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里的个人简介
马万里(1904~1979),原名瑞图,字允甫,别署曼庐,晚号大年。斋名曼福堂、天地庐、墨君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苏常州武进人。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曾誉马万里“卓尔不群”,更在马万里举办个展时发出“他日与于文艺复兴之业者,微斯人其谁与归乎?”的感叹。张大千谓之“不犹人”,以称颂马万里的艺术成就卓然高妙,非同凡响。 他在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方面皆具有十分突出的艺术造诣,其中以花鸟画作品闻名于世,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艺术家。马万里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清代名医马培之的曾孙;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爱新觉罗·显琦)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他的妹夫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山东五老”之一的蒋维崧先生则是他的表弟。他的中国画作品《水墨葡萄》曾作为国礼赠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历任国立暨南大学中国画系教授兼中国画研究会导师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及艺术教育系教授、广西美术会理事兼审查委员、桂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广西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理事、政协广西委员会委员等。人物介绍
生平概要马万里自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到广西从事艺术教育和创作活动,是一位诗文书画篆刻全能而以国画称著的艺术家,与著名学者、政界闻人 马君武并称为广西“二马”。
他继清代 孟觐乙(孟丽堂)、 宋光宝(宋藕塘)两外省籍名家之后,被称为“江南来客第三贤”。
马万里早年曾于上海真如国立暨南大学(今 暨南大学前身)、 上海美专(今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中华艺术大学任教。1935年与 黄宾虹同赴广西举办书画联展。1936年与 徐悲鸿共同筹办了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于全国各地多次组织书画义卖活动支援抗战。1941年创建桂林美专(今 广西艺术学院前身之一)。 1944年离桂至重庆、成都、大理等处写生及开办画展,并继续从事美术教育活动。抗战胜利后,协助雷沛鸿发展广西地方教育事业。后移居北京,1954年与“末代格格”金默玉结婚。1960年应广西政府主席 韦国清及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邀请返桂,1966年文革开始后遭受迫害,1979年5月始获平反。1979年10月26日因病去世。
马 万 里 代 表 作 品 创 作 年 代 马万里桂林独秀峰长卷 1938年 《雪泥鸿爪》册 1954年 《曼玉墨妙》册 1954年 桂林老人山 1941年 马万里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 1938年 云溪精舍图手卷 1935年 马万里事事如意图 1949年 马万里三秋图轴 1929年 人物生平马万里(1904.2 -1979.10),原名瑞图,字允甫,又字万里,别署曼庐、百花村长,晚年自号大年。斋名云阁、紫雪仙馆、曼福堂、去住随缘室、去矜斋、天地庐、墨君堂、东风堂、九百石印精舍等,江苏常州 孟河镇人,系清代名医 马培之( 马文植)的曾孙。擅长中国画、金石、书法,毕生从事美术创作和教育事业,是一位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家与美术教育家 。曾受业于江南名士 钱振B(钱名山)门下,与名山先生女婿词人 谢玉岑( 谢稚柳的胞兄)相交甚笃。1922年考入南京美术 专科学校,受教于梁公约(梁I)、 萧俊贤(萧泉)、 谢公展、 符铁年(符铸)、 胡汀鹭、 陶冷月等 书画名家 ,与同窗学友 闻钧天(爱国诗人 闻一多的胞弟)、 周桢、 王霞宙、王叔惠 、王野萍、黄学明等九人结成“旭社”朝夕研讨绘事。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往来宁沪,与海上名流论艺。1925年春于 南京中央饭店举办个人画展,盛极一时。同年夏天又与舅父张仲青在 常州举行扇页联展,由进步政治活动家 庄蕴宽(庄思缄, 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任主持。 其时与在常州公演的 梅兰芳相识,梅赠其西洋红印泥。1928年与南京美专同学汤眉倩(又名汤秀珠、汤梅青)结婚,汤好友 民国 名媛 陆小曼( 徐志摩夫人)亦到场祝贺。 婚后移居 上海,亦曾受教于 吴昌硕、 曾熙(曾农髯,张大千
的授业老师),与 谢觐虞、 吴湖帆、 郑逸梅、 吴待秋、 钱瘦铁、 赵古泥、 赵叔孺、 王师子、 贺天健、 柳子谷、 陆抑非等 过从甚密并入蜜蜂画社 ,又与 朱其石、张聿光等人创立艺海回澜社,自任社长 。曾任上海真如国立 暨南大学国画系教授、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及艺术教育系教授(应好友 刘海粟、 关良所邀前往任教 )、中华艺术大学国画系教授。被 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中国油画巨匠、先驱者 李铁夫对马万里极为赏识,称其是“热爱生命的画家”。 1935年秋,与老画师 黄宾虹联翩赴广西行联展于南宁,
盛况空前,获得“马君以其艺倾倒南中名流”的美誉(出自徐悲鸿序)。后受广西当局邀请于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任教。翌年到桂林与张大千、徐悲鸿两位挚友昕夕谈艺,多次合作。1936年6月筹办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会,于7月5日正式开幕,为期将近一个月,共展出自己与 徐悲鸿、 张大千、 齐白石、 张聿光、 汪亚尘、 高剑父、刘海粟等饮誉海内外的大名家及本省名家的画作近五百件,马万里与徐悲鸿共同担任审查委员,画展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之后在桂林从事抗战美术活动,以创作和办学为主,积极组织书画义卖展出,支援抗战。为了推动桂林抗战美术运动,与龙月庐( 龙潜)、郑明虹、 关山月、 沈樾、 帅础坚、 阳太阳、 张家瑶、范新琼、 林半觉等人于1941年10月创建桂林美术专科学校 (现 广西艺术学院前身之一),任校长兼国画系主任。在任期间,着力提倡“简朴生活与高尚思想统一是提高艺术创新的力量”的主张并力邀张大千、徐悲鸿、 张安治等名家来校开讲授课。至1944年秋,日寇侵犯湘桂,马万里被迫离桂避难至贵阳、重庆等地(在渝期间曾应民国政府外交部之邀作《水墨葡萄》作为国礼赠美国总统 罗斯福,广获美艺界赞誉 )。 其后又辗转成都、昆明、大理、保山、腾冲等处写生及举办个展,继续为抗战募款,支援前线。抗战胜利后,曾回广西在南宁、梧州等地举办画展为其妹夫、著名教育家 雷沛鸿先生筹办 广西省立西江学院(现 广西大学前身之一)募集建校资金,捐献书画作品两百余幅。又为 广西医学院筹募建设院舍资金奔忙,先后义卖个人作品及藏作百余幅。现广西医学院(1992年后更名为 广西医科大学)校园内仍树有石碑撰文记载此事。 建国之初,马万里应李济深与徐悲鸿之邀,北上京师,与 陈半丁、 徐邦达、 李苦禅、 王雪涛、 许麟庐、 叶浅予、 邓散木、 张伯驹等过往甚密,并经常到故宫博物馆观摩历代名作,
