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

时间:2023-12-12 15:06:54编辑:小历

马寅初的个人简介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他一生专著颇丰,特别对中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马寅初 - 简介

马寅初(1882―1982),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文集》、《中国经济改造》、《通货新论》、《新人口论》等著作存世。1960年1月4日, 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 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 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 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1981年3 月29日, 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寅初 - 相关论著

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务印书馆1939

3、通货新论 商务印书馆1947

4、新人口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财政出版社1958

7、新人口论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8、马寅初抨官僚资本 重庆出版社1983

9、马寅初选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1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2、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3、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 商务印书馆2001

14、财政学与中国财: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1948

15、中国国外汇兑 商务印书馆1930

16、中华银行论 商务印书馆1929

17、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33

18、经济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1946

19、马寅初战时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5

20、中国经济改造 商务印书馆1935

21、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32

22、中国关税问题 商务印书馆1935

23、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7

24、中国当前之经济问题:马寅初讲演 胶济铁路同人学术研究会

25、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28

马寅初 - 生平

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一个开酒作坊的家庭,排行在五,回族。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但马寅初一心求学。最终父亲拒绝对马寅初提供经济支持。

1898年离家到上海求学。

1901年入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903年改名为北洋大学堂,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采矿业和冶金学。同年按照父母的安排,在家乡与张团妹结婚。

1907年获得政府资助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务长。

1917年留学归来的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当时年仅13岁。

1920年,继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首任商科主任杨杏佛之后,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先后出任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国立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曾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交通大学(沪校)、苏州东吴大学、重庆陆军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等校教授。

20世纪30年代,马寅初开始批评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政府,随后在1940-1942年被软禁。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在周恩来的邀请下,马寅初以无党派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

1950年-1951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因独到的经济观点,于1960年1月4日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了他的《新人口理论》。根据对50年代早期的人口发展趋势的统计,他判断高速人口增长不利于将来中国的发展。因此,他建议政府控制生育率。在之后的三年内,马的理论遭到两轮批判,他本人也结束了政治生涯。政府对他的指控是:马寅初的新理论,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企图怀疑社会主义优越性,以及蔑视人民大众。

1979年7月2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马寅初做出了形式上的道歉,承认事实证明了他的理论。同年9月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980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

1982年5月10日病逝,享年100岁。

马寅初 - 特别经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战期间曾因抨击官僚资本家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

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等文章而遭到错误批判,1979年党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

1919年马寅初返回祖国,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抗成胜利后,马寅初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当即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他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生、陈伯达一伙竟把《新人口论》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马寅初理直气壮,出来应战,有人逼他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1960年3月马寅初被迫辞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马寅初 - 民族之争

在2006年以前,关于马寅初的任何可信的传记与年谱,均未提及马寅初是回族。而从2006年以后,“马寅初是回族”一说甚嚣尘上,一些人甚至据此攻击马寅初的“人口论”是企图让汉族“亡族灭种”的阴谋,使马寅初背上了不白之冤。事实上,从可信的记载来看,马寅初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而“回族说”全部来自网络,但没有一条注明了可靠的证据,全部是根据马寅初姓氏(马姓)的臆断。

马寅初是汉族,有以下证据:

(一)马家世代相传,赖以为生的家族产业是酒业,马寅初的父亲毕生经营的事业恰是酿酒与卖酒,以伊斯兰教的教义来看,这是和猪肉一样不可原谅的行为。马寅初可能是回族吗?

(二)马寅初纪念馆在杭州庆春路上,馆中介绍马寅初生平的文字中,明确说明他是汉族人。

(三) 浙江为数不多的标注为回族身份的居民都是近代从外地迁入。马氏是浙江嵊县的世家大族,并不是近代迁入,而且其后人声称有明确的汉人源流。据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应该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才改姓“马”。

综上所述,马寅初是汉族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许多穆斯林朋友认为,如果将生于酿酒世家的马寅初称为“回族人”,是对回族的不尊重――而“马寅初是回族”一说,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毒甚广,对马寅初的名誉、对伊斯兰教的教义都造成了严重的亵渎。

马寅初 - 《新人口论》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

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

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

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

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
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中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口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受到错误批判。事实证明,马寅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批判他的后果是造成此后全国多生了几亿人。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消息。此时的马寅初已经九十八岁了,历史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有机会向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马寅初 - 家庭生活

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纯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是一所专门教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中国高级工程人才的学校。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大学生遭淘汰。马寅初由于在中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数学、英语基础,在班上成绩仍是遥遥领先。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北洋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临别前,张团妹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决定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10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选择经济学作为专攻方向。1910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生。32岁那年,马寅初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马寅初拒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1917年,马寅初与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结婚。王仲贞生于1904年,比马寅初小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两个妻子。

马寅初对两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妻子同住,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女,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马寅初 - 相关内容

马寅初纪念馆

马寅初故居位于杭州庆春路210号,原为法院路34号,马寅初从伪救济协会副主席马文车处买进。1946年4月马曾在此居住,解放初至1951年5月任浙大校长期间也在此居住,1955年让给浙江省副省长包达三居住,每月房租150元,由省事务管理局付给。包过世后,1957年该房由省民革使用。1992年12月后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使用。

200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在马寅初旧居建立马寅初纪念馆。展馆以“民族瑰宝――马寅初”为主题陈列史料,序厅陈列由中国美院的王卓予先生创作马寅初先生全身铜像,展厅前室陈列复制马寅初手迹“粉身碎骨不必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以及马寅初先生60寿辰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同志赠送的贺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2楼马寅初的书房和卧室也恢复原貌,陈列了“马寅初与家人”和“马寅初与杭州”两组专题图片。

故居系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03平方米,占地面积461平方米。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之墓马寅初墓墓碑背后有这样的文字,是他们的子女写的,记录于后: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 国之贤良 家之德配 偕老百年 盛世人瑞。

上一篇:聂世勇

下一篇:马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