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卡曾斯

时间:2023-12-18 22:30:20编辑:小历

诺曼·卡曾斯的个人简介

诺曼·卡曾斯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与生物行为科学系的一位副教授。他担任了三十五年《星期六评论》杂志的编辑,写过《人类的抉择》,《一本自传手记》,等15本著作。 二十五年以前,医学专家首次告诉他只能活很短时间了。但是,他以坚定不移的希望和决心否定了医生的意见,推翻了他们所作的不祥的诊断。这么多年来,他给自己开了一副保养身体的药方:维他命C加上积极的态度、欢快的心情以及信心、幽默和希望。

卡曾斯最初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是在1954年。当时,他去保人寿险,作心电图发现冠状动脉有阻塞症状之后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保险公司的医生说,他只能再活一年半,而且必须辞掉编辑工作,别参加任何体育活动,整天呆着不动才行。那时,他才39岁。

卡曾斯不愿放弃自己那种生龙活虎的生活方式,下决心找出另外的办法活下去,想要通过锻炼保持心脏的健康。过了七年之后,他还活着,但是又得了一种严重的病--僵直性脊椎炎。这种病是软骨的毛病,能够使脊柱和关节当中的联结组织失去作用。

人物简介

诺曼·卡曾斯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与生物行为科学系的一位副教授。他担任了三十五年《星期六评论》杂志的编辑,写过《人类的抉择》,《一本自传手记》,《一种病症的剖析》等15本著作。 二十五年以前,医学专家首次告诉他只能活很短时间了。但是,他以坚定不移的希望和决心否定了医生的意见,推翻了他们所作的不祥的诊断。这么多年来,他给自己开了一副保养身体的药方:维他命C加上积极的态度、欢快的心情以及信心、幽默和希望。

生活的态度

卡曾斯最初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是在1954年。当时,他去保人寿险,作心电图发现冠状动脉有阻塞症状之后遭到保险公司的拒绝。保险公司的医生说,他只能再活一年半,而且必须辞掉编辑工作,别参加任何体育活动,整天呆着不动才行。那时,他才39岁。

卡曾斯不愿放弃自己那种生龙活虎的生活方式,下决心找出另外的办法活下去,想要通过锻炼保持心脏的健康。

过了七年之后,他还活着,但是又得了一种严重的病--僵直性脊椎炎。这种病是软骨的毛病,能够使脊柱和关节当中的联结组织失去作用。

卡曾斯又为自己定了一个大胆的治疗方案。他服用大量的维他命c,再对自己实行一种"幽默疗法"--连着看马克斯兄弟主演的电影,读詹姆斯索伯和罗伯特本奇莱写的滑稽作品。他后来说过:"我很高兴地发现,捧腹大笑10分钟就能起到麻醉作用,使我至少能够不觉得疼痛地睡上两个小时。"

卡曾斯认为,紧张和压力之类的消极力量会使身体虚弱,而快乐、爱慕、信心、欢笑、希望等等积极的力量会使身体强壮。

"倘若说我们战胜沮丧情绪的力量不能在身体里引起生物化学上的积极变化,我是绝不相信的"。卡曾斯对我说,"我们能够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

卡曾斯第三次同死亡搏斗是在1981年,那时他犯了心脏病。他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惊慌是最致命的,为了尽可能保持平静,便对自己说:"第一件要作的事就是心里别乱。现在要坚持,办法就要有了,一定没有问题,要非常冷静。

"我非常有信心,知道一定会治好。我知道,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恐惧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吓得我一点都不感到恐惧了。

"我到了医院的时候,院长和治心脏病的专家都在等着我。我说:u2018没事,各位,别紧张。我希望你们了解,我是到你们医院来过的最顽强的病人’。"

卡曾斯从经验当中得出一个信念:乐观的心情比药物还有力量。他说,这一点应当引起医疗专家的重视。"如果情绪本身能够起到医疗作用的话,就不应该忽略,而要当成所有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恐惧所下的结论。他说的是恐惧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实际上适用于生活的一切方面:

"我认为恐惧感是最使人丧失活力的了。当人们出于恐惧心理而采取行动的时候,往往看不到困境会如何改观。恐惧感同悲观情绪一样,怎样想就会发生怎样的结果。身体往往随着头脑里的设想而变化。所以,往往由于恐惧心理而造成一种证明害怕得有道理的局面。"

卡曾斯能够勇于克服恐惧心理,用欢快的心情和坚定的信念战胜恐惧,因而能够把自己身体里面恢复健康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

你如果知难而上,勇于克服你的恐惧心理,也同样能够发挥出不寻常的能量,使你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成功者。当你踏上前人很少走过的路,试验新的办事方法的时候,你便能够充分挖掘出自己的潜力来。只要勇敢地承受住心中的忧虑,坚持不懈地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意料不到的成绩。

如果象失败者那样对待恐惧,一点也不敢冒风险,也许一生当中会相对地少担惊受怕,但是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诺曼·卡曾斯名言

文明的最高表达方式并非艺术,而是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的、并互相给予对方的高度的温柔体贴之情。

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上一篇:米歇尔·拉鲁什

下一篇:聂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