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筠筠的个人简介
罗筠筠, 女,1959年出生,北京人,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1982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业;1992年4月至2002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2002年8月借调到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学术专长:美学(应用美学、审美文化、美学史)。
人物简介
罗筠筠, 女,1959年出生,北京人,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1982年9月至1999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完成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业;1992年4月至2002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2002年8月借调到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学术专长:美学(应用美学、审美文化、美学史)。
自我评价
小学到中学10年(1966-76)正赶上领袖发起的文化上的“革命”,除了学语录、挖防空洞、开批斗会、革老师的命,基本上没学什么文化。76到79年在部队服役,学会了做饭、养猪、打针、放电影,可谓有一技之能。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自本科到博士先后读了十年,算是成了知识分子。曾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通史室、文学所理论室工作,2002年来到中山大学哲学系,算是文、史、哲各个领域都涉猎了一下。能把文学、史学、哲学串通起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正是在下研究的专长。此外在工艺与设计美学、审美教育等方面也有一些见解。
著作目录
专著服装与室内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审美应用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山情水韵出自然――自然美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法势·权术·君道――中国古代君臣智道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残阳如血――华夏审美风尚史(明代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此书稿是国家九五重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科院九五重点项目,2001年获得国家图书奖)
《李德伦传》,作家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灵与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梦幻之城――90年代城市审美文化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合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美学的研究与进展,上海交通出版社,1993年
中国通史(第十册,艺术部分),人民出版社,1992年
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
美学的历史――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进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3、译著
什么是人体工程学,三联书店,1990年,合译
精编白话廿六史,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
20世纪:风格与设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论文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者的选择,《文论》1991年4期
近代美学百年发展线索,《近代史研究》1992年2期
从气功学的角度看老庄哲学美学思想,《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1992年10月
当代文化形势下美学如何生存,《美与时代》1993年1期
西方80年代绘画的美学审视,《艺术广角》1993年2期
中国古代工艺美学理论概观,《东方丛刊》1993年4期
孙过庭《书谱》中的美学思想,《扬州师院学报》1993年4期
明人审美风尚概观,《明史研究》第四辑(1994)
李渔工艺美学四题,《装饰》1994年1期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问题,《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4年1期
对当前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思考,《文艺研究》1994年1期
书艺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淮海文汇》1994年6期
让人类的生活环境更美好,《百科知识》1994年10期
画坛的斗牛士――毕加索美学,《外国美学》第11辑(1994)
西方城市化道路及其美学借鉴,《黄河学刊》1995年第3期
笔尖寒树瘦 墨淡野云轻:从山水画的发展看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转化,《文艺研究》1995年4期
社会意识形态的两个极端――社会转型期的文学与道德,《文艺争鸣》1995年第5期
嵇康其人其艺其学,《东方丛刊》1996年第一辑
关于自然美欣赏的两个问题,《美学与艺术学研究》1996年第1辑
放眼新世纪的审美文化建构,《求是学刊》1996年第1期
美学的当代使命:拯救感性沉沦中的大众,《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休闲娱乐与审美文化,《文艺争鸣》1996年第3期
西方工艺文化及其应用美学的发展,《外国美学》第15辑
严肃艺术在商品经济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学习》1996年第9期
从宋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产生看士大夫与市民文艺的不同,《文史哲》,1997年第2期
雅俗互补 趣味多元:明代审美文化的特点,《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竹林七贤”中其他五贤对竹林精神的贡献,《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明代文学发展及晚明诗文的新意境,《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7年,第7辑
从宋代城市审美文化的产生看当代城市审美文化的特点,《美学与艺术学研究》,1997年
现代主义:百年历程得与失,《金秋科苑》 1997年第3期
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及其美学思考,《外国美学》1998年第17期
哲思、艺理、真情――宗白华美学的特色与当代意义,《美学的双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新批评派”文学批评理论的得失, 《外国美学》2000年第18期
禅悦之风与晚明小品,《文学评论》2001年第一期
图像的文化底蕴, 《艺术广角》2001年第4期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与文化, 《文学前沿》2001年第4期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四美”,《餐饮世界》2001年5期
饮食文化美的最高境界,《餐饮世界》2002年1期
21世纪我国学校美育的操作设计,(合著,排名第二)《北方论丛》2002年第4期
性灵与真情――晚明小品文中的诗文美学,《文学前沿》第六期2002年11月
审美观念的现代转变:20世纪文艺中的现代性及其美学特征,《文学评论丛刊》 2003年1期
小品文的审美价值及其在晚明的特点,《文史哲》,2003年2期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意义,《现代哲学》2004年第1期
摭景眼前 运精象外――晚明小品文中关于艺术意象的生成的美学,《中国美学》2004年第2期,2004年11月出版,商务印书馆
态: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哲学研究》2005年第6期
译文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史,《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7期
历史编纂学与后现代主义,《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6期
真小说中的真概念,《金岳霖学术论文集》1990年12月
通俗艺术对美学的挑战,《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9期
关于后现代主义,《国外社会科学快报》1993年4期
西方文论中的反意识形态倾向,《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11期
玛克斯·本斯的信息论美学,《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4期
论阐释:文学作为一种社会象征行为者,《快感:文化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工具书《美学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中国国情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
《英汉社科大词典》(哲学与历史部分),海洋出版社,1992年
《康普顿百科全书》(音乐部分),商务印书馆,1996年
《当代西方美学新范畴辞典》(新批评派美学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