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里奇

时间:2023-12-28 20:42:11编辑:小历

马克·里奇的个人简介

马克·里奇,20世纪最具争议的国际商人,被业界称为“石油之王”,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

马克·里奇

曾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希望捉拿归案的白领罪犯,直到2001年克林顿总统在当政最后一天将其赦免。

20世纪70年代,马克·里奇为当时最大的石油贸易商飞利浦兄弟公司(即后来的菲布罗公司)效力,从那时起开始声名鹊起。他与搭档平卡斯·格林一起开创了“战斗贸易”模式――从局势动荡的国家那里取得贸易权。因为具有杀手般的直觉而被称为“斗牛士”的里奇负责达成交易,“船长”格林负责运输。

里奇交易的技巧就是:不择手段。1973年,里奇和格林离开了菲布罗公司。

马克·里奇因为在人质危机期间与伊朗交易、在美国贸易禁运期间与古巴和利比亚交易而声名狼藉。1983年,在受到司法部提出的诈骗、与敌人进行贸易、逃税等多项指控后,逃到了瑞士。里奇的公司对部分指控进行了有罪辩护,并支付了2亿美元的罚款和欠税,但该案一直到里奇被赦免才算结案。

长期以来,马克·里奇一直是数十位贸易商的导师。行业专家说,仅管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商业上已经过了巅峰期,但他的被保护人的事业却蒸蒸日上。

随着阿拉斯加和北海石油产量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石油供应来自世界上最腐败或最不稳定的地区。考虑到制裁、禁运、反行贿和反恐怖主义,美国大型石油公司害怕与这些地区进行交易。但这却正是这些贸易商赚大钱的时候。

媒体报道

《商业周刊》历时6个月进行全面调查发现:

里奇建立了一个在世界上势力最强大的、非正式的、独立矿产品贸易商组成的网络。他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数十年间在世界各地资助子公司和新公司的创建,以及对已经建立起店铺的贸易商进行培训。尽管其中大多数商业组织里,里奇已经不再拥有股份,但在他的帮助下,一个网络已经形成,而且这个网络比20世纪70和80年代他自己的公司更加难以对付。

里奇门徒们的可疑活动日益猖獗。他们从腐败横生的地方购买石油,再倒卖给美国的炼油厂。有些人还卷入了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的丑闻。

相关证据

有文件显示,里奇在2001年曾从多家幌子公司购买伊拉克石油。联邦调查局、参议院和其他机构说,从2000年9月到2002年9月,石油换食品项目中的石油买家都必须支付非法回扣,这笔钱部分被萨达姆用于购买武器。但没有文件证明里奇曾付过这种回扣。

在此期间,曾向里奇出售原油的一家公司的后台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极端主义组织。

象马克·里奇的公司一样,里奇门徒中的大部分都在瑞士的楚格设立办事处。这些独立的中间商一般不拥有也不经营炼油厂或油井,而是向生产商购买石油,联络买家提炼石油,再租油轮来运输。这种石油贸易往往暧昧而神秘。例如,一油轮石油的所有权可能在到岸之前改变了十几次。

经营公司

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做法可能咄咄逼人,但却完全合法。他们做生意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东欧或第三世界国家急需资金的机会。里奇教他的学生们把钱借给资金困难的公司,换取购买他们矿产品的权利。还不时会利用“幌子”公司来为交易打掩护。

里奇及其门徒们如今生意兴隆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生在一个油价高昂、储备稀缺的时代。美国大型石油公司急需原油,却又怕脏了自己的手,不想从有问题的地区获取。事实上,石油换食品项目中靠回扣取得的原油最后有一半流入到了美国大型石油公司。