日夕与金石书画为友,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54年经许麟庐介绍,与“末代格格” 金默玉相识并结为夫妇。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 李济深极爱马万里之才,常与其谈艺论教。马万里也将所藏、所作精品或借或赠,与李副主席共相展玩。1955年,李济深曾将马万里的两幅画作赠与 毛泽东主席。1958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后,李济深亦曾邀马万里作巨幅悬于厅堂间。 又曾为国母 宋庆龄刻“庆龄女史印信长寿”白文八字印一枚 。1960年,马万里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邀请重返广西。回到广西后,潜心钻研画艺及书法篆刻之道,为广西地方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颇多。十年浩劫中,马万里被定性为“ 反动学术权威”、“画坛黑匠”、“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被强制劳动改造。在漫长的遭受迫害的恶劣艰苦环境条件时期,依然坚持艺术创作毫不松懈。1979年5月始得平反,结束十余年“文革”苦难。1979年10月26日,马万里因病去世。198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展览馆、 南京博物院及 常州博物馆、常州市工人文化宫为马万里先生举办了遗作展。
个人作品有《桂林老人山》、《雪泥鸿爪册页集》、《桂林独秀峰》、《云溪精舍图》、《事事如意》及与张大千、
徐悲鸿合作的《岁寒三友图》、与 赵少昂合作的《紫藤金鱼》、 与徐悲鸿合作的《松猫图》等。早年上海现代书画扶轮会、 上海印书馆出版有《马万里书画集》、《万里画集》、《马万里花卉集》、《万里画屏》、《马万里墨妙》、《马万里写杨万里
诗意册》、《南兰陵马万里画屏二十四幅精品》、《万里印存》、《紫云仙馆印存》、《曼福堂篆刻》、《曼福堂印谱》 、《马万里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精品》等;其后 荣宝斋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等又陆续出版了《马万里书画篆刻集》、《马万里三代书画选》、《万里人生》、《荣宝斋画谱·花卉部分/马万里绘》、《马万里画集》 等。
艺术风格
徐悲鸿《马万里画展序》释文:
频年以还,游艺中原者,马君万里名藉甚。余赴沪时过谢公展,公展兴最豪,高亢健谈,每纵论当世英彦,辄乐道马君。廿四年秋,余慕八桂山水之胜而来南宁,至则遇其贤士大夫, 无不言马君者。盖马君以其艺倾倒南中名流,先我而至,已数月于兹矣!马君画格清丽,才思俊逸,有所创作,恒若行所无事。书法似明人,得其倜傥纵横之致,而治印尤高古绝俗,余昔所未知也。马君既多才多艺如此,又广历名山大川,精进不懈,则他日与于文艺复兴之业者,微斯人其谁与归乎?顾自清以降,执笔弄翰之人,俱当时之士大夫,畏难就易,辄习尚浅薄,号为简雅,一如中国不修武备,独夸言和平然者,以故雄奇典丽之作,阒焉无闻。吾与马君今俱盛年,丁此末世,凡其颓废与所因循苟且而同流合污,t然苟全于人心之下之艺,允宜悬为厉禁。孤诣独往,冀其高远,乃吾党之事,知马君必当与不佞共勉,且不计世人之接受与否者也。
廿五年六月悲鸿序
(马万里)先生艺术一身,以绘画名最著,花鸟、草虫、蔬果、鸡雏无不精妙;兼擅山水,雄肆苍劲,有明人笔意,偶写青绿,亦雄奇可喜。所作花卉,红英璀璨,素蕊芬芳,在纷披历乱中自绕春阳气息, 紫藤尤为一绝,墨竹亦清隽绝尘。长于题跋,先生于每幅画的题款与用印,均极讲究,都力求相适应。他备有 五色印泥(马万里后将这盒五色印泥作为新婚贺礼的还礼送给了 陆小曼( 徐志摩夫人、马万里元配夫人汤眉倩的挚友)。) ,是谢翰华( 谢梅奴)于抗战前在南京用百年陈油特制,色料是蒙古画马专家田协安所赠。田为清代贝子后裔,存有宫中朱、白、兰、黑、黄等墨锭;西洋红为法国艺人赠 梅兰芳,由梅转赠的。先生尝以浓墨写竹,淡墨题字,用橙黄印泥铃盖白文小印,清丽别致,前所未有。又曾用深色仿古笺画白色花卉,用白色印泥铃印,芬芳素雅,古朴有趣。又以朱墨写竹,淡墨题字,用粉兰印泥钤印。有时更以淡墨作画,浓墨题字。题款有的仅署万里二字,有的题字占画面三分之二以上,而字少者不觉其少,字多者不嫌其多,随意经营,无不精妙,此中奥秘,非三折肱者实不能为。书法于行楷外,篆隶亦佳胜。抗战时,曾用 石达开句作篆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为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先生篆刻是功力最深的,初得祝子祥指授,先后取法于 邓石如、 吴让之、 赵之谦、吴昌硕诸家,继则上追周秦,所诣益深,为当代名家 邓散木、 唐醉石等所赞许。其挚友 虞逸夫跋其遗作云:“万里治印,胎息秦汉,斟酌皖浙,旁及封泥瓦当之奇丽,彷徨洽浃,寓变化于法度之中,功而不纤,拙而弥古,浑厚典重,如其为人。”可谓知言。
(摘自-- 吕学端序 荣宝斋画谱·花卉部分/马万里绘 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次出版)
细究马公画作,早年所绘,虽尚未至于至善,但深心有在,性灵俱见,足觇天分之高。而壮年之后,落笔洁雅,格调清高,不见俗姿,不饰巧色,不佞不屈。运纤毫之笔,罗万象于心,
可谓高古能新、清丽能厚者也。此胎息于古朴与纯粹之域,乃马公高明之处。更可贵者,马公画成,往往题诗点睛,如《花鸟草虫走兽精品》、《写杨万里诗意册》等,诗心画境,可见马公于中国传统文化之含咀之深。
马公专精多能,除书画之外,篆刻之道已入化境。此艺更见功夫,须能熔铸今古,浑化无迹。马公于钟鼎石鼓、殷墟契文、篆籀摩崖、瓦当石刻,皆了然在胸,非拘于一枝一节者所能企及。 马一浮先生为《九百石印精舍图卷》题辞曰:“ 吾所见印人,自 吴昌硕 外,唯君为能精于其术。”马湛翁题此图卷时,戊寅冬十月也,此时马公年未不惑,而吴昌硕先生已经去世十一年。如马湛翁此题所言,马公万里先生当时造诣,实难其匹。
(摘自--《广西文史》 总第63期 )
绘画艺术既要使得物象传神精准,又不能影响中国画那种独有的、厚重的文人情怀和传统文化韵致,马万里也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要想解放笔墨,使之展现出西画所具有的色彩层次感、
