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锦娟

时间:2023-12-14 10:06:23编辑:小历

陆锦娟的个人简介

陆锦娟1932年7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启东。越剧著名小生演员,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被越剧戏迷称为“顶级冷面小生”。 1941年入陶叶剧团科班学戏后因病离开。1947年入上海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工小生。她刻苦自砺,打下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出科后在越剧姐妹班任头肩小生,后曾在合作、光明、合众、天明等越剧团演出。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崭露头角,1953年为首组建飞鸣越剧团任团长,自19世纪50年代起,便被报刊称以“著名演员”,在此期间,其主演之《啼笑因缘》、《三请樊梨花》、《墙头马上》为她的三大代表作。1980年回归虹口越剧团,主演《山河恋》、《盘妻索妻》,为虹口越剧团早期当家小生,直至其息影。

早年经历

陆锦娟幼时学习成绩优秀,但痴迷于越剧艺术,经常观摩越剧表演,后终究弃学就艺。

演艺经历

科班时期

1941年,入 陶叶剧团学戏,不久因病离开。 之后,陆锦娟执意学戏,虽遭其父棍棒加身的阻止仍坚持要求学戏,后在母亲的支持下,于1947年入上海 金龙女子越剧团(科班)习艺,曾用艺名陆金娟,工小生,拜师 裘凤山。出科后,在某次挂牌写名时,被写成陆锦娟,此后一直沿用此名。

金龙女子越剧团为女子越剧科班,在沪成立于1947年。创办人张耀金,地点在露香园路开明里。第一批招收少年女徒14人,艺名均冠以“金”字,例如学 花旦的张金花、张金英,学小生的陆金娟、沈金卿、徐金春,学老生的 王金萍,学小丑的 洪金哈,学老旦的周金玉等。学徒进班要签“关书”,言明学戏3年,再帮师半年,生死不管,初学半年内饭费自理。教戏师傅有男班艺人 裘凤山,教上台引子、坐台白、 赋子等文戏基本功,并请京剧师傅教武功,进行搁腿、下腰等基训。半年后上台演出,请来客师唱主角,学徒做配角、跑龙套。科班 跑码头至杭州时,又招收了 张金月(花旦)等一批学徒。1949年夏,科班从昆山演到杭州时,部分年岁较大的学员离班而去,部分年岁较小的学徒仍随班回上海,在福安游乐场等场所演出,直至1950年学徒期满科班散伙。

陆锦娟进入金龙科班,3个月后就开始登台,半年不到就已经崭露头角,很得师傅的赞赏。此后,与科班协商一致,陆锦娟提前出科。

1949年,陆锦娟参加越剧 姐妹班,任头肩小生。演出剧目都是 连台本戏,剧目有:《 盘妻索妻》、《 盘夫索夫》、《 孟丽君》、《 碧玉簪》、《 借红灯》、《 唐伯虎点秋香》等,均为越剧男班师傅 裘凤山所授,先在明星,国泰剧场演出。之后又先后在 合作越剧团、 光明越剧团、 合众越剧团、 天明越剧团等剧团演出。在合作越剧团参演《武则天》、《 龙凤花烛》等戏。在光明 越艺社参演《 龙虎寨》、《 金玉鉴》、《 一往情深》、《 生死恋》、《 得意缘》等戏。在合众越剧团参演《 富贵之家》、《碧血芳草》(即《 棠棣之花》)、《河神》等戏。

1953年4月19日起,上海店员俱乐部配合宣传婚姻法运动,邀请 余彩琴、陆锦娟领导的天明越艺社,演出《 梁山伯与祝英台》,陆锦娟饰演后梁山伯,自四月十九日起至五月十日为止,每天演出夜场,时间七时卅分,星期日加演日场,时间三时正,票价为一千五百元。

飞鸣时期

陆锦娟因扮相俊秀、台风高雅、唱腔优美而在演出过程中崭露头角,遂组建 飞鸣越剧团(在当时属于中型越剧团),任团长。1953年8月13日,陆锦娟率飞鸣越剧团在苏州市新艺剧院挂牌公演,第一个 打炮戏为《 牛郎织女》。8月26日,飞鸣越剧团于苏州新艺剧院演出《 薛丁山与樊梨花》(后改名为《 三请樊梨花》)。此为飞鸣第2个戏。总共在苏州演出十八天,由陆锦娟、筱兰芳、 沈爱莲主演。

1954年8月1日、2日两天,解放、上艺、新光等三家国营剧场由安徽话剧团、 云华越剧团、飞鸣越剧团演出话剧“ 春风吹到诺敏河”,越剧《 花木兰》、《 彩楼记》等戏剧,对解放军进行慰问。其中《 彩楼记》由陆锦娟主演。