生意场09月13日讯 马克·里奇―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却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时光荏苒,许多人甚至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要潜逃海外。 赚取了将近100亿美元,逃税90亿,从白宫到克里姆林宫的国际阴谋中都晃动着他的身影;拥有瑞士、西班牙、玻利维亚、以色列国籍,惟独不想要原来的美国国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档案中存放着有关他的几百页纸的记录,不过公众知道得最多的,还是克林顿临下台前签署的那份特赦。 2001年1月,克林顿卸任前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件是对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包括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首犯之一―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引起众多猜测,哈佛商学院也以他为案例分析财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逃税记录,被控罪名达51项,可判处监禁325年;17年神仙般的逃亡生活,传说与各国的特工、黑社会、洗黑钱等有密切关联,是俄罗斯玛菲雅组织(Mafiya)的“教父”,在前苏联解体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曾帮助过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捐赠过几十亿美元用于修建以色列的学校、孤儿院、医院、博物馆。马克·里奇说:“在我个人赢利中,大概三分之一给了山姆大叔(纳税),三分之一放入账户扩大生意规模,还有三分之一用于捐助各种扶贫项目。” 根本无法计算出他精确的财富价值 即使一个曾经非常出色的骗子也可能就此消失于公众视野,但包括法官、税务官员等专门保留那些骗子档案的部门,至少有上百万份文件、档案、稀有材料、影片、声带、录像带等,以及更多的资料。可能有人觉得旧档案是一种累赘,无论是否以原始文件形式保存,都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只有那些老资格的前辈才知道各个归档文件之间的不同。但是,当那些大盗不知何时浮出水面时,那些旧资料就凸显珍贵价值了。 问题是保存的老资料可能会由于岁月变迁而被错误地描述为“夸大的故事”。 17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逃亡的亿万富翁马克·里奇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许多人渐渐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潜逃海外。 被美国司法部私下称为美国最腐败的商业执行官的里奇,非常擅长使用一些正常或非正常的手段进行金属类、谷物、石油等初级产品贸易,以及如何在赚钱后利用中立国或税务漏洞进行逃税。1979至1980年美国因为人质事件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石油禁运令,对里奇也毫无作用。1983年,马克·里奇被政府指控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个人逃税的最高记录。然而在指控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Pincus Green)逃往瑞士。尽管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但这并不能使里奇脱罪。 更让美国司法部难堪的是,对于里奇,逃亡并不意味着艰辛和惩罚。“他的哲学似乎就是,我有钱并且还会更有钱,而似乎任何法律问题都不能阻碍他财富的增长。” 做投机生意多年的里奇,从1970年代至今,运作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金的帝国,据说2000年他的公司赢利70亿美元。 他的朋友包括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前妻丹妮丝是鞋业大亨富乐绅(Florsheim)的女继承人;在瑞士圣莫里茨(Moritz)大街的斜坡上坐落着他豪华的滑雪别墅,在西班牙马贝拉(Marbella)的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拥有价值950万的豪华别致的家,在以色列供养着同等奢侈的豪宅;公寓里到处摆满一流的艺术珍品,尤其是毕加索的藏画;生意涉及范围从伦敦到香港、再到纽约的交易所,从俄罗斯的镍矿到马来群岛的锡矿;拥有一个船队的油轮,投资范围从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到曼哈顿的Rhodes prep学校。 尽管里奇的个人财富是个秘密,但例行公事地评估一番,净资产也该超过100亿美元。他的朋友和同事开玩笑说,那些做世界富豪排行榜的人之所以没有将里奇列入名单,是因为 他们根本无法计算出他精确的财富价值。 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 1934年12月18日,一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贫穷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整个比利时,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堪萨斯州,开起一间小小的人造珠宝店,并将姓氏改为里奇(Rich,英语“富有”之意;原姓Reich为“德意志帝国”之意)。 新姓颇有几分自我预言的意思。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里奇会说五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但学校记录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1950年全家移居纽约后,里奇进入纽约大学,但不久他就退了学。 1954年,里奇前往顶级的全球日用品经纪―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试。老板耶西森(Jesselson)测试应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铅笔就快速进行计数,结果里奇被毫不犹豫地雇佣了,他成为四处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 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 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政府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耶西森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与耶西森有生意往来的古巴巴提斯塔政府垮台,里奇被派往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尝试建立与新政府卡斯特罗政权的交易。里奇顺利解决了公司船运过去的镍矿石,曾在古巴危机时与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说他“一直将古巴看成一个没有规则的地方,并带着从那里学到的东西回到纽约”。 从哈瓦那,经过公司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办事处,再回到美国,里奇每年都这样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间穿梭。有一年返回纽约总部时,他遇到了丹尼丝·乔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乐绅企业的继承人。1966年,两人结了婚。 1967年,兄弟公司将里奇调往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个传统的犹太商人格林拍档。格林肮脏的衬衣和运动鞋,与里奇合体的套装和名牌领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默契配合。 里奇和格林合伙发明了现货原油贸易,让兄弟公司能够绕过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获利。 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里奇和格林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 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门户在瑞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来里奇帝国的基石。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里奇建立的关系―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尽管有丰富的海外石油市场经验,但里奇还是通过与他一起投资二十世纪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资石油公司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商进行交易。 在伦敦和瑞士Zug的办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顾客名单帮助里奇迅速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过石油、谷物、金属和其它日用品生意,这无疑让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同时,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 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阿拉伯石油危机前,美国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转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从事该项贸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业务往来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板就是后来被判有罪的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 1979年,里奇同大卫和约翰首次会面。据1983年起诉时的证据表明,里奇AG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 AG安排 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WTM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 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1980年,WTM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 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包括里奇在内的国内不法石油商人,大卫和约翰被判处在德克萨斯的大斯布瑞监狱(Big Spring)服刑14个月。