空间结构及透视关系等优点,马万里下足了功夫。他主张学习西画应当“藏而不露”,将西画的优点融会于传统技法之中;立足于中国画技法,通过借鉴其他传统艺术如书法、篆刻的特色,丰富技法,弥补不足。多年的锤炼和自小打下中国画技法的扎实功底,让他能够适当通过勾、皴、擦、染、点的组合运用,色彩的精心调和搭配,蘸墨干、湿、浓、淡及笔锋提顿开合的巧妙变化,熟练营造出与西画元素异曲同工的画面效果,同时保留了传统国画当中疏密构图、位置经营、错落有致的特点,题跋和钤印的位置也极其考究,这些都契合了徐悲鸿先生“古法之佳者,守之”的观点,也透露出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自信。这种对待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坚守的态度,是“中西融合”的前提。
马万里的绘画艺术,早在他青年时期,就得到了海上诸师友的奖掖和赞誉, 吴昌硕曾谓之“活色生香”、“活泼生香”; 曾熙则评他的画“触处春生”;及至盛年,广历四方,
壮游天下,画坛诸大家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徐悲鸿认为其“画格清丽,才思俊逸”; 钱松嵌月硗蚶锏墓雇肌⒈誓嗉粕停 张大千最喜爱他画的竹, 邓散木称“竹奇佳”; 徐邦达认为他的画堪为“艺林三绝”之首; 李苦禅则说他的画不在 谢稚柳之下。
马君画格清丽,才思俊逸,有所创作,恒若行所无事。 ---- 徐悲鸿
六法以气韵得之天授。思兹所谓愈学愈远也。万里贤棣以妙龄所为书画,骨韵之清丽当压倒一切。老髯亦当引为畏友。 ---- 曾熙
一代画师齐敛手,天涯握手尽文人。梅魂菊影商量遍,
活色生香五百春。少年哀艳杂雄奇,秀出南天笔一支。 ---- 吴观岱
万里马君笔墨超逸,为世所推许,所作花卉娟秀绝伦,有飘飘欲仙之致,而追摹元明诸家古色苍然,仍不失其风度,自非学富力深,讵能臻此,其一种逸韵当自胎骨中带来,非学力所可及。 ---- 吴待秋
“秋月气清千处好,化工才大百花生”随园句也。允甫(马万里)之画绚烂嵘,其才之大,见者莫不知之,乃其气之清,则人未必知之也。气不清则为粗才。允甫之才大而不粗,吾无间然。 ---- 钱名山
公(马万里)画笔自是当世第一流人,顾反谦不肯居何也。画德仲怀于此益见之矣。 ---- 潘伯鹰
万里于画艺,自幼好而乐之,才长功深,自致高远。观其所为山水松竹鸡雏之类,笔墨流畅融润,满幅无非生机。物象本是无情,看去却似有情,此是画家三昧,最为难到之佳境。至其能事所在,花卉尤为绝出。曾为百花图卷,但见一片绚烂,莫可名状,花花叶叶,尽态极妍,燕瘦环肥,殊色同美。繁处密而不乱,疏处简而有法,使览者悦目怡情,叹为观止。前辈名家,同时作手,佳评盈耳,难于尽述。惟大书家曾农髯称其画风“饶有春气”,可谓全面扼要,别具只眼。 ---- 虞逸夫
书法艺术马万里的书法兼行楷篆隶之胜。他以隶书参入篆意,乃其独创。笔力刚健雄劲,气势恢宏。 徐悲鸿称其“书法似明人,得其倜傥纵横之致”。可惜的是十年“文革”,
马万里被管制,剥夺了从艺的权利,只允许他用朱笔写毛主席诗词一个内容,而且强迫他天天写检讨,他被迫无奈,只可用钢笔。 即使如此,他写的毛主席诗词,特别是钢笔字,在硬笔书法中,亦被誉为世所罕见。
马万里先生的书法行、草、篆、隶四体皆精,丰腴秀美,恣意纵横,结字疏朗萧逸,行气连贯,具有浓烈的文人气息。但由于书法作品写得较少,特别是“文革”
以后面世的更少,只能在国画作品的题款上窥得一斑。 马万里先生的硬笔手札,一般都是直书,像写墨笔字一样,很注重行气,字迹不拘大小疏密,或行或草,如行云流水。 用笔圆润,流畅活泼,绝少棱角,且字体结构严谨,一笔一划皆从法帖中来,不失规范,故益显得稳健潇洒,十分耐看。
万里书法早年似学柳,三十左右时加上米的纵肆,笔力极健。 ---- 蒋维崧
万里的书法功力很深,童年学柳,中年加米的纵肆,笔力极健, 兼行、楷、篆、隶之胜。以隶参入篆意,他自称他的隶书是“篆之孙,隶之祖。”
抗战时曾书一篆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用陈联表达作者的爱国热情,激起读者共鸣。十年动乱中他又以隶字写了“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以寄意。这些对联笔力刚劲雄壮而组织严谨,在展出中受到好评。 ---- 郑逸梅
万里的书法,也和他的画风相似,丰腴流畅。平常题画多用行书,笔调极似米海岳。八分如 邓石如,篆书如赵质濉J廊四矫亩啵郧蠡亩啵笫榈纳伲淖ナ榱鞔欢啵褪钦飧鲈颉 ---- 虞逸夫
他(马万里)的书法行、楷、篆、隶俱妙。抗战初期在重庆为我写过一幅篆联:“忍令上国衣冠沦为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笔姿圆劲与 邓石如相伯仲。还写过一幅隶联:“食有鱼出有车当代孟尝谁似我,金未尽裘未敝今年季子不还家。” ---- 谢梅奴
其(马万里)书法擅行草篆隶,当受钱名山先生影响,最大特点是洒脱雄健、以韵致胜,崇尚简朴到深远的心境表露,特别是笔姿生动而气势润然,有一笔呵成、神风焕发魅力。 ---- 林之源
他(马万里)的书法行草、隶书,最见工力,隶书得力于汉、魏,行草于明人的书法甚有研究,能自成风格。 ---- 朱培钧
篆刻艺术马万里的篆刻是他最得意的一项技艺。他博综文字学,尽读《说文解字》,参解古彝款识、殷墟契文以夯实根基,从汉印入手,兼师近代诸家,加上他对篆刻艺术超强的感悟,
使他在治印一道成就卓著。两位前 西泠印社理事 罗佑 周哲文都曾向马万里先生求学问印多时; 一代书坛泰斗 沈尹默也曾致信向他求印。徐悲鸿称其“治印尤高古绝俗”;邓散木赞他的印“尊锲大佳”;吴湖帆誉其治印譬为“珊瑚碧桃”; 符铁年评价他在治印方面“真能抗世希古者”;张大千亦曾为马万里刻“不犹人”白文印一枚,称颂马万里的篆刻功力卓然超绝,不同于寻常篆刻家。他的篆刻正如他的自刻印“以故为新以俗为雅”一样,在传统的基础上标新求变,浑朴灵动,似拙实巧。他的篆刻润例,是 赵叔孺、 吴待秋、 王一亭、 吴湖帆、 褚德彝、 汤定之、 钱瘦铁、 冯超然、 赵古泥给他订的。 并谓:“腕力之强,超绝侪辈,兴至奏刀,便觉古趣盎然,置之秦汉印谱间,无分轩轾”。
解放前后为军政界名人如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白崇禧、黄旭初、李品仙、刘斐等均刻有印章。他刻印不用印床,不必伏案,左手持石,右手持刀,坐立皆能刻削如意,因其腕力强,所以不必借助于外物。
(马君万里)治印尤高古绝俗,余昔所未知也。 ----徐悲鸿
吾所见印人自 吴昌硕外,唯君(马万里)为能精于其术。
---- 马一浮
曼庐居士(马万里)治印朴茂典实,今之宗工。 ---- 乔大壮
(马万里)于篆刻一道直逼秦汉,古意今情兼而有之,令人钦佩无已。 ---- 赵少昂
(万里)先生治印尚朴茂摒纤丽,宜追秦玺汉印,旁及书契泉陶之文,靡不兼仓,故能于皖浙之外独树一帜,而不屑屑于时史所为。 ---- 陈恒安
观曼庐居士(马万里)刻印,如见秦汉古金石,可谓能矣。 ---- 马君武
艺术足以表现民族之精神,周秦汉之金石文字,皆深含刚健之美,体百变而不离其宗。曼庐居士(马万里)铁笔龙攫狮博,深得籀斯遗意。借艺术以鼓舞民族刚健之精神,固今日委靡之中国所需要也。 ---- 雷沛鸿
其实他(马万里)毕生工力最深的还是篆刻一道。所仿汉印,可以乱真。白文印颇似赵古泥,寓刚劲于婀娜之中,耐人寻味。求之并世名家,除 唐醉石、 邓散木、 钱君陶外,不作他人想。 ---- 谢梅奴
万里先生的篆刻艺术,源溯秦汉而能摄其神韵,尤以白文印法度严谨又富于变化,这和他一生不断摹临汉印有密切的关系。先生的印风刚健古朴、平正谨严、干净利落,丝毫没有染上世俗流行的贪大求奇,以粗野为豪放,以狂怪为新奇等不良习气,堪为后学楷模。 ---- 陈国斌
艺术点评
马万里先生一生坎坷,但其以自己的勤勉和智慧,用心血倾注于艺术事业,
