意艺术以外的一些事情,他们一笑置之,自信艺术合作贵在真诚,互助互励,肝胆相照,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虽因细故争执,平静下来还是能以共同事业为重,他们都痛切地感到: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配合默契,何必人为地制造矛盾呢?

1981年,他们参加“纪念常、程二烈士牺牲三十周年纪念演出”中,以《打灯谜》再现和发展了常氏相声之精华,苏文茂感慨万端地说:“我当初向老师学艺,练说逗基本功的节目就是《打灯谜》,志存也从赵先生那里学会了这段儿。《打灯谜》是他们二位的代表作,应该继承发扬,可我们这段又和两位老师不同。”是啊,艺术贵在创造,就传统节目的整理来说,这就叫“一遍拆洗一遍新”哪!即使合演小段儿《顺情说好话》、《学外语》、《抚琴》等,他们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形象,使之富有新意。如在小段儿《抚琴》中注重渲染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心理精巧独到,深为人们喜爱,已收入相声艺术片:《笑》。

现代节目《废品翻身记》(王允平作)、《高贵的女人》、《新局长到来之后》(均为何迟作)经他们整理上演后,又向稳健严实、潇洒适度方面迈进了一步。看来,苏、马的表演已臻成熟,《新局长到来之后》的“苏大秘”为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志存那句“我看你这个人在德上是欠缺了一点”。却是寓意深刻的讽刺。这个节目曾获全国曲艺汇演(北方片)优秀节目奖,一九八二年随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赴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巡演。一九八四年他们又以王鸣禄同志的新作《爸爸、儿子》荣获“全国相声评比”表演一等奖。

马志存 - 主要作品

《怯拉车》郭荣启、马志存

《老老》 郭荣启、马志存

《打牌论》 郭荣启、马志存

《拉洋片》 郭荣启、马志存

《扒马褂》 郭荣启、马志存、常宝霆

《打牌论》 郭荣启、马志存

《绕口令》郭荣启、马志存

《抬杠》 郭荣启、马志存

《学大鼓》 郭荣启、马志存

《两种态度》 郭荣启、马志存

《红楼百科》 苏文茂、马志存

《文章会》 苏文茂、马志存

《批三国》 苏文茂、马志存

《所答非所问》 苏文茂、马志存

《抚瑶琴》 苏文茂、马志存

《文章会》 苏文茂、马志存

《爸爸儿子》 苏文茂、马志存

《大相面》 苏文茂、马志存

《红楼百科》 苏文茂、志存

《美名远扬》 苏文茂、马志存

《汾河湾》 苏文茂、马志存

《学习张士珍》 苏文茂、马志存

《学外语》 苏文茂、马志存

《选队长》 苏文茂、马志存

《新局长到来之后》 苏文茂、马志存

《特殊照相》 苏文茂、马志存

《宁波话》 苏文茂、马志存

《论捧逗》 苏文茂、马志存

《高贵的女人》 苏文茂、马志存

《忘词》 苏文茂、马志存

《所答非所问》 苏文茂、马志存

《说大话》 苏文茂、马志存

《顺情说好话》 苏文茂、马志存

《财神爷》 苏文茂、马志存

《废品翻身记》 苏文茂、马志存

《磕巴买酒》 魏文亮、马志存

《臭嘴历险记》 魏文亮、马志存

《闹公堂》 魏文亮、马志存

《爆炸新闻》 崔金泉、马志存

《扒马褂》 常宝霆、苏文茂、马志存

《商业新兵》 冯玉春、马志存

马志存 - 艺术风格

苏文茂、马志存坚持相声以说为主,志在与此,力求提高相声的文学性、艺术性,为此不怕冷清,甘于寂寞,他们感到走这条路虽然坎坷,还是要比恃才“风”赶“浪”呢?生活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苏文茂和马志存,誓与说相声共成败、同荣辱,脚踏实地探索相声改革之路,他们每日都在考虑着如何拿出立意新、情境真、情趣美的新段,以此征服观众。1983年当他们在天津市曲艺团编演的“红楼专场”中以相声《红楼百科》(耿瑛作)“攒底”时,也有不少同志为之捏把汗;可是,由于他们广览精读,旁征博引,这一文活同样没有使瘟,还使他们的艺术风格博得了更多观众的信任。

在北京演出时,不少学者称许他们的表演,有的同志称赞道:“由‘苏批三国’到‘巧谈红楼’,体现出演员在艺术上的奋进和演出质量的不断提高与艺术风格上的稳定,不仅使人得到艺术享受,也增进了文学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曲艺演员必须提高文学修养,加强向群众、生活的学习,多方面吸取营养,开拓知识领域,才能如鲁迅先生所说:“要向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人们把苏、马演的不少相声誉为“精神文明之花”绝非偶然,这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