1954年至1955年间,晨光、 光明越剧团先后解散,部分主要演员加盟“飞鸣”。当时陆锦娟所在 飞鸣越剧团中挂牌的主要演员有:小生陆锦娟, 花旦 李蓉芳,老生沈爱莲、 胡凤英,小丑 何笑笑, 大花脸吕胜奎等。主要业务人员有编剧 盛燮、 李惠康、肖维璋、陈芎,导演袁浩,作曲 潘祖德(伟异),舞美设计 陈必华,技导叶琴芳、孙江林等。全团在编47人。

1955年春节期间,杭州市开展了一次演好戏运动,飞鸣越剧团在杭州参加演出了《 荔枝换绛桃》一剧,陆锦娟主演。

1955年7至8月,长江沪剧团、 少壮越剧团、爱华沪剧团、 飞鸣越剧团、 黄桂秋京剧队等,在各区文化宫、工人俱乐部巡回演出,剧目为沪剧《海滨激战》、《 喜期》;越剧《 四进士》、《天仙配》、《 荔枝换绛桃》;京剧《 三击掌》、《 春秋配》等。其中陆锦娟主演《天仙配》、《 荔枝换绛桃》。

1955年8月15日,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 李蓉芳领衔,在文化宫演出(为该处的首次演出)。

1955年9月16日,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李蓉芳领衔,沪东俱乐部演出(为该处的首次演出)。

1956年1月,在全国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 飞鸣越剧团成为了国营剧团,但自负盈亏。

1956年,飞鸣越剧团排演《 红与黑》,由陆锦娟领衔主演,此剧取材于 法国作家斯汤达的同名文学名著,陆锦娟饰演剧中人陈中(即小说中的于连), 李蓉芳饰市长夫人。 潘祖德任该剧唱腔助理。

1956年12月至1957年1月, 飞鸣越剧团至苏州演出,其中1957年1月1日至5日,上演《 凄凉辽宫月》,6日至13日上演《 三难新郎》,15日至20日上演《孟姜女》,均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此后,飞鸣越剧团相继上演《 双珠凤》、《 团圆恨》、《 风雨旗》、《 鲛绡泪》(由 南薇导演此剧)等戏,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1957年,该剧团男班老艺人陈芎据 姚水娟演出本整理改编《 啼笑因缘》,将之压缩成单本,4月,由飞鸣越剧团于 解放剧场演出该剧。此剧中, 李蓉芳饰沈凤喜、陆锦娟饰 樊家树。陆锦娟在该剧中表现极为精彩,此剧也因此而轰动一时。

1957年,陆锦娟参加农工民主党。

1957年11月,去外埠巡回演出离沪已半年的 飞鸣越剧团从长沙远地来信了解上海的文化学习情况,并在 芜湖也自发地进行了一次测验。其中在长沙上演《 双狮图》、《 凄凉辽宫月》等剧目,均由陆锦娟主演。

1958年春节,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领衔在 解放剧场上演《 闹地府》。

1958年1月14日,上海市文化局宣布将现有新国营剧团、民办公助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划归各区文化局(科)领导和管理的决定,陆锦娟所在之飞鸣越剧团被划归为虹口区管理。是年春,全国整风运动开始,至年底,飞鸣成为除 上海越剧院外留存下来的11个越剧团之一。该年, 飞鸣越剧团演出了《 台湾来的女客》。陆锦娟在此剧中饰演反派角色。

1958年4月,飞鸣越剧团的主要演员 何笑笑、 沈爱莲、 李蓉芳、吕胜奎、陆锦娟、周素芳等,为了对青年演员表演艺术进行现场指导,每星期四、六的日场在 解放剧场青年组演出《 沉香扇》一剧中配演龙套角色。

1958年3至4月间,飞鸣越剧团再次上演《 红与黑》,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1958年4月,解放剧场和飞鸣越剧团,为了照顾有幼年子女的家庭妇女看戏,今后在每逢星期三上午九时,开辟“妇幼专场”,第一次演出为16日,剧目是《 绿牡丹》,由陆锦娟主演。

1958年5月前后, 飞鸣越剧团在解放剧场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日出》。

1958年5至6月间,飞鸣越剧团上演《 十七年沉冤大白》,胡玉英扮演主角,陆锦娟在剧内饰演警察队长,并专程邀请虹口区公安局警察同志教习学习枪械相关动作,此戏得到了公安部门经手办案的同志和生活实事中的当事人的支持助力,演出非常成功。