尤其对繁荣广西书画事业功不可没。纵观马老的艺术生涯,可以看出对人生对艺术的严谨、执着与孜孜不倦。马老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就是强调客观和自然的本质。创作中要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形式与理念融会贯通,方能出好作品。其善于对书画作品的内涵与品位进行审视和把握,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传统文化精髓与民族精神融入作品中。因而,其作品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既具备典雅的传统理念,又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
马老重笔墨,重情趣,重胸臆,心无旁骛,用心墨书写自己的人生。其不受浮躁和喧嚣干扰,没有丝毫急功近利迹象,正是这种虚静的状态,方领悟出平和之境,造就出能让后世景仰的艺术作品,也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方清新天空。
代表作品
桂林独秀峰长卷马万里桂林独秀峰长卷
1938年马万里、张大千联画桂林独秀峰,徐悲鸿为画卷题写行首“ 卓尔不群”并赋诗记。桂林独秀峰长卷现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桂林独秀峰长卷》是马万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之一,与《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云溪精舍图手卷》合称马氏三大长卷。马万里虽以花鸟画蜚声中外,但其创作的《桂林独秀峰》、《云溪精舍图》及《桂林老人山》等山水画作品,也是不可多得的极具个人风貌的艺术精品。
桂林独秀峰写照图(长卷绘画部分)创作于民国时期,是由两位现代著名画家马万里、 张大千于1938年完成的。作者选取了两个不同角度的侧面描绘了独秀峰秀丽的景致。一帧系马万里6月下山后自画,一帧为8月马万里与张大千重游独秀峰下山之后二人合作。图卷后附 徐悲鸿、 马一浮、 章士钊、 胡小石、 潘伯鹰、 虞逸夫、 乔大壮、 朱乐之等人的长跋。卷中诗文华美,书法精妙,具有非常珍贵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设色纸本,纵33.8厘米,横840厘米。
《雪泥鸿爪》册《雪泥鸿爪》册(二十三开)创作于1954年马万里寓京中时期。在北京,他与末代格格 金默玉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纠结半生的 旷世绝恋。面对这样一位小自己十多岁的前清皇室末裔,
马万里以“无声之诗”将恋爱中两人情感心迹的点滴流露展现得淋漓尽致:或恣情,或悲戚,或甜蜜,或苦涩,或得意欢聚,或失落怀愁。
在艺术层面,作品取材广泛:花卉、 翎毛、山水、草虫,世间百态、造化千姿集于一册;诗、书、画、印荟萃其间;其中不乏马万里以金默玉梳妆用的 胭脂作画以博佳人一笑这样极富情趣的随性创作。
画家寄情于笔,极不堪的落魄文人情怀被他赋予笔尖,跃然纸上。马万里在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丰富、生动的呈现出来,令观者一览无遗。喜、怒、哀、乐,思乡情切、叹际遇不公……,林林总总。时因消沉而万念俱灰,时而聊发少年狂;既有纵情高亢时,亦有低落自嘲处。咫尺方寸之中,包罗万象,实是马万里超绝艺术造诣的极高凝炼。金默玉的墨迹也间杂册中,两人彼时的情绪、心境相映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副五味杂陈、嬉笑怒骂的生活景象。真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册一人生。甜酸苦痛尽付其中。甚至可以说,《雪泥鸿爪》册就是一本颇为可读的小说,它刻画了马万里与金默玉的那段悲喜人生。
《曼玉墨妙》册《曼玉墨妙》册(十四开)以纯水墨写就。册中题材包含花鸟、草虫、藤萝、书法,记述了马万里与金默玉两人的关系由知音、挚友逐渐演变为恋人的历程。就作品本身体现的艺术水平而言,《曼玉墨妙》
册丝毫不在《雪泥鸿爪》册之下。
建国之初,国家忙于建设生产,且政治运动频繁,文化氛围十分萧条,艺术并不受重视。从文化繁盛的民国江南来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首都北京,无论是时局和政治环境的影响,还是地域及文化的落差,传统文人出身的马万里对于自己的境遇与绘画艺术的前景感到特别的失落,甚至绝望。纵然“士”的傲骨犹存,极力让自己平复内心,豁达面对生活;但他依然难掩信心已失,人生失意落魄怀愁,不时表露出愤懑不平的情绪。这时金默玉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世界,知音难觅,何况是在那样的光景。两人都被彼此强烈的吸引着,相识、相知、相恋。
《曼玉墨妙》册的创作先于《雪泥鸿爪》册,从两人的情感来说,《曼玉墨妙》册较《雪泥鸿爪》册稍显欢快;《雪泥鸿爪》册时期由于二人性格上的差异和分歧已经逐渐突显,则呈现出更为悲苦纠结的感情状态。这两套册页更像是一本小说的上、下册(集),一部电影的前编(前传)、后编(续篇),互为姊妹,展现了情深意长、心境交织的个人生活。
桂林老人山《桂林老人山》创作于1941年。马万里先生用深沉悲怆的笔锋描绘了 老人山在经历了日本侵略者对桂林百姓实施肆无忌惮屠戮的残暴行径后低沉、悲寂的苍凉景象。
根据幸存者振秋先生的亲身描述,作者详细记述了8月4日当①天②侵华日军对桂林平民实施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先是用飞机突然袭击进行轰炸,接着又对入山林躲避的民众随意进行机枪扫射。桂林百姓避难不及,遇难者不可胜计,血流成渠。
画上的长跋,是万里先生在画完之后一气呵成写就的,篇幅超过了整个作品的三分之一,作者对日寇灭绝人性暴行的痛陈和激愤心情可谓扑面而来,跃然纸上,至今依然可清晰的感受到。洋洋洒洒千百字的 行书长跋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笔触苍劲、遒实,饱含苦痛、坚毅之情绪。
暗示了中华儿女历劫不磨,将和得幸生还的振秋先生一样,中华民族屹立不倒。在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下,必能重拾河山、光复神州。
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马万里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
九百石印精舍,系马万里治印斋名。1938年张大千作《九百石印精舍图》称颂马万里的篆刻艺术。马万里拣选其所刻印章一百六十八方,亲自拓于图后。1940年,马万里入川于青城山中与张大千相会,
将九百石印精舍图及一百六十八石印拓卷轴取出赏玩。张大千为图卷补题“陶铸吉金乐石”六字,这是一百六十八印图中首印的印识。马万里曾邀马一浮、章士钊、胡小石、潘伯鹰、乔大壮、周天游、朱乐之、吴镜予等一众名流在图卷上题跋,并将张大千所作字画、印拓手卷、众人题跋合装裱成一长卷。九百石印精舍图长卷现藏广西博物馆。
云溪精舍图手卷1935年初夏,马万里南下 广西。目睹邕州(今 南宁)渔舟唱晚的幽美景致,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 吴下 南兰陵 阳湖白云溪山水间秀丽、闲适的美景。回想起自己离乡以来,