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里奇和格林,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Weinberg)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里奇AG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 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 1982年,美国联邦法院对里奇AG公司在美国的里奇国际分公司的18位经理人发出传票。在大陪审团调查中,联邦检察官韦恩伯格传唤了50名证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兰壳牌公司的总裁。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对一切无动于衷,依然保持着每日的运营,并拒绝接受美国陪审团的传唤。 1982年9月,联邦法庭以蔑视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递送陈述文件;或者选择支付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直至文件送达法庭为止。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 里奇将里奇国际卖给了克雷伦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员、地址、董事会都与里奇国际一样、银行信用由里奇亲自担保的新注册公司。这只是为了说明里奇国际公司已不存在。 不久瑞士参与到事件中。瑞士驻美国大使安东·海格纳(Anton Hegner)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政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尽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检举人说美国法院是在“收集经济情报”,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瑞士政府甚至还派出两名律师前往美国交涉,以表示当局对该案件的关注。 然后涉足进来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苏联 《消息报》 上,刊登出大字标题文章“公开的勒索”。文中写道:“对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行为,一种企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威胁和干涉欧洲国家国际事务的行为。” 起诉由此已经演变成一件大张旗鼓的国际事件。 1983年9月,韦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项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诈骗、邮件和电信欺骗、逃税等罪。瑞士始终不认为该引渡里奇和格林,并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政府批准,成为西班牙和玻利维亚的公民。 1984年10月10日,属于里奇帝国的里奇AG、里奇国际和克雷伦敦有限公司承认犯有38项逃税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违法石油利润5000万美元、欺骗美国政府等多项罪名,三家实体必须支付的罚金达到1.33亿美元。 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尽管法庭对公司的诉讼已经结束,但两人依然必须面对诈骗、欺诈、逃税、通敌贸易等指控。 接下来的17年是一场赌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时机。 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 但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终不能做的―踏足美国国土,直到克林顿签下特赦令那一刻。 里奇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头脑,包括重返美国的这场权力“生意”。谈判早从1987年就开始,里奇表达出想返回美国的愿望,声称愿意以悔过书形式替代坐牢。但韦恩伯格和继任者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名前司法部官员说:“我们1992年曾经私下与里奇会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时间,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妥协是三年囚禁。” 克林顿声称赦免行为与众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和犹太社团领袖的介入有密切关系―里奇曾对以色列的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捐助过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教育和卫生事业。 有一点毋庸置疑,特赦令与里奇对克林顿的捐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据说里奇的前妻丹妮丝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对民主党的捐款超过100万美元,其中32万美元捐给希拉里竞选参议员;克林顿离任前,丹妮丝赠送了一套价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克林顿图书馆刻在捐赠者牌上。(但当里奇大摇大摆回美国时,却是带着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丝得到的是200万美元的分手费。) 里奇一直坚称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联邦法庭已经裁定里奇不是美国公民,所以他无须依从美国法律。但事实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就应该对税务负责,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好。所以美国税务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国外的17年是否报税,以及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是否牵涉受贿,因为非公民是不允许进行政治捐赠的。 将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为一 里奇从事着遍及全球的黄金走私生意、伪装成日用品贸易的石油运输、表面是金属生意的秘密导弹交换、私底下贿赂美国的腐败官员,此外,他还从事核弹销售和交换或实物对换,以及恐怖分子们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级产品提取生意。有传闻说里奇多次通过伪装的金属和谷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资金给美国和外国的杀手,据说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间谍代理。 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纵着世界最大的金属贸易(例如中国的钨)市场,大部分交易通过乔治·布什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运行,甚至有报导说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党。为了钨贸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贿赂给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同时,也大手笔地捐款给希拉里竞选纽约参议员。资金通过安提瓜岛、安道尔共和国这样的税务天堂和类似的避税黑洞点点漏入。 在里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间,他也是通过属于布什家族、国防部长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赚取到数亿美元。大部分交易都伪装成大豆和通货贸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所完成。 布什总统就职的时候, 对里奇经以色列运往伊朗的武器换石油交易未进行任何处置,里奇也是通过布什达成了与伊朗数百万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经由证券业官员布莱恩(Earl Brian)转出的(此人后来藉由与此案无关的另一起案件入狱)。 1990年代,在由美国CIA和世界银行主导的、攻击前苏联货币流通并最终导致莫斯科政府垮台的卢布事件中,里奇通过他最擅长的地区矿石开采和投机生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关键角色则是乔治·布什。 “外界听到巨大的前苏联卢布危机,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料来解释,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锐的、不愿被碰触的政治神经。” 当苏联一些银行倒闭的时候,一部分卢布被黑社会挪走,一部分消失无踪。而布什家族通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格林斯潘,用内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从前苏联转移了过万亿的卢布,并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个账号内洗这笔黑钱,其中甚至还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账号。 “里奇已经超越规则,他买下的是整个棒球场” 在瑞士那个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国政府对他的一切控告。17年来,他在Zug成立了33间外国公司,始终受到瑞士官方的保护。 里奇为Zug创造了巨额税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文件中,Zug的首席检察官(也是里奇一间公司的董事)声称,里奇对瑞士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长Othmar Kamer 说:“我们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六大税务贡献人包括里奇在内。”首席检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长则是另外10名董事会成员之一。 包括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了起码获利1亿美元的生意往来;1988年和1989年,调查人发现克雷伦敦有限公司向美国造币厂出售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镍、铜和锌;不久,内政部的请求被美国政府批准,允许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尽管当局声称是由于疏忽达成了这些交易,但事实上在里奇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全球投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 显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从未解雇过手下,据说即使公司运作不良也会照旧支付雇员的薪资,而里奇逃亡的日子里也是安排员工们走私或偷运金条给他。

