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歇·马丁·杜伽尔的个人简介
罗歇·马丁·杜伽尔,法国当代小说家、戏剧家。这位一九三七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被大会誉为法兰西小说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基本内容
罗歇·马丁·杜伽尔,法国当代小说家、戏剧家。这位一九三七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被大会誉为法兰西小说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马丁·杜伽尔于一八八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在法国塞纳河畔纳伊利―舒尔―塞纳城的一个基督教徒家庭里。父亲是巴黎塞纳区法庭的第一审诉代理人,对古文字颇有研究,他的爱好对马丁·杜伽尔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马丁·杜伽尔的童年在拉菲特别墅区度过,这个地方在《蒂博一家》中得到充分描绘。九到十岁时,有个小邻居把自己写的一个诗剧借给伽尔看,这个偶然的行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开一个新世界,唤起了他巨大的激情。他在中小学时就对法国的文献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八九二年他进入天主教学校读书,爱看左拉的小说和米拉波的历史著作,并联系写诗和短篇小说。一八九六年他离家去上中学,有个神父借给他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学毕业后,他在索尔本大学念文学预科。一八九九年他进入宪章学院,学习历史和中世纪建筑学,这些课程培养了他对历史和当代事件的兴趣,使他学会了科学分析的头脑。一九零二年至一九零三年他到鲁昂服兵役,复员后马丁·杜伽考入了法国文献学院,在这里进行了三年的专科学习。他对法国的文献学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毕业前荣获了文献专家的学位。毕业后,他把平时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了整理,在很短的时间内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一九零六年结婚后偕妻子到北非住了四个月。
马丁·杜伽尔虽然在文献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由于对文学、戏剧有特殊爱好,便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门专业,转入了小说、戏剧的创作活动。
谈起小说创作,这里还有一段他入门的故事。一次,马丁·杜伽尔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本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他迫不及待地读完了,从这本小说的创作手法、体裁风格上得到了启发。读后便模仿着写出了他的处女作《圣人的生活》。同时,他还写出另一部小说《变化》。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他除了继续孜孜不倦地写作外,还利用一切机会作社会调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加密切注视德雷福斯案件等。不久,他利用这些资料写出了大部头小说《约翰·巴卢瓦》。这部小说是以宗教界与科学界之间的斗争为背景的,反映了青年中信仰派和无神派之间非常激烈的斗争。这部小说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这也是马丁·杜伽尔文学生涯中的成名之作。从此,年轻的地登上了法国文坛。
马丁·杜伽尔并不局限于小说创作,他在戏剧创作和研究方面也大有建树。他创建了“老高隆毕”剧团,还为剧团写了不少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九一四年创作的诙谐幽默话剧《老爹的遗嘱》。一九一三年创作的描写同性恋的剧本《沉默寡妇》。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丁·杜伽尔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充满时代的气息,在艺术上有新的飞跃,毅然投笔从戎。大战期间,他身不离笔,记录了大量有关战争生活的素材,着手创作他认为是“丰碑”的长篇巨著《带博一家》。
《蒂博一家》分为八卷,马丁·杜伽尔以惊人的毅力,花费了十七年的时间才完成。这部作品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法国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与另一个新教家庭的遭遇。小说的主人公是蒂傅家的父子,父亲是一个有权威的大资本家,长子安东尼伊是一位有名望的医生,次于雅克是一名立志改革社会的革命者。作者围绕这三个角色展示了本世纪初法国的历史画卷,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和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蒂博一家》虽然长达八卷,各卷厚薄不等,但内容丰富多彩,层次分明,各卷紧扣主题,衔接紧凑,情节搭配和谐,通篇笔墨洗炼,没有废话。这部文学巨著,真实地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成为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和于勒·罗曼的《善意的人们》之后一部最为风行的长篇小说。
一九三一年,他写了小说《非洲的秘密》。一九三三年着手写《莫毛上校回忆录》,这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一九二二年,出版了《古老的法国》等作品。《古老的法国》描绘了绚丽多姿的法国农村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丁·杜伽尔躲在法国尼萨隐居,专心著书,继续写他的《莫毛上校回忆录》。尽管他花费了极大心血,力图完成这部长篇巨著,但是,直到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离开人世为止,也未能如愿以偿。
此外,马丁·杜伽尔还完成了不少其他体裁的作品,保留有大量的信札和评论。他的作品以精雕细刻,笔法细腻见长,对话深刻而又诙谐含蓄,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马丁·杜伽尔虽然很早就得到了崇高的声誉,但他始终勤奋向上,在成绩面前虚怀若谷,他从不为自己的著作作序。人们的评价是:“不尚虚夸,不爱交际,为人孤独。”当时的评论家认为马丁·杜伽尔可称为福楼拜第二。他们二人虽然对某些问题都持有悲观态度,但马丁·杜伽尔对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