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贝尔·尼维尔的个人简介
罗贝尔·乔治·尼维勒(RobertGeorgesNivelle)(1856年10月15日-1924年3月22日)曾在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中担任法国炮兵军官。他是个非常能干的指挥官和野战炮兵的组织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12月12日他被任命为西线法军总司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流利的英语说服英国,在英国的协助下才得以担任法军总司令。人物生平
罗贝尔·乔治·尼维勒( Robert Georges Nivelle) (1856年10月15日-1924年3月22日) 曾在镇压中国 义和团运动中担任 法国 炮兵军官。他是个非常能干的指挥官和野战炮兵的组织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12月12日他被任命为西线法军总司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流利的英语说服英国,在英国的协助下才得以担任法军总司令。
罗贝尔·乔治·尼维勒185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 科雷兹省蒂勒小镇,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的新教徒。1878年毕业于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随后任炮兵少尉,1887年晋升上尉。参加了法属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殖民地的战争,1898 - 1901年参加法国中国远征军,镇压中国 义和团运动。1913年12月晋升炮兵上校。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月晋升准将,1915年2月晋升少将,同年12月晋升中将。1916年在 凡尔登战役(2月21日- 12月18日)期间在 菲利普·贝当手下任职,当贝当被提升为法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时,尼维勒接替贝当指挥法国第二军,在凡尔登对抗德国人。在凡尔登战役中他和夏尔·芒然将军被指控强攻德军防线,极大浪费法国士兵的生命,10月24日法军重新夺回弗勒里和都奥蒙( Douaumont)要塞,以功绩在12月12日代替 约瑟夫·霞飞任陆军总司令。但同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流利的英语说服英国,在英国的协助下才得以担任法军总司令。
他一上任便计划对努瓦荣突出部的南北两翼发动攻击,由英军攻打索姆河以北,法军攻打索姆河以南,吸引德军的注意力,然后由法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发起主攻,以一举突破德军阵线,并将其赶过莱茵河,迅速结束战争。 按照“内维尔计划”,英军应于1917年4月9日开始在阿拉斯附近日旺希以南20千米的正面上发起了地面攻击。为了配合地面作战,英国皇家飞行队于4月4日,即发动地面战役前5天发起空中进攻,企图肃清天空,把德机逐出该战役地带。以便协约国的侦察机和炮兵校射飞机开展活动。为争夺制空权,英德双方发生了激烈的空战。英国在阿拉斯的进攻,最后取得有限的胜利,但与这相配合的空中战役,却伤亡惨重,因此英国皇家飞行队把1917年4月称为“血的四月”。
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并导致该次战役的策划者、上任不足半年的法军总司令罗贝尔·尼维尔将军被革职。
1917年5月15日,罗贝尔·尼维尔被解职,由 亨利·菲利普·贝当接任总司令。1917在12月被派往北非,在那里度过了剩余的服役时间,直到1921年。1924年逝世
主要功绩
在191几年10月24日指挥法军在一战中重新夺回弗勒里和都奥蒙( Douaumont)要塞并以功绩在12月12日代替 约瑟夫·霞飞任陆军总司令。
1918年加拿大落基山脉大陆分水岭被命名为尼维勒山,附近以其它法国将领命名的山峰有:科多尼埃(Cordonnier)、福煦、霞飞、芒然、贝当。
获得以下荣耀:
人物评价
尼维勒重复贝当的口号:“大炮征服;步兵占据”。他相信一个饱和轰炸,可以打破敌人的阵线防御。因为指挥失利造成伤亡过大而被谴责指挥部无视士兵生命,造成法国军队哗变。
利用外来势力为自己谋的利益,忠于国家却更重视自身利益,过于保守,无视普通士兵生命,才能中庸但胜过滥竽充数之辈。
轶事典故
为了打开战局,他命令120万法国陆军与英国陆军发动大规模攻势,被称为 尼韦勒攻势,英法两国军队付出35万人的代价,才突破德国阵地。因此1917年5月15日贝当取代尼维勒作为总司令,12月尼维勒被调到北非,是法军中任期最短的最高指挥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