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1919―2007)的个人简介
马克(1919.―2007.4),原名马登云,回族,右玉城人。1937年参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中队工作员、连指导员、团政治部主任、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省军区政治副主任等职。1953年5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政治部主任。1965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70年月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行政十级,正军级。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6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57年6月国防部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10月离休,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勋章。2007年4月20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人物生平
马克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听从党的指挥,服从组织分配,出色地完成了党和军队交给的一切任务,是一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革命事业的杰出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1941年,马克被调到抗日回民骑兵团任一连政治指导员。当时,该团虽是团的建制,但经过暴动损失,兵员只有100余人,实际上杨静仁与马克就是该团的主要负责人。1943年5月,杨静仁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马克正式担负起全团的工作。他带领全团干部战士,响应毛主席“自忆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赴太白镇瓦岗川进行大生产。期间,他同战士同往草屋,同开荒种地。手上打起了血泡,仍然坚持和大家战斗在一起,从不休息一天,同时,利用休息时间他给大家讲革命故事,鼓励大家的革命斗志和信心。回民骑兵团是一支由农民暴动组成的队伍,队部战士几乎都不识字。为了提高部队的文化素质,马克不顾工作的繁忙和劳累,为部队制定了详细的文化知识普及计划,并不厌烦其地手把手教战士写字,给战士讲解革命道理。在马克的精心培育下,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回民骑兵团很快成为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
1946年,回民骑兵团为迎接配合李先念、王震部队开辟陕南根据地,部队在行军到泾源县治家大庄时,遇到国民党一个师的包围。马克与其他团领导临危不惧,带领部队英勇作战,拼命冲杀。在突出重围后,马克的脚被竹子扎伤不能行动,但也坚持要自己走,在干部战士轮流搀扶下,马克坚持走了两天两夜,直到下了六盘山,才用老乡毛驴将他驮回了边区。从1941年8月至1949年9月,马克一直工作在回民骑兵团。他为回民骑兵团的成长和发展付出大量的心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人物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马在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他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组织干部战士进行政治学习,努力提高干部战士的政治觉悟,为推进部队的整体素质作了不懈的努力。创造出了一系列可值得推广的政治工作经验。“文化革命”中,马克受到排挤,但他胸怀大局,不计个人得失,仍然保持战争年代的革命本色,组织分配到那里,他就战斗在那里。1969年,他被分配到石咀山煤机三厂蹲点,当时这个地区的派性斗争非常激烈,他本人又是军内受冲击的重点对象,但是马克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实际,同工人打成一片,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最终说服了两派,取得了革命的团结,促进了生产。1970年,马克带领工作组又到阿拉善左旗支“左”,出色的调解了两派之间的矛盾,成功地组建了该旗的党政领导班子,受到了上级的表彰。1971年,他兼任“4841”工程指挥部政委,带领工程兵218团历经六年时间,圆满地完成了30万吨容量的洞库建设任务。1983年离休后直到去世,他仍然关心部队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