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萨斯的个人简介
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Juan Manuel deRosas1793-1877年)阿根廷省长时代的霸主,南美第一个考迪略。出身于大农牧场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武装部队总司令。1829~1832年在联邦派支持下任省长。1833~1834年发动讨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远征。1835年再度任省长,被授予无限权力,建立起20年的专制统治,并享有以联邦名义宣战或媾和的全权。全国各省实际上都处在他的控制之下。1839年派兵侵入乌拉圭,1843~1851年围攻蒙得维的亚。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罗斯战役中被乌尔基萨领导的反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联军击败,逃亡英国。
1973.3.30~1877.3.14
Rosas,Juan Manuel de
阿根廷独裁统治者。
1793年3月30日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
1877年3月14日卒于英国南安普敦。出身于拥有几处最大养牛场的农场主家庭,1827年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武装部队总司令。
1829~1832年在联邦派支持下任省长。
1833~1834年发动讨伐南方印第安人的“荒漠远征”。
1835年再度任省长,强迫省立法会议授予他“无限权力”,建立起专制统治,并掌握阿根廷各省外交权力。
1839年派兵侵入乌拉圭,1843~1851年参与围攻蒙得维的亚。
1852年2月3日在卡塞罗斯战役中被J.J.de乌尔基萨领导的联军击败,逃亡英国。
统治
罗萨斯统治期间,残酷镇压各地反独裁斗争,利用特务组织人民复辟社进行监视和暗害,杀害了大批政敌。他支持地主阶级大量侵吞国有土地,恢复教会特权,派警察管理教育,给人民造成苦难。是南美第一个考迪略统治者。
时代背景
十九世纪初期 阿根廷的民族解放独立运动,虽然推翻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但并没有使阿根廷的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独立后的几十年间,极权派与联邦派之间进行着长期的激烈斗争和内战。极权派主张建立强有力的 中央集权国家,联邦派则要求实行 联邦制,让各省保持广泛的自治。联邦派基本上是各地封建地主的代表,各自掌握一定的 军事力量,把持着 地方政权,自立关卡,形成割据局面。1827年以极权派代表 里瓦达维亚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后,这种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剧。罗萨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联邦派代表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的。
复杂评价
多年来,阿根廷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史学界对于罗萨斯的历史作用一直 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毁誉不一。肯定罗萨斯的人的主要论点有三:一是认为罗萨斯在国家动乱的年代以强有力的手段建立秩序是必要的;二是他实现了全国各省的团结;三是他反对了外来侵略,是一位爱国者。否定罗萨斯的人则认为,罗萨斯是一个压迫和愚弄人民、残酷镇压进步力量的暴君。他所要建立的是 布宜诺斯艾利斯少数大地主、大商人对全国的统治,是恢复殖民地时代的旧秩序,而不是各省平等联合的联邦国家。他不但没有反对外来干涉,而是对外国人卑躬屈膝。1840年曾提出将 马尔维纳斯群岛交给英国抵债,1852年与 乌尔基萨作战之前曾请求英国公使出面争取巴西的支持,答应把 乌拉圭让给巴西,并用自己的军队帮助 巴西帝国镇压巴西的 共和党。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来考察。阿根廷独立后,极权派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等主张,客观上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里瓦达维亚采取的许多措施具有资产阶级改革的进步意义。不过,当时阿根廷资本主义的 生产关系并不发达,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而封建地主和教会的势力却根深蒂固,英、法等国又急欲变阿根廷为其经济 附属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革要求归于失败和罗萨斯地主教权派统治的建立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无疑,罗萨斯的独裁统治加强了地主阶级和教会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大地产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罗萨斯基于要建立自己对于全国的独裁统治,不仅残酷镇压极权派,同时也尽力打击和削弱各省地方封建势力,取消各地税收关卡,由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统制对外贸易与内河航运。这些措施客观上有助于消除封建割据局面,阿根廷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逐步结束长期分裂局面而实现国家统一与此不无关系。对于罗萨斯的对外政策,一些对罗萨斯持否定态度的历史学家往往只是批评他投靠英国和对法国的让步,而很少批评罗萨斯企图并吞邻国的野心。相反,在罗萨斯政府和法国的关系方面,阿根廷毕竟是处在被侵略的地位,而罗萨斯对法国的态度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护 国家主权的立场。因此,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综观罗萨斯政府的全部内外政策,对罗萨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是需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来加以评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