1958年6月8日,飞鸣越剧团主要演员,包括陆锦娟在内,在虹口公园参加上海举行的宣传总路线的活动,进行了表演。

1958年12月14日, 飞鸣越剧团于 人民大舞台演出《 折红梅》(即 红梅阁),由陆锦娟主演。

1959年春,飞鸣越剧团编写了古装剧《 智审泥神》参加上海市 文化局举办的上海市戏剧、戏曲会演,受到好评。该剧由 盛燮编剧, 郑传鉴导演, 胡凤英、 沈爱莲、 李蓉芳、陆锦娟主演。当年5月,飞鸣越剧团被评为上海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以陆锦娟为首的剧团演员组被评为市三八红旗集体。

飞鸣越剧团从1956年起一直在浙江省各地巡回演出,1959年他们改变了路线,于十一、十二两个月去沪宁线,南京苏州等地演出,剧目有《 智审泥神》,《郑成功》等,其中《郑成功》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1959年8月,为庆祝建国10周年,飞鸣、青年、出新、青山等越剧团分别演出《 智审泥神》、《 团圆之后》(即 团圆恨)、《 红霞》和《神灯》。其中陆锦娟主演《 团圆之后》,参演《智审泥神》。

1960年10月,国庆期间, 飞鸣越剧团演出的历史剧《 卧薪尝胆》,宣传 春秋战国时代越国人民发愤图强、反抗吴国侵略的故事,陆锦娟饰演 勾践。

1960年,飞鸣越剧团上演《 灵堂成亲》,由 盛燮编导,陆锦娟领衔主演。

1961年春节,飞鸣越剧团于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出《 墙头马上》。此为七幕十场传统剧,陆锦娟饰裴少俊,轰动一时。后被多次演出,精心打磨,成为陆锦娟演出的主要剧目之一,有昆曲团前去观摩学习,对陆锦娟饰演的裴少俊作出了较高的评价。

1961年6月, 飞鸣越剧团上演《 墙头马上》,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1961年8月,飞鸣越剧团再次上演古装戏《 灵堂成亲》,陆锦娟饰姜斌,朱依萍饰凤姑。演出很受观众欢迎,在1962年春亦曾演出过,并有不少年轻观众写信给陆锦娟,有读者来信说“你向凤姑小姐只用眼珠这么一转,凤姑小姐就领会你的求爱的动机了,立刻以落帕为名,赠帕为实地一笑而去......你眼神里的戏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觉暗暗敬佩你的艺术才华”。

1961年秋冬期间,飞鸣越剧团演出于 嵊泗列岛东海戏院,剧目有《灵堂成亲》、《墙头马上》、《 三请樊梨花》(此为 飞鸣越剧团主要演出剧目,有多张戏单存世)等,均由陆锦娟主演,除在菜园演出外,还到马关等地巡回演出,每次演出,座票都销售一空,还要卖出很多“站票”,来满足观众需求。

1962年春节,飞鸣越剧团在东山戏院再度演出《 啼笑因缘》。由 李惠康重新编剧,戏从 樊家树方面切入,以沈凤喜的人世遭遇作陪衬,着重描写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及其失落,突出黑暗社会和反动统治对美好事物的摧残。导演袁浩,作曲潘伟异,舞美设计 陈必华,陆锦娟饰演樊家树。该剧在上海丽都(后改贵州)、解放、群众、光华等剧场演出,满座4个多月,极为轰动。

1962年10月国庆期间, 飞鸣越剧团主要演员演出精彩剧目,并于上海 大世界游乐场再次上演《 灵堂成亲》。

1962年11月,上海剧团送戏下乡,飞鸣越剧团前往 崇明县庙镇、堡镇等地,著名演员陆锦娟参加了演出。

1962年12月21日,飞鸣越剧团开始在红都戏院上演根据吴趼人同名小说改编的新戏《 恨海》(此戏由 陆锦花最早演出)。陆锦娟饰男主角陈伯和,因其成功塑造男主角而被认为削弱了对封建主义揭发批判,故而被批评。此剧于1963年,1964年分别多次上演,均由陆锦娟领衔演出。

1962年, 盛燮根据电影《 摩雅傣》改编越剧《琵琶鬼》,又名《 摩雅傣》,由陆锦娟领衔演出。

1963年春节, 飞鸣越剧团在东山戏院再次演出《 啼笑因缘》,由陆锦娟领衔主演,深受观众欢迎。

1963年夏,飞鸣越剧团上演《 雷锋》,并送戏下乡,由陆锦娟饰演雷锋,因其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雷锋各时期的形象而受到观众好评。