为写尽祖国的山川花木游历八方,奔走各处,至今已有近二十年没有踏上故土,不禁感慨万分。遂流露了待有所成就之后要重归故地田间乡里的寄愿。于是提笔创作了《云溪精舍图》并长跋其上。云溪精舍图手卷现藏广西博物馆。
《云溪精舍图手卷》的卷首是张大千题写的,画卷后附有王寿龄、 封鹤君(封祝祁)、朱乐之等墨客的题画手迹。
当代著名国画家、天津 南开大学教授 陈玉圃先生认为是作“潇洒出尘”,尤胜马万里与张大千于1938年合作的名作《桂林独秀峰写照图》。
事事如意马万里事事如意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万里已达到其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不仅仅是绘画方面,他的书法、金石技艺同样功力日深。在绘画上,他由早年的“师古”,取法陈白阳、李复堂、华新罗等人,逐渐摸索当中,融入了少年时期习学的西画技巧及长期对景写生的积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具有其个人特色的创作风格。
正是得益于深厚的书法和篆刻功底,他笔下的草木花果风神飘洒、生机盎然,气韵独到。
《事事如意图》尺幅不大,画中两个柿子蘸朱砂几笔挥就,却显得异常新鲜饱满,尤其是柿蒂部分,十分传神。如意古朴有趣。笔墨的干湿浓淡掌握得极其精湛,落笔顿挫而劲健。特别是作者对枯笔散锋的运用,简直妙到毫巅,再以淡墨稍施晕染,使得画面的线条流畅、生动自然。
朋友交往
吴昌硕1927年9月,马万里携新作问教于吴昌硕。缶老极为赞赏,特为其题写了“活色生香”、“活泼生香”的誉辞。
文摘选汇
上海为书画家云集之地,形成我国近代绘画的一大主流。执画坛牛耳的是安吉吴昌硕。万里到沪也就很虚心地将二十四画屏就教于缶老。缶老极为激赏,挥笔写了“活色生香”四字,这就是画屏印行成册时扉页题字。
(摘自--马万里的艺坛生活 郑逸梅《朵云》8集 1985年6月出版①)
黄宾虹马万里与黄宾虹相识于沪上,两人曾在国立暨南大学艺术院共事(1928年至1929年间,共同任教于该院中国画系) ;在沪期间二人多有合作;1935年秋,马万里应雷沛鸿之约,南下桂林;又应广西省政府招待会之请,与黄宾虹一起在南宁博物馆(今广西博物馆)举办二人书画联展(8月11日至16日,为期6天),展览会作品主要为山水和花卉题材的中国画,盛况空前,广西媒体争相报道,被稍后才到广西的徐悲鸿形容为“马君以其艺倾倒南中名流”。
文摘选汇
一九三五年万里与老画师黄宾虹联翩赴广西举行联展于南宁,受到热烈欢迎,
获得“马君以其艺倾倒南中名流”的美誉。
(摘自--马万里的艺坛生活 郑逸梅《朵云》8集 1985年6月出版②)
1935年马万里和老画家黄宾虹到广西南宁举行画展,为当时南宁报刊极力宣传推许 。
(摘自--《万里人生》)
齐白石马万里应徐悲鸿、李济深之邀抵京后,与白石老人并诸齐门弟子时相往来。 二人合作
的作品有《春风图》(齐白石画桃花、马万里补蜂;现藏 吉林省博物院)。 马万里与齐白石交流更多的还是印学一道,他二人一个号称“三百石印富翁”;一个斋名自号“九百石印精舍”,都是对治印极为痴迷的艺术家,因此,时常聚首共研印事。
陈半丁文摘选汇
有一天我们陪老师去半丁老人家,半丁老人正为刚画完的《牡丹》题款曰“春风满堂”。
万里老师笑着说:“牡丹不愧为百花之王,太美啦!”半丁老人说:“石不言,花会笑。”我十分惊讶于大师的对花卉的体味,语妙意远;花的确会给人间带来无穷的美感!每当花开时节,我主动服侍老师去公园赏花、参观花展、画展。老师看到牡丹、芍药、玉兰、紫藤、菊花、梅花花卉时,就驻足细察,沉醉于满目春色的花丛间,久久不忍离去。
(摘自--纵横艺坛无所求,为留清香在人间 纪念马万里先生诞辰100周年 王积玉,祝恩堂)
1953年,积玉调北京中央交通部工作,行前探望先生(柳子谷),先生修书两封,一赠齐白石,一致马万里,为的是让积玉进京后能有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
马万里先生更是喜欢,索性将王积玉引荐给陈半丁、叶浅予、谢梅奴、王雪涛、邓散木等。“友直,友谅,友多闻”,与名人交,自己亦似名人,积玉的收藏从此异军突起,惊震辽南。
(摘自--缘结大师 痴迷收藏 廖静文《积玉收藏》序)
徐悲鸿抗日战争时期,马万里与徐悲鸿相识于桂林,在长期的艺术交往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曾一同在广西举办美展、书画义卖;一同办学从事美术教育活动。徐悲鸿曾誉马万里“卓尔不群”,更在马万里举办个展时发出“他日与于文艺复兴之业者,微斯人其谁与归乎?”的感叹。这期间,两位大师多次进行合作,创作了不少精彩的绘画作品。譬如二人合作的《松猫图》;徐、马及张安治合作的《迎春图》;徐、马和张大千合作的《岁寒三友图》等。后马万里客居四川,又应徐悲鸿、张大千之邀入“蜀艺社” ,常有合作。解放后,马万里应徐悲鸿、李济深邀请奔赴北京,后在京旅居逾十年。徐悲鸿晚年作画所用印章多为马万里所刻。1953年闻徐悲鸿死讯,马万里悲痛不已,曾辍笔数周不作画以悼亡友。
文摘选汇
其时寇患日深,各界名流,云集桂林。张大千与万里合作独秀峰图既成,又作自画象一帧,留别万里而去。徐悲鸿尚寓独秀公园,万里居中华书局楼上,与徐咫尺相望,犹得时相往来。
……
早在民国二十四年夏,徐悲鸿初游桂林时,见万里新作大胜于昔,赞叹之余,又赠之以序。略云:“马君画格清丽,才思俊逸,有所创作,恒若行所无事。书法似明人,得其倜傥纵横之致,而治印尤高古绝俗,予昔所未知也。”徐序堪称卓识名论,是为万里众艺之定评。
(摘自--《马万里全家画集》序 虞逸夫《常州方志》90/4)
1936年6月筹办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会,7月5日正式开幕,为期将近一个月,共展出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张聿光、汪亚尘、高剑父、刘海粟等名家及本省作者的画近五百件,他(马万里)和徐悲鸿一起任审查委员。
……
1937年11月初参加广西妇女抗敌后援会主办的书画义展,此画展共展出画138幅,他一人便捐画20幅,其画与徐悲鸿一样引人注目。当日《 广西日报》在报导画展开幕盛况时写道:“画类中以徐悲鸿之马最为出色。”“其次马万里之画也甚多,使参观者如身入山水丛中。”画价由广西妇女抗敌后援会会长 郭德洁( 李宗仁夫人)亲自主持评估,分超等价50元及30元、20元、5元、2元等5种价目,以抽签对号取件。他的画价虽与徐悲鸿同属高档价贵,募捐者仍以能得到其画而兴奋自豪。
……
他还于1939年和徐悲鸿、 丰子恺、 马君武、 林素园、 张作m、龙潜、周天游等联合发表《林半觉先生篆刻启事》,大力推崇林半觉的篆刻艺术。
(摘自--桂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抗战时期文化名人在桂林》)
他(马万里)还经常教导我要多读书、多观察、多思多画。他说“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以喻耐得吃苦才会有成就。他还曾引用徐悲鸿大师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走向成功之路,但必须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教诲我辈奋发向上。
当徐悲鸿突患脑溢血,于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六日不幸逝世时,万里师一反常态,一周多不曾作画(平日每日作画不辍),终日沉默不语,后来多次让我陪他去观看悲鸿遗作展览,可见对中国失去这位天才艺术大师的惋惜,对失去这知音和好友的悲痛。
