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尔克·拉吉·安纳德的个人简介
印度杰出的英语作家。以如实和同情的描写印度穷人而知名。1925年毕业于旁遮普大学,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的大学学院进修。192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最初从事文艺理论的著述,后创作小说。其小说主要写印度的苦力和贱民的生活。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苦力》(1933)、《贱民》(1935)、《两叶一芽》(1937)、拉卢三部曲(1939-1942)、《伟大的心》(1945)、《七个夏天》(1951)、《一个印度王子的私生活》(1953)等,还有7卷本自传体小说《人的七个时代》。
生平简介
穆尔克拉吉·阿南德Anand,Mulk Raj(1905- 2004)是印度英语文学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生于白沙瓦(现属巴基斯坦),父亲是铜匠。1925年获旁遮普大学文学士学位。同年去英国留学,192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30年代定居英国,最初从事文艺理论著述,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南亚文化方面的著作,如1930年的《波斯绘画》和1933年的《印度教徒的艺术观》等。后创作小说,政治上和克里希南·梅农等一起积极参加印度独立运动。1937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去西班牙,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反法西斯政论。返英后继续写小说。二战期间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结识了乔治·奥威尔和毕加索等人。1945年回归印度 ,定居孟买,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活动。1947年印度独立后,投身世界和平运动,于1953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国际和平奖金。
他虽长期定居英国,但密切关注祖国发生的大事,并以文学为武器声援国内同胞的正义斗争。他的小说主要写印度下层人民特别是苦力和贱民的生活。1933年的作品《苦力》描写苦力孟奴受尽剥削、虐待的悲惨一生,是印度现代文学中以苦力生活为题材的第一部名著。还写了苦力的罢工斗争。他曾经说,“这些主人公对我来说是亲切的,因为他们是我童年和青年时期所熟悉的真人的反映。……他们给过我许多启示和鼓舞,使我日益成熟,长大成人。”他通过亲身经历终于抛弃传统的宿命论思想,认识到命运是可以用斗争来改变的。
1935年《不可接触的贱民》通过厕所清洁工巴克哈无意间触碰到高级种姓,描绘底层人物的艰辛生活,反映出他们所受的社会歧视、压迫和非人待遇的悲惨命运,并刻画出了主人公在社会环境的强制和压抑之下的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怯弱麻木的灵魂与心态,同时也生动而具体地揭露了种姓制度的残酷。
1937年的《两叶一芽》叙述在英国殖民者的茶叶种植园里 ,印度茶工甘鼓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安纳德首先打破了在题材选择方面的禁区,扩大了文学表现生活的范围,着重描写了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把工人、农民和贱民的悲惨命运作为主要题材。其次,对于这些主题的开掘,他正面提出了印度人民反殖民主义的愿望和要求。第三,他在创作中对现实主义艺术原则的运用和革新,对于印度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上3部小说都遭到英属印度殖民 当局的 查 禁 。
长 篇小 说《 拉卢三部曲 》包括《村庄》、《越过黑水》和《剑与镰》,通过旁遮普青年农民拉卢的生活经历,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农民的政治觉醒。另一部长篇小说《伟大的心》写印度传统手工艺匠受资本主义工业排挤的不幸。
印度独立后安纳德的创作题材更为广泛,艺术手法更加丰富。长篇小说《一个印度王子的私生活》通过王子的情场生活,反映印度封建贵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精神困境;小说的叙述者是王子的私人医生,作品对王子的精神病态的剖析,既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也不乏社会历史分析方法。《老妇人和母牛》描写印度农村妇女的不幸命运 ,结尾部分令人想起印度古代罗摩休妻的传说,但时代不同了,现代妇女为摆脱夫权的压迫必须走上独立自主的生活道路 。《道路》则叙述村民为如何对待筑路的贱民发生意见分歧 ,引起波折,最后以贱民主人公比苦被逼迫离开村庄前往德里谋生结束。小说反映印度独立后贱民问题仍未获解决。
此外,安纳德还写了《七个夏天》、《晨容》、《一个情人的自白》,这是他计划中的7卷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的前3部。其中《晨容》曾获1972年印度文学院奖。安纳德还有若干短篇小说集。他在 2004 年 9 月 28 日在 98 岁时死于浦那。
主要作品
《拉卢三部曲》【包括《村庄》(1939)、《越过黑水》(1940)和《剑与镰》(1942)】、《理发师工会》(1944)、《伟大的心》(1945)、《七个夏季》(1951)、《一个印度王子的私生活》(1953)、《金色床榻上的沉思》(1954)、《黑夜的力量》(1959)、《老女人与母牛》(1960)、《早晨的面容》(1961)、《道路》(1961)、《拉吉万提》(1966)和《泪与笑之间》(197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