1963年4月16日起,越剧界陆续上演现代剧,其中飞鸣越剧团演出的是《 霓虹灯下的哨兵》。8月间,飞鸣越剧团在丽都剧场上演《 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这以前,“飞鸣”已先后在三个剧场演过这出。陆锦娟在该剧中出演主角指导员路华。 飞鸣越剧团两个月来上演《霓虹灯下的哨兵》,收到了不少青少年观众的来信。来信说:“过去我们看的戏,就是《 灵堂成亲》《 拦轿闹婚》等等,我们所欣赏的就是演员的美貌和文质彬彬的姿态。可是看了你们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我们被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们的共产主义品格感动了。”另一位观众也写道:“你们演得很成功,我想你们一定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的。”飞鸣越剧团还成立了《毛泽东选集》学习小组。

1963年10月28日,飞鸣越剧团于上海群众剧场上演《 年青的一代》。在上演前,进行了三次认真排练,每次都作了修改提高。陆锦娟领衔主演,极具感染力,获得观众好评。上演三天,每天客满,很多街道居民还包了专场来看。有读者来信称:“当你在舞台上读着血书的时候,我与你一起泣不成声 ,流下了眼泪。”

1964年春节, 飞鸣越剧团在 黄浦剧场上演了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大型现代剧《 祝你健康》(又名《 千万不要忘记》)。 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为该处的首次越剧演出。 2月,在市文化局统一安排下,上海戏剧界组织文化工作队送戏下乡。飞鸣越剧团组成了“青浦队”,去金山、嘉定、宝山、青浦县的农村,作为期3个月的巡回演出。7月1日, 上海越剧院邀集区县越剧团,座谈自1963年来演出现代剧的情况,准备向市委 陈丕显书记汇报。会议由 袁雪芬院长主持,合作、少壮、飞鸣、青山、出新等越剧团的负责人出席座谈。

1964年2月2日,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 李蓉芳领衔,在浦东俱乐部演出(为该处的首次越剧演出)。

1964年2月, 飞鸣越剧团于 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再次上演《 年青的一代》,陆锦娟饰演区英才主演此剧。

1964年8月,飞鸣越剧团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开始演出《年青的一代》(陆锦娟主演)、《依莱汗》(即《 摩雅傣》,陆锦娟主演)、《水晶洞》、《 南海长城》(陆锦娟饰演区英才)。之后1 0月1日,国庆期间,本市各越剧团均演出现代剧,并在《 新民晚报》刊登联合广告。

1964年9月, 飞鸣越剧团上演革命现代戏《 豹子湾战斗》,陆锦娟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连长。此剧在排演阶段,专门请了当地驻军前来辅导,请解放军同志带领演员于“三伏天”进行训练,并挨个纠正动作。在市区演过以后,已带到崇明县的村镇去演出。陆锦娟领衔主演,受到了观众好评,并有观众以此剧为内容投稿至《 文汇报》。

1965年2月,春节期间,上海上演的越剧剧目均为现代剧:飞鸣越剧团由陆锦娟领衔主演《 八一风暴》。

期间, 飞鸣越剧团还上演了《 拦轿闹婚》、《 蝶林遇仙记》、《 王十朋》(此剧为飞鸣越剧团常演剧目,有多张戏单存世)、《 何文秀》,由陆锦娟领衔主演,其中《王十朋》与《何文秀》,均采用了与 芳华越剧团不同的剧本,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65年,飞鸣越剧团于光华剧场演出反映工业战线上比学赶帮的《山花 烂熳》,陆锦娟主演。

1965年7月, 飞鸣越剧团上演《 南方烈火》,陆锦娟在此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1965年11月,飞鸣越剧团在 大世界游乐场上演《南方烈火》,由陆锦娟、 李蓉芳领衔主演。

1966年1月,上海各界向解放军取经的慰问团先后满载归来,飞鸣越剧团以陆锦娟为首的演员,向战士学习了刺杀技术后,演出的《琼花》愈加出色。

1966年3月,飞鸣越剧团上演据同名川剧移植的革命现代剧《 嘉陵怒涛》,陆锦娟主演。

1969年1月,各越剧团体在工、军宣队领导下,搞斗、批、改。 上海越剧院和学馆,被集中到交大分部学习。合作、少壮、春泥、青山、出新、东风、飞鸣等区属越剧团,相继下放到崇明县各区 五七干校。

文革时期,飞鸣剧团一度改名为“向阳越剧团”,1971年正式解散。

虹口时期

1979年, 虹口越剧团重组,由原“飞鸣”、“东风”越剧团部分人员组成。同年10月,定名为虹 口越剧团,李明任团长。陆锦娟为该剧团的主要演员,于1980年初归队,在群众影剧院演出大型神话剧《 山河恋》。