在以后的几年中,我也曾陪万里师看过徐悲鸿、齐白石的画展多次,除为纪念故人,也是他研究画艺的好机会,因而总是恋恋不肯离去。听墨玉师母说,万里师还在一次参观美展中,由于仔细认真观摩作品,从早晨直到黄昏,留连于展厅,竟一天未进饮食。
(摘自--陶然酣醉菊花前 王积玉)
徐悲鸿诗咏《桂林独秀峰图卷》释文:
江山草木俱玲珑,锦帐银屏四望中,便是工师覃设计,工师也得号神工。万里先生写桂林独秀峰,笔墨灵妙,尽造化之奇,属题俚句,为书当日登峰顶绝句应之,未能藏拙,殊自愧也。二十七年九月悲鸿。
相关作品
徐悲鸿 1945年作 一马平川(徐、马二人关联作品)
钤印:东海王孙
款识:万里先生惠教。悲鸿乙酉。
说明:上款人应为马万里。
马万里(1904-1979)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万里先生成艺甚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享誉江南。他的书、画、篆刻造诣具高,被称为艺林“三绝”。1945年前后,徐悲鸿、马万里二位先生皆居西南,过从甚密。悲鸿先生曾为万里先生个人画展作序,以“频年以还,游艺中原者,马君万里名籍甚”之语赞之。二位先生还曾联笔创作《松猫图》、《岁寒三友图》(与张大千先生三人合作)。建国初年,马万里应徐悲鸿、李济深邀请赴北京居住。1953年9月26日万里先生惊闻悲鸿先生辞世,悲痛不已,数日不语,搁笔辍画,哀思深切,可见二位先生交谊之深厚。1960年后马万里先生回广西,任广西文史馆副馆长。
赏析
早在回国之初就已经抱定坚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理念的徐悲鸿,其笔下的意象几乎都被赋予某种非常鲜明而独特的象征意义,并以之作为为国鼓吹、为民前驱的艺术化工具。尤其他的马题材作品,多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意象组合中以不同的姿态动作表现不同的寓意,譬如在草地上休憩而神态悠闲的马多半表现对生民黎庶、将士官兵的哀恤,而飞奔中鬃毛飞扬的骏马则大半表现对前线将士的鼓舞和对国家前途的寄望;即使那些赠亲朋好友的此类题材作品,仍然多寓深意。而有意思的是,在徐悲鸿的作品中,被赋予这种象征意义的奔马通常都被设计为一骑绝尘而空无依傍。
徐氏赠其至交、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马万里先生的《奔马图》即为此中杰作。整幅只以浓墨勾出奔马轮廓,并涂写马膝、扫出颈鬃和尾鬃,复以淡水墨略微晕染骏马体块,笔墨寥寥简洁之至,而效果极为迅捷,令观者视线不得不随其笔墨动势飞速前进,而恍惚间只觉一匹昂首奔腾、鬃羽飞扬的骏马已破空奔来,颇有辛弃疾笔下“马作的卢飞快”之动势。而作为奔马意象的组合,草地在画中只简单被处理为一片淡淡的草黄,而不是憩马题材作品中一贯的细笔勾勒出的具象化的草叶,以此突出表现奔马的奔腾之势、奔腾之速,是为大师用心之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通常在徐悲鸿的马题材作品中,骏马身体与纸平面所呈现的角度也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细节。综观他的此类作品,大部分均为与纸平面成30度和45度角的,而少有如此幅一样马身体近乎90度与纸平面垂直的作品。
张大千马万里与张大千的交往,见诸各地史料记载。早年二人结识于上海,同入秋英会、蜜蜂画社。后马万里与黄宾虹相偕入游八桂,又与大千在广西相遇。两人并徐悲鸿,在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桂林独秀峰》就是彼时马万里与张大千合作的一幅作品。还有一幅《云溪精舍图》,也是张大千题的行首。马万里入川之后,又得与张大千再续前缘,合作过《登秋山图》、《高仕松竹图》(张大千画高仕,马万里写苍松,罗文谟 作墨竹)等作品。期间,大千还将一张自画像赠与万里先生 。
文摘选汇
万里与大千颇多翰墨缘。早岁玉岑为介已订交,同客上海时,过从更频。万里西行后,大千、悲鸿亦先后到南宁,曾多次合作。其中 《岁寒三友图》,大千写松、悲鸿画梅、万里补竹,就是此时所作。它标志着他们之间的情谊,成为艺林佳话。其后在桂林三人又两次同登独秀峰。大千签署的《曼庐大千合写桂林独秀峰》手卷,即第二次下山后所作。悲鸿为写行首,并有诗记其事,一时名流,多有题咏。万里且将悲鸿在南宁为他个展赠序之手迹,一并装裱成一长卷。现广西博物馆已作为文献珍品收藏。其后两年,万里、大千又相聚于蜀。是年大千四十二岁,曾自画像一帧,题曰:“奉贻万里老友,时同在青城山中,庚辰六月十日也。”又刻白文三字印“不犹人”赠之,此印边款:“大千为万里刻。”俗话说,有来必有往,何况万里是个多产作家,他画了精品赠给大千,一定不少;至于为大千治的印,现①在看到的已有六、七枚之多。
……
万里的篆刻更是独辟蹊径,卓然成家。他从小勤奋练字刻石,家中悬挂书画,潜用小刀把印章挖出,集辑临摹。一九三八年张大千为作《九百石印精舍图》,万里手拓一百六十八印于其后,大千复将其首印“陶铸吉金乐石”朱文印写成“行首”冠于图前。著名学者马一浮先生赠长题,一时名流,竞相跋识,遂成长卷。己卯立夏前三日,日寇轰炸渝城,廛市焚荡,万里所居,适丁其厄,平生所作画印尽毁,而此卷幸存。
相关作品
张大千 1940年作 自画像(张、马二人关联作品)
钤印:张爰、爰居士
题识:大千居士四十二岁自画像。奉贻万里老友,时同在青城山中。庚辰六月十日也。
鉴藏印:成都望山堂藏大千墨迹
说明:根据题跋可知,此《四十二岁自画像》是1940年6月马万里赴 青城山拜访老友大千先生时,大千绘赠。在这幅自画像中,大千选择了侧面角度,气宇轩昂。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马万里就与张大千相识。两人均雅好诗文、酷爱书画,师友亦多有重合交叉。此图即赠国画家马万里。
著录:《丹青铸史―望山堂书画录》第114页, 中华书局,2011年。
评鉴
在《丹青铸史》收入的七十二件书画作品中,我(万君超)最感兴趣的是张大千十四件作品(本书101―193页)。资料详实,考鉴功力极深。比如其中有一幅张大千《四十二岁自画像》轴,题款云:“大千居士四十二岁自画像。奉贻万里老友,时同在青城山中,庚辰六月十日也。”庚辰为1940年。振宇根据资料考证,上款“万里老友”即为著名书画家马万里(1904―1979)。他再根据《 申报》1928年―1931年上的报道,查阅出张、马两人当年在上海时期交往的六条新闻报道,以此证明张、马两人非同一般的情谊。
(摘自--读画如读史 万君超《 天涯读书周刊》专栏 2012年第0018期(总第166期) 2012年10月15日出版)
李苦禅马万里与李苦禅的友谊,始于建国初马万里客居北京期间。两位大师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常常相聚切磋技艺。直至后来马万里受广西政府邀请返桂,两人仍然通过书信保持联络,互通往来。
在京期间,两人合作过《凌霄双雀图》等作品。
李苦禅致马万里的信 手札释文:
万里老弟如晤:手示早读,奈以老病兼缠未即奉复,歉甚歉甚。念在京时,罹困顿而限于多种条件不克相助,深以我运遇为可恨也。弟抵广西之后时问消息,具得佳音,遥为之幸甚。同乡 朱惠然弟每莅京并有南宁朋友同志屡得佳况为慰。 谢稚柳先生画展拜瞻多次,实步趋大千者也,如弟所云耳。设老弟得优越设身处境,作品当不在谢君之下也。非至友标榜之语,实际能力然耳。
