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星垣的个人简介
陆星垣(1905―1991),蚕业教育家,蚕的遗传育种学家。在蚕的良种繁育,培养优良蚕品种,蚕的生态、生理、遗传和育种理论的研究,以及培养蚕业高级科技人才等方面,成果累累,为发展我国蚕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星垣 - 介绍
陆星垣(1905―1991),蚕业教育家,蚕的遗传育种学家。在蚕的良种繁育,培养优良蚕品种,蚕的生态、生理、遗传和育种理论的研究,以及培养蚕业高级科技人才等方面,成果累累,为发展我国蚕丝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陆星垣 - 生平概况
陆星垣,江苏省江阴县人。1905年12月26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在南菁中学读书时,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减免学费的奖励。当时,他受“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首先在南菁中学提出抵制日货,并组织同学到茶馆讲演,揭露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受到同学们的爱戴,被推选为学生会会长。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学校准备保送他到金陵大学攻读棉作专业,希望毕业后能回校指导植棉技术。由于金陵大学是教会学校,陆星垣婉辞了校长的好意,而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农科。学习期间,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他又积极投入反帝斗争,曾到南京英商怡和洋行开设的工厂发动工人罢工。同年暑假,东南大学农科主任邹秉文组织包括陆星垣在内的农垦调查团,参加唐启于教授领导的农业经济组,对黄河河套一带进行调查。陆星垣在调查过程中,对发展中国西北农业经济提了一些建设性意见。1927年,北伐战争逼近南京,东南大学被迫停课,他先后去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南京蚕种场养蚕,并学习制种;去镇江蚕种场进行春蚕种母蛾检查,并养秋蚕,生产一代杂种,实习冷藏浸酸。通过这一年紧张的工作,基本掌握了养蚕制种整套知识和技能,对他以后从事蚕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8年7月,他毕业于中央大学蚕桑系,受聘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助教,翌年改任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教务主任及该会所属蚕种场的技师、总技师、场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浙等地相继沦陷,华东蚕业受到严重摧残。1937年11月他辗转去内地,历任四川蚕丝试验场技师、云南大学蚕桑科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可是,旧中国的云南大学,不仅缺少开展蚕业科研工作的基本仪器、设备和参考资料,甚至连一间像样的蚕室也没有。他认为中国落后、贫困的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决心出国深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报效祖国、造福人民。
1945年中华农学会选拔公费留美学生,他被录取,进入美国依阿华州立农工学院,在研究生院攻读遗传育种。经过3年半的刻苦学习先后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受到了导师的青睐,安排他在州立农业试验场继续从事遗传育种工作。在美国,虽然有完善的实验设备,优厚的生活待遇,为许多科学工作者向往,但陆星垣日夜思念的是祖国蚕桑事业的发展。
1949年,他从电台广播和国内亲朋好友的书信中,得知祖国大部省、区已经解放,感到兴奋和欣慰,决心回归祖国。这时,他收到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的聘书,真是高兴万分。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戈登将军号”轮船将前往上海撤回美国侨民,去程可搭载旅客。可是美国政府只同意卖给中国留学生到香港的船票。船抵香港时,广州尚未解放,只有绕道天津,再从天津到杭州。陆星垣在香港时,巧遇中央大学同学尹良莹。当时,尹任台湾中国蚕丝公司经理,邀他去台湾任副经理。陆星垣毅然谢绝了尹的邀请。后来经香港一个进步组织的帮助,搞到开往天津的船票。几经周折,终于于1949年11月到达杭州。现在想起此事,他深有感慨地说:“那时我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非常正确,否则,一步之差将铸成千古恨。”陆星垣 - 个人事迹
陆星垣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教授。1950―1953年12月兼任浙江省农林厅蚕业改进所蚕桑试验场业务副场长。当时浙江蚕种不足,要从云南草坝调入,但云南蚕种在浙江往往孵化不齐,蚕农不愿购买,严重影响了浙江的蚕业生产。陆星垣经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孵化不齐的原因,是当时交通不便,云南到浙江,必须经香港――上海,再转运到杭州,运输路程长,接触高温时间过久,蚕种解除滞育慢所致。他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及时向生产部门提出了延长蚕种冷藏日期的建议,保证了蚕种的正常孵化,提高了孵化率,解决了当时生产上的难题。浙江是全国蚕桑重点产区,蚕种需求量大,但当时蚕种生产能力不足,为了解决缺种问题,1950年他和朱新予联合提出利用农村的桑园和养蚕设备办原蚕饲育区来生产蚕种的大胆设想。他会同蚕业改进所所长徐恭慧、副所长郭颂铭、蚕种科长陈慕林以及蚕种场的徐淡人等,去德清、湖州、南浔等农村实地考察。回杭后经反复论证,选定德清县新市区的水北乡作为原蚕饲育区试点,并组织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样,由蚕农饲育原蚕,国家收购种茧繁育蚕种的我国第一个原蚕饲育区建立起来了。这对大量繁育优良蚕种,保障蚕种供应,在当时起了很大作用。全国第一个原蚕饲育区建成以后,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有了这一成功经验,为进一步解决缺种困难,又与郭颂铭、陈慕林赶赴嵊县、诸暨等地农村考察,在嵊县的东乡和北乡各办了一个原蚕饲育区。经过陆星垣等多方奔走,献计献策,在短期内就解决了浙江蚕种紧缺的大问题,并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蚕种场的资金。以后,四川、广东、江苏等地参考浙江的做法,也先后创办了原蚕饲育区。对繁育优良蚕品种,他还提出要统一规划、统一质量管理、合理布局、控制蚕病等建议。