1980年2月16日,虹口越剧团在 徐汇剧场演出《山河恋》,剧本由 南薇、 韩义等改编,导演南薇、凤鸣,陆锦娟、朱惠芳主演,很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其《送信》一折,陆设计之动作别具一格,风流而又雅致,极为动人心魄。

1980年5月, 虹口越剧团在 上海共舞台演出《 盘妻索妻》,陆锦娟饰 梁玉书。

“由陆锦娟领衔演出传统剧《盘妻索妻》,其时仅在 共舞台上演日场,居然场场暴满,连演两个月上座率不衰,甚至出现通宵排队购票、每人限购张数的热潮,其受到观众的青睐程度于此可见。”

演出据芳华版本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不以 尹派艺术规范为标准,而是独辟蹊径另有韵味,无论是唱腔中陆锦娟独有的截然而止清雅别致的特色,还是其稳重硬朗清峻峭拔的演绎风格,均是别具一格,非常精到地刻画了 梁玉书的儒雅、温存、正义、深情,如其洞房时几次三番的欲走还留,赏月“猜心事”时别有特色的运筹帷幄,以及对娘子的无比宠溺和越剧中少见的亲昵动作,塑造了一位独具相府公子特色的冷面柔情梁玉书形象,使原本完美而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梁玉书”形象变得如同身旁人般地可亲可近,故而有戏迷称“陆锦娟令梁玉书的形象真实可信”。但因其动作设计,较为当时某些保守人士所反对,并遭到严厉批评,后因观众欢迎及个别同行之支持而不了了之。

1980年5月底,陆锦娟领衔之《 盘妻索妻》在延安剧场连演三十场,后因疲劳过度和饮食不当而致病,请假未果,区文化课副科长令其随团同去金山,陆锦娟遂抱病演出,归后又在 解放剧场坚持演出。

1980年7月1日,陆锦娟于解放剧场演出《盘妻索妻》,又有戏迷献花,此前也一直有戏迷向陆锦娟献花,群众献花事件被虹口区文化课副科长认为是不正之风,有人进而附和地提出相当荒谬的建议:要求团长做陆锦娟的工作,让其向戏迷呼吁不要献花。

1980年7月11日,陆锦娟因过度疲劳而失音,由备角尹美娣顶替其角色继续演出,陆随团压阵。7月15日,陆锦娟病情好转,要求演出,但被拒绝,后只允其演后半场。当晚,因剧团事先未与剧场讲明陆只演后半场,也未能像原先一样打出通告,再加演出前打幻灯,在陆锦娟名字上停留时间过长,尹美娣的名字一晃而过,使不少观众认为此场为陆锦娟主演,故而在尹美娣出场后,观众倍觉受骗而哗然起哄,在团长广播说明情况后,剧场恢复平静。

之后,陆锦娟被禁演。在戏迷和某些热心同事支持下,陆锦娟向文汇报求助。文汇报于1980年12月5日头版刊登《虹口区文化科个别负责人无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强行剥夺越剧演员陆锦娟演戏权利》一文,并以记者调查附记的形式确证了陆先生文章的真实性。

1980年12月28日,文汇报在“读者来信”一栏刊登了2封读者来信,要求有关部门珍惜有艺术才华的演员,正确处理陆锦娟问题。此后至1983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信息。

1983年,被闲置在家的陆锦娟受邀至舟山地区越剧团重演《 盘妻索妻》一剧,并由电视 台录像拍摄。现有该剧之VCD,似为其唯一留存于世的戏曲影像资料。同年, 李惠康又对《 啼笑因缘》一剧进行加工,更名为《樊家树与沈凤喜》,由浙江舟山地区越剧团特邀陆锦娟饰 樊家树,再度演出,在杭、嘉、湖等地巡演,盛况依旧。此后至1986年,未能找到陆锦娟之任何演出资料。

1986年6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干预下,陆锦娟重新登台,在共舞台演出《 盘妻索妻》,“观众踊跃,座无虚席,献花观众络绎不绝。音乐声中大幕启动,陆锦娟在幕后一声‘梁福梁宝,带路!’引来满堂红彩。著名表演艺术家 袁雪芬观看演出后,到后台热烈祝贺:‘你们剧团实力很强,大有希望。’”有 老戏迷称,当时场面轰动,演出极受欢迎,曾出现在场观众们情绪激动而使演出不得不稍作停顿之事。另有当年观看现场演出的戏迷的回忆:“戏院内观众情绪沸腾,叫好声一片,盖过陆老的声音,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看到的,特别使我终生难忘的情景:陆老谢幕,陆老眼泪都流出来了,观众都不走,全部在外面等陆老,人山人海,空前绝后。”上海文化艺术报亦存有《风雅小生陆锦娟》一文。然而,此文中所称将要重排之《 啼笑因缘》,因种种缘故终究未能上演。之后,陆锦娟息影越剧舞台。