夫人之作画,一摹仿,二写实(速写),三独造(创造),三合为一方可成为大家。若仅作到前二项,平常画家也。谬论如此,可笑可笑。我血压高仍不好,但照常教课,幸今学期之课已教过矣。而个人之创作因此种种迄未精力集中著手,且实感技法贫窭之叹。 许麟庐仍在和平做科长,自今②年政府指示精俭节约以来,而国画新与古皆不易畅销,如只靠卖画生涯者难矣哉。舍间粗安如昔,祈释远念,专此敬复。此盼多多保养玉体,至要至要!
愚兄禅敬言 内子慧文附问
相关人物
雷沛鸿雷沛鸿(1888―1967),字宾南,广西南宁津头村人。
雷沛鸿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革新家、教育思想家,系 马万里的妹夫(马万里胞妹马清和的丈夫)。1907年加入 同盟会;1910年参加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参加广州 黄花岗起义;1919年赴美国到 哈佛大学留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到桂林任广西同盟会机关报 《南风报》编辑;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南宁,争取 陆荣廷响应,宣布广西独立。后历任广西省公署教育科长、广东甲种工业学校校长、上海法政大学经济系主任、广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出国考察教育。后五任广西省教育厅长,创办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 广西省立西江学院,曾出掌 广西大学和 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1967年7月21日在广西逝世,终年79岁。
雷沛鸿在教育厅长任上,大力推行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创设国民中学制度,开展成人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 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广西区委主任委员、
自治区人民政府委员、自治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侨联主席、全国侨委委员等职。
著有《 英宪精义》、《英国成人教育》、《丹麦成人教育》、《国民基础教育论丛》、《广西地方文化研究一得》等。
马万里在广西期间,为协助雷沛鸿发展广西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初至广西,马万里在与 黄宾虹举办联合画展之后,便接受了雷氏的邀请入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又曾回广西在南宁、桂林、梧州等地举办画展为雷沛鸿筹办 广西省立西江学院(现 广西大学前身之一)募集建校资金,捐献书画作品两百余幅;其后为 广西医学院(现 广西医科大学,雷沛鸿当时任主要筹备委员)筹募建设院舍资金奔忙,先后义卖个人作品及藏作百余幅。
金默玉金默玉(1918- ),女,原名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9月14日生于辽宁省旅顺市,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末代皇帝 溥仪的侄女、 川岛芳子的亲妹妹、马万里的第三任妻子。
金默玉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年仅3岁时父母双亡,由同父异母的三位姐姐抚养长大。
金默玉的父亲是 爱新觉罗·善耆,清朝八大世袭亲王之一的第十世 肃亲王。肃亲王有一个正妃、四个侧妃,一共生有38个子女,其中21个儿子、17个女儿。年龄最小的四侧妃,生了3个女儿:最大的叫原名爱新觉罗·显],汉化姓名叫金璧辉,她就是被称为“东方的 玛塔·哈丽”的 日本女 间谍:川岛芳子 ;而最小的就是在旅顺出生的金默玉,满族姓名为爱新觉罗·显琦。
金默玉与马万里于1954年在北京经 许麟庐介绍相识并结婚,开启了一段缠绵悱恻、纠结半生的悲恋。
马培之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以字行。江苏武进 孟河镇人, 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他是现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马万里的曾祖父。 其祖上
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培之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 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他为晚清著名学者 俞樾的治病经历,使其医名大噪;又应诏入宫为 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品官,名震四方。孟河四大家中巢、丁两家的代表人物 巢渭芳与 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 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
马培之,讳文植,晚号退叟,清·武进之孟河人,生于嘉庆庚辰年(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侨寓吴中瓣莲巷,光绪癸卯年卒(光绪廿九年,1903年)。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马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马培之本姓蒋,因其祖先学医于马氏,遂从马姓。同、光时最负盛名。其为翰林院编修余鉴及晚清著名学者 俞樾的治病经历,使其医誉更隆,名震大江南北。
经江苏巡抚 吴元炳推荐,于光绪六年(1880年)应诏入京为西太后( 慈禧)治病。太后疾愈,遂赐御书“福”字及“务存精要”匾额各一,由此蜚声医坛,人称“徵君”。其医学为多学科,熔伤寒温病为一炉。马氏门生甚众,比较著名的传人有 巢渭芳、 丁甘仁、 邓星伯、马伯藩、贺继衡等。
马氏对中医各科都有高深的造诣和成就,尤以外科见长。学术上推崇王氏全生派,同时亦能吸收正宗、心得两派之精华而发明之。其外科著作有《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亦即《 外科证治全生集》)、《医略存真》、《 外科传薪集》、《外科集腋》等,另其门人整理有《马氏医案》(即《 马培之外科医案》)。
蒋维崧蒋维崧(1915―2006),字峻斋,当代著名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