50年代初期,在全面学习苏联经验时,农村养蚕推广苏联的“多回、薄饲、高温感光、快速养蚕法”。喂桑次数多,劳动强度大,桑叶浪费多。陆星垣根据自己在云南永胜蚕业指导所时试验的小蚕箱饲育原理,提出了改用“高温、多湿、密饲、省力养蚕法”,并亲自下农村搞试验,进行技术指导、示范推广。蚕农们很快地掌握了这一良好的方法,这对提高桑叶的利用率、减少蚕农的劳动强度、提高蚕茧产量,都起了积极作用。
为了解决当时夏秋蚕品种“306”经常大量发生白死卵的问题,他又立即与助手们一起,对该品种卵的越冬时间长短与白死卵发生的关系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春繁秋用,秋繁春用,缩短卵期,延长秋制种人工越夏时间,防止过早解除滞育”等对策,为生产上解决了一大难题。同时,与浙江省蚕研所合作育成了夏秋蚕新品种“603”,与广东的“东34”配成杂交种。70年代初,在江苏、浙江大面积推广,对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的收入,发挥过积极作用。
为发展祖国的蚕桑生产,他不辞劳苦,不遗余力。1963年,陆星垣教授已年近花甲,仍愉快地接受当时农垦部长王震的邀请,担任新疆蚕业考察团团长,千里迢迢前往新疆,考察了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伊宁、阿克苏等地,并和同去的教授、专家共同研究蚕业发展规划,为新疆的蚕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陆星垣 - 简历
1905年12月26日 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
1923年 毕业于江苏省公立南菁中学。
1928年 毕业于中央大学农科。
1929年1月―1937年10月 历任镇江裕民蚕种场技师,镇江均益农产育种公司总技师兼蚕种部主任,镇江合作蚕种场总技师兼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教务主任。
1938年7月―1939年7月 任四川乐山蚕种场督导员。
1940年12月―1945年6月 任云南大学农学院蚕桑专修科副主任、主任。
1946年1月―1949年10月 赴美国衣阿华州州立农工学院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
1949年11月―1952年12月 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兼浙江省农林厅蚕桑试验场副场长。
1953年1月―1960年7月 任教于浙江农学院蚕桑系,被聘为教授。
1960年8月 任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兼蚕桑系副系主任。
1991年3月24日 病逝于浙江杭州。
陆星垣 - 主要论著
1 陆星垣.蚕体生理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2 陆星垣.蚕种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 LuSY.Factorsaffectinglengthofthegestationperiodofcattle(陆星垣.影响乳牛怀胎长短的因素).美国依阿华州农工学院(IowaStateCollege)硕士论文,1947.
4 LuSY.EarlyteStingasameansofevalustingF1hetarosisbetweeninbredlinesofdrosopheamelenogaster(陆星垣.果蝇早代试测F1杂交优势研究).博士论文,1949.(IowaStateCollegeJour.Sci.1951(25).载于美国依阿华农工学院《科学》杂志1951年第25期.)
5 陆星垣.苏联养蚕薄饲多回给桑法的理论根据.蚕丝通讯,1954(1).
6 陆星垣.蚕蛾一雌交多雄的生殖生理.蚕丝通报,1956(3).
7 陆星垣.(V翰×V文)×(华八×华九)四元杂交种试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局蚕桑试验场资料,1956.
8 陆星垣.在农村条件下稚蚕防干纸育和薄饲多回育的比较试验.浙江农学院学报,1956(2).
9 陆星垣,郑蘅,吴梦笙合译.养蚕学.北京:财经出版社,1957.
10 陆星垣.关于农村养蚕法的讨论.蚕丝通报,1957(2).
11 陆星垣,蒋猷龙,丘懋涌合译.蚕种生产技术.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58.
12 陆星垣,戚隆乾.家蚕壮蚕期给桑量对丝茧质的影响.蚕丝科学通讯,1958(4).
13 陆星垣.合理分批养蚕,力争秋蚕全面丰收.蚕桑通报,1959(4).
14 陆星垣,许心仁.家蚕夏秋蚕专用品种选育经过和性状介绍.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农科院1960年科学研究资料汇编.
15 陆星垣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6 陆星垣.从家蚕育种讨论定向培养问题.1961年遗传学讨论集.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
17 陆星垣,许心仁.家蚕夏秋蚕专用品种“603”和“浙2”的育成及其杂交生产试验.浙江蚕桑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集.
18 陆星垣,冯家新,李大楠.家蚕“306”品种越冬的研究I,Ⅱ.蚕业科学,1963(1).
19 陆星垣,李大楠,杨明观.家蚕茧层量?茧长阔率的遗传率估计.蚕业科学,1963(3).
20 陆星垣.家蚕育种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64.
21 陆星垣,许心仁,邵月华.家蚕品种复壮途径的探讨.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农科院科学研究资料汇编,1968.
22 陆星垣.夏秋蚕品种“浙农1号”的育成.蚕桑通报,1977(4).
23 陆星垣,杨明观.关于家蚕的斑纹自然突变体黑色斑遗传.遗传学报,1979(1).
24 陆星垣.家蚕夏秋蚕品种“浙农1号”育成的技术分析.蚕业科学,1979(1).
25 陆星垣等.家蚕遗传育种学(共20章,陆星垣执笔6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6 陆星垣,杨明观.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研究.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1).
27 陆星垣主编.家蚕良种繁育与育种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8 陆星垣.八十年来桑蚕遗传学的进展?孟德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9 陆星垣主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蚕业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30 陆星垣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蚕业分支.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