息影之后

19世纪80年代,在陆锦娟先生演出《 盘妻索妻》后,浙江 嘉兴市越剧团,浙江普陀越剧团纷纷按照其演出的《盘妻索妻》版本排演,浙江嘉兴市越剧团为 张薇主演(曾专程以学生的身份向陆先生求教此剧),浙江普陀越剧团为孟群亚主演(曾现场观摩陆先生《盘妻索妻》演出,自学此剧),动作设计等均因袭陆先生演出版。

1982年4月, 虹口越剧团青年演员尹美娣学习陆先生主演的《 灵堂成亲》,在群众影剧院重演该剧。

1993年3月30日,上海东南虹口越剧团学习了原由陆先生主演的《灵堂成亲》一剧,在 大众剧场献演新戏《火烧凤楼》。 尹派新人肖晨曦饰演姜斌。

文革后, 另有松江越剧团排演《灵堂花烛》,剧情情节包括唱词与飞鸣版《灵堂成亲》极为接近。

2005年12月30日下午,工程师越友联谊会在 南京东路社区文化中心主办“著名越剧演员陆锦娟与越友见面暨新年联欢会”,请来了19世纪70年代 虹口越剧团的 当家小生陆锦娟先生,见面活动的气氛十分热烈,几位老观众介绍了以前痴迷陆先生的往事,越剧戏友们演唱了一个又一个的越剧片段,同陆先生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2005年12月31日,网友“拥星”(又名wangpeifei)在“ 陆锦花艺术网”发帖,首次以网友发帖的形式,介绍了陆先生。

2007年, 杭州黄龙越剧团主要小生演员翁赛凤因欣赏陆先生1983年录像的《 盘妻索妻》,而照其录像版本进行演出,恰逢陆先生的 老戏迷,遂通过其介绍辛苦找寻到已退出越剧舞台多年的越剧名伶陆锦娟,由翁赛凤和 孟科娟等人屡次专程前往上海向其请教学习《盘妻索妻》一剧。

2008年1月11日,网友书生还是旧衣巾建立了百度“陆锦娟吧”,此为陆先生在互联网上的第一个论坛;并于同年1月30日发布博文集《陆迷之痴心戏语》(后改为《锦迷之痴心戏语》),一度引发讨论热潮。

2008年2月10日11日,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在 舟山剧院上演《 盘妻索妻》全剧,以“陆锦娟”为艺术指导,其编排动作因袭陆先生1983年演出版本,主演为 吴秋萍、陈亚玉。

2008年3月22日,陆先生因事而到杭州,黄龙越剧团在杭州游览景点 黄龙洞进行《盘妻索妻》的汇报演出,由翁赛凤主演《荷亭》一折, 孟科娟与 王杭娟演出《露真》一折,内含陆先生新设计的身段动作,非常妥帖地体现了陆版盘妻所塑造的 梁玉书独有的那种柔情酷少的形象,获得当地观众的好评。演出结束后,由陆先生对演员的表演做了点评。

2008年4月23日,(原武汉越剧团团长戏曲学校校长)贺亮敏等人于上海 白玉兰剧场演出《情探-送王郎》,演出结束后晚上老一辈艺术家陆锦娟先生为她们演出成功摆宴王朝大酒店以示庆贺。

2009年9月11日,苏州戏曲广播“吴越传音”节目应网友秋水点播,播放陆先生的《山河恋·送信》。

2010年1月29日,网友爱好此道愿守贫开始梳理编辑陆锦娟词条,并于2月2日始梳理编辑 盘妻索妻词条与 飞鸣越剧团词条,3月12日始梳理编辑 虹口越剧团词条,并逐步整理陆先生演绎剧目,以穷尽一切可找寻到的报刊书籍与网络资源为标准,至2010年3月15日,陆锦娟词条历经40次修订,飞鸣越剧团词条历经30次修订,虹口越剧团历经8次修订,基本定型,被授予优质词条称号,成为网络上陆锦娟、飞鸣越剧团、虹口越剧团最详尽的介绍文章,其内容被 互动百科、 SOSO百科全文转载,其中陆锦娟词条亦被SOSO百科认定为“优质”。