系马万里先生的表弟。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193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 广西大学讲师, 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 山东省文史馆馆员、 西泠印社顾问、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 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2001年受聘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成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学专业文字学(含书法)博士生导师。与 魏启后、 陈左黄、 高小岩、 宗惟成一起被称为“山东五老”。
蒋维崧先生以文字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同时又精于书法、篆刻,为世人所共仰。蒋维崧先生从教六十余年,曾主持《汉语大词典》山东编写组工作长达十年之久,为辞书编纂积累了重要经验。蒋维崧先生著有《汉字浅学》及语言文字学专著、论文多篇,近几年先后出版了《蒋维崧印存》、《蒋维崧临商周金文》、《蒋维崧书迹》、《蒋维崧书法集》等作品集,并于2003年向山东大学捐献书法作品六十余幅,供学校博物馆永久珍藏。
马慧先马慧先,别名佛慧,笔名天澈,号百花室主。1929年生,江苏武进人,当代著名画家。马慧先系国内外著名书画篆刻家马万里之女。自幼随父学画,得其真传,擅画花卉、仕女、草虫走兽。曾先后就读于桂林美专(现 广西艺术学院前身)与 中央美术学院。曾任广西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南宁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现为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马万里中国画艺术研究会会长, 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西文史馆馆员, 南宁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南宁市文化艺术协会理事,南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1990年因“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受到国家轻工业部嘉奖表彰。主要作品有《秋趣》、《天女散花》、《百花竞艳》、《十分春色》等。
马慧先画风清丽隽秀,继承其父万里先生雅俗共赏的小写意风格。其作品多为花鸟草木、走兽虫鱼,其中尤以紫藤、百花、葡萄、仕女题材最多。“其作品落墨洁净、设色妍雅,有乃父之风。”
万里门人
马万里为广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极大的推动了广西抗战美术教育事业与今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发展。著名壮族画家 罗鼎华先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 陈以忠先生、擅画梅竹的写意名家 黎振欧先生、广西工笔画名家 龙伯文先生、
广西著名书法家 周榕林和 杨宇云先生、 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武昌起义》 浮雕的创作者 傅天仇先生(著名雕刻家,前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当代大写意 花鸟画名家 李味青先生、 成都画院第一任院长 朱佩君女士、 湖湘著名女画家 邵一萍、著名美术史论家篆刻家 罗酉壬扔判阋帐跫叶荚魑硗蚶锏难鎏袒濉 当代著名写意花鸟女画家 刘继瑛、(前 西泠印社理事)全国书法篆刻名家 周哲文先生 、闻名全国的书法篆刻家( 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陈国斌先生、广西著名作家 何培嵩亦曾受教于万里先生。
马万里再传弟子中,艺术成就较为突出的有 蔡志坚、 周慧琴、 曾慧龙、茹世保、曾京兰、 班森、 莫家成、 黄志森(黄志深)、 张吉松、 吴治林、 陈雪琼、李熹年等。
文摘选汇
马万里一生辛勤从事艺术教育,他是把 海派、皖、浙派传入广西的第一人。他情系广西,尤其在繁荣广西书画事业上,马万里功不可没。
马万里桃李遍及九洲大地,在广西得其书画神韵的弟子有 罗叔子、 杨宇云、
王济亨、 罗鼎华、喻云龙等。马老的门人及再传弟子,能承上接下,继往开来,万里遗风,代代相传。
马慧先乃马万里之女,楷模在前,濡染自幼,画花卉颇有父风,50岁后所作紫藤葡萄,尤为逼似。马氏之长孙 马腾蛟,在两代画家的影响下,熏习有自,早年已出手不凡,将来未可限量。
杨宇云早在少年时就和其师马万里结缘于桂林。他是马氏爱徒之一,尤其在书法、治印上,有其师精工雅致、高古清丽之神貌。杨宇云继承其师家法,并创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带出了诸如茹世保、陈小冰、邓智能、 莫家成、黄志深等等许多让他欣慰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爱徒。其中,茹世保又是马万里再传弟子中的佼佼者,他天资聪慧,在书法、篆刻的研习上,能集其师杨宇云、师祖马万里的艺术精华,同参古人之墨法,另辟蹊径。茹世保典雅清新的铁线篆渐渐为书坛所瞩目。目③前拜他学艺的 班森也是一位诸体皆能的书法中人。
“先生余墨尚馨香,花色千秋鸟语长,更喜栽培桃李盛,而今画壁有辉煌。”这是 林克武先生观万老遗作展的题诗。万里余墨尚馨香,万里桃李正旺盛。艺坛一代宗师马万里的卓尔不群的遗风,将永留史册,万古长存。
(摘自--艺术阵营:马万里和他的门人书画作品展 黎君龙 覃荣益《广西画报》2005年5月上半月刊/总第260期)
相关出版物
一、《万里画集》由 曾熙题签,1930年5月出版,无锡理工制版所印制;1930年9月再版,上海各大书店发行;1930年12月第3版。
二、《南兰陵马万里画屏二十四幅精品》由 符铁年题签,1930年3月出版。扉页是 吴昌硕的题字“活色生香”。1930年12月再版,上海各大书局经售。
三、《马万里写杨万里诗意册》发行总所:现代书画扶轮会;代售处:各大笺扇庄及各书局①;上海锦明玻璃版印刷所印制
四、《马万里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精品》
发行总所:现代书画扶轮会;代售处:各大笺扇庄及各书局②;上海锦明玻璃版印刷所印制
五、《马万里三代书画选》由 启功题签, 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发行。书号:ISBN 7-80582-880-6/J·627
六、《马万里书画篆刻集》由 蒋维崧、 林散之等题签, 徐邦达题辞。 荣宝斋出版社1995年9月出版发行。书号:ISBN 7-5003-0324-6/J·325
七、《荣宝斋画谱160 马万里绘 写意花卉》
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发行。书号:ISBN 7-5003-0685-7
八、《马万里画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发行。书号:ISBN 978-7-5494-1035-4/J·2025
九、《万里人生》 纪念马万里先生诞辰100周年
癸未春
,
九十
老人虞逸夫于长沙万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