2010年2月24日,网友望尽tylu接手天涯陆锦娟吧的工作,这是陆先生在网络上的第2个论坛。该吧力求建成为陆先生最全的资料中心,除收录网络所有与陆先生相关资料外,吧 主还整理发布了“剧目简介”系列精华贴,部分内容首次公布于网络。

2010年3月29日,百度 陆锦娟俱乐部成立。天涯陆锦娟吧及俱乐部以陆先生 VCD碟片为素材,出品“陆锦娟之 盘妻索妻”、“陆锦娟之盘妻索妻唱段剪辑”、“陆锦娟之 梁玉书唱腔集锦”三套视频,上传于土豆网。

2010年6月3日,陆锦娟俱乐部开辟官方百度空间。 6月5日,开辟“陆锦娟俱乐部吧”。之后又分别在 新浪博客、网易博客、土豆空间设立宣传点。该俱乐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比较值得 一提的是访问了原飞鸣越剧团陆锦娟先生的同事们,并且公布了大量珍贵史料。

2010年9月,《 飞鸣越坛陆锦娟》一书。此书由俱乐部独立负责,核心组成员集资、编辑、整理,所有资金来源于俱乐部会员的集资。此书收录照片共计179张,其中陆先生照片175张照片(96张剧照,43张单人照,33张合照,报刊照片收录3张)其他照片4张(陆先生之母、 裘凤山师父、 李惠康先生、 潘祖德先生);收录戏单73份(文革前戏单65份,文革后戏单8份);文字约为99400字,脚注共计86条。该书此书创越剧类书籍之六最。

2010年12月8日中波846苏州戏曲广播“戏迷大舞台”栏目,对 陆锦娟俱乐部进行了访谈。

2010年12月18日中波1197上海戏曲曲艺广播越沪艺苑在“戏曲书架”栏目介绍了《 飞鸣越坛陆锦娟》一书,并播放了浙江电台室内录音选段“洞房悄悄静幽幽”。

2012年9月30日,正逢中秋节,陆锦娟俱乐部发布《自成一家演盘妻 独惊斯 世擅风流·陆盘妻资料集》,其内容包括陆盘妻的细节赏析、唱腔赏析及对昔日历史的回顾,并有八份附录,分别为碟片操作说明,陆锦娟主演的舟山版盘妻全剧剧本和全剧曲谱,陆锦娟主演的虹口版盘妻布景草图与剧照,《浅谈“陆盘妻”中谢云霞对梁玉书的爱与恨》一文, 山河恋相关资料及锦迷之歌相关资料(曲谱及词、曲赏析文),《长诗为陆先生锦娟作(第二版)》。碟片部分,由2张DVD(D9),2张CD组成,并将陆锦娟新设计的身段动作舞台地位等内容,制作成2份视频文件,附于碟片之中。其中CD部分,包含了陆锦娟在 盘妻索妻中所有唱段及伴奏。同时, 陆锦娟俱乐部应学习、演出“陆盘妻”的演员及票友的需要,制作“陆盘妻”全剧伴奏,为一碟装。

2015年2月7日上午9点,陆锦娟因病逝世,享年82岁,2月9日下午1点40分,陆锦娟遗体告别仪式于上海龙华殡仪馆云宵厅举行。

演出剧目

在陆锦娟30余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了近200个剧目。

在众多演出剧目中,陆锦娟最擅长的剧目有《 啼笑因缘》、《 三请樊梨花》、《 墙头马上》三本。“尤其她饰演《啼笑》中 樊家树一角,炉火纯青,独树一帜,在越剧界除了四十年代 姚水娟、 李艳芳演出时那种盛况外,再无人可与伦比。《啼笑》在 飞鸣越剧团不仅成为保留剧目,而且1957 年,1962年二度演出,每次演出达四、六个月之久,有时一天两场,连演连满。1983年陆锦娟去 舟山越剧团(后改建称 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在 杭嘉湖一带又演出了《啼笑》,盛况依然如旧。”

19世纪80年代她两次在 上海共舞台等处演出《 盘妻索妻》及《 山河恋》等剧,亦很受观众欢迎,演出愈60余场,场场满座,观众需通宵排队并被限购票数的热烈场面。

主演传统戏剧

有《 三请樊梨花》(即《 薛丁山与樊梨花》)、《 王十朋》、《 何文秀》、《 墙头马上》、《 荔枝换绛桃》、《 天仙配》、《 牛郎织女》、《 双珠凤》、《 灵堂成亲》、《 鲛绡泪》、《 卧薪尝胆》、《 拦轿闹婚》、《 蝶林遇仙记》、《 团圆恨》、《 闹地府》、《折红梅(即 红梅阁)》、《 彩楼记》、《 三难新郎》、《 双狮图》、《 凄凉辽宫月》、《 绿牡丹》、《 和合二仙》、《 龙凤呈祥》、《 哪吒》、《 郑成功》、《 西厢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孟丽君》、《 珍珠塔》、《 唐伯虎》、《 风雨旗》、《 卖油郎》、《 惜分飞》、《 龙女牧羊》、《 麒麟带》、《 双胞奇缘》、《 生死恨》、《 三女抢板》(反串老生)、《 席方平》、《 火中莲》、《秀才磨豆腐》、《 周仁献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凄凉辽宫月》、《 真假太子》、《 谢瑶环》、《 孟丽君》、《钱笃笤》、《 相思树》、《 李三娘》、《 蝴蝶杯》、《 水仙花》、《 山河恋》、《 盘妻索妻》等。

主演现代戏剧

有:《 啼笑因缘》、《 南方烈火》、《 八一风暴》、《 红与黑》、《 琼花》、《 霓虹灯下的哨兵》、《祝你健康(即 千万不要忘记)》、《 摩雅傣》(即《依莱汗》)、《 年青的一代》、《 豹子湾战斗》、《 日出》、《 恨海》、《 雷锋》、《 南海长城》、《 山花烂熳》、《 嘉陵怒涛》、《 亮眼哥》、《废水取宝》、《社长的女儿》等。

参演剧目

有:《 龙虎寨》、《 金玉鉴》、《 一往情深》、《 生死恋》、《 得意缘》、《 富贵之家》、《芳草碧血》(即《 棠棣之花》)、《 河神》、《 十七年沉冤大白》、《 台湾来的女客》、《 智审泥神》(此剧亦曾反串老生主演)、《 沉香扇》等。

音视频留存

未出版资料概况:

《啼笑因缘》一剧,原由上海电台录音保存,在文革中因是才子佳人戏而遭损毁。

《琼花》一剧片段(由 李蓉芳演唱),曾出现于苏州电台广播吴越传音节目,有选场录音。

《山河恋》一剧,有片段《送信》留存于世。且有上海电视台录像,但后被消磁毁损。苏州电台广播 吴越传音节目亦曾播放其中的“你我正好两相恋”一段。

此外, 《霓虹灯下的哨兵》、 《八一风暴》、 《智审泥神》有全剧录音,为上海电台保存。

出版物概况:

《盘妻索妻》一剧,由1983年陆锦娟受邀至舟山地区越剧团重演,电视台录像拍摄,先后由 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和 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由杭州华彩音像发行有限公司发行。共计有2个不同出版社的3种不同包装版本。

《盘妻索妻》VCD版本1

碟数:3

ISRC:CN-D170448100/V.J8

ISBN:7883638394

条形码:9787883638391

出版社: 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发行公司:杭州华彩音像发行有限公司

永乐音像总经销

此版封面有陆锦娟签名,由网友书生还是旧衣巾提供。

《盘妻索妻》VCD版本2

碟数:3 ISRC:CN-D170444300/V.J8

ISBN:7883638394

条形码:9787883638391

出版社: 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发行公司:杭州华彩音像发行有限公司

出品人:高建丽

责任编辑:李丹

《盘妻索妻》VCD版本3

碟数:3 ISRC:CNE130500320/V.J8

ISBN:7883998536

条形码:9787883998532

出版社: 浙江音像出版社

发行公司:杭州华彩音像发行有限公司

制片人:章启存

监制:马忻、马方成

出品人: 陈伟民

出版日期:2005年

人物评价

其唱腔艺术吐字清晰、运腔婉转、转调柔和、韵味醇厚、富于抒情、自成一格,行腔 干净利索而又温柔多情,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尤以《啼笑因缘·裂帕》一折,当沈凤喜被刘将军强占为妾以后,沈为使 樊家树免遭杀身之祸,只得含泪佯装与樊绝交。而樊不明真情,扯碎了沈凤喜给他的支票与梅花巾,化爱为恨,这段戏前后共80多句唱词,从混板到中板、快板直至清板,犹如珠落玉盘,历历可数。每场每次演唱到此,先是场内鸦雀无声,继而满堂红彩。不少观众说:“听陆锦娟的快板,比听轻音乐更有劲。”

其表演艺术往往从人物塑造出发,设计的精妙小动作极多,贴切而又自然,使得人物个性往往欲遮还现、“欲盖弥彰”,擅长将剧中人物的内心思想性格展示给观众,演来栩栩如生。总体舞台风格是极重视细节的风雅温和,同时又有着随意挥洒真性情的那种风流不羁,独具风味。

上一篇:鹿鹏

下一篇:罗伯特·J·莱夫科维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