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马克·里奇很快成为这个地区势力最强大的贸易商,美利坚大学科戈德商学院的佛拉迪米尔·昆特说,里奇是“几个寡头政权的教练和教父”。里奇以善于在高层培植势力而著称。贸易商说他,一通电话就可以立刻联络到几乎所有外交官和能源部长。行业媒体《能源情报》的首席记者阿克塞尔·布施说,里奇“深受伊拉克石油部的信任”。

目前,美国司法部等机构正在调查里奇的案件。但也许马克·里奇将再次逃过惩罚。无论如何,他很快将成为一位传奇人物。据说,一部介绍他生平的电视系列片正在筹备中,而且是由他的门徒们一手策划的。

复杂人生

马克-里奇(MarcRich)于周三去世,终年78岁。他是二十世纪末最具争议的商业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富有天分、作风激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员,他建立起了一个由商业利益和人脉资源交织而成的全球网络,并以一种无视道德观念的态度追逐利益--十八世纪开拓帝国的商人们或许会认可及赞赏这种方式。

虽然与伊朗、古巴等被美国宣布为非法政权的国家进行交易增加了他的财富,但这也无可挽回地玷污了他的名誉。

里奇或许曾经真心实意地希望事情按另一条轨迹发展。但他的人生--同时也是他留下的遗产--主要被两件事情决定:1983年他被美国政府以逃税、与伊朗进行非法交易等罪名起诉,以及2001年他所得到的赦免,这是比尔o克林顿(BillClinton)在总统任期内所做的最后几件事情之一。里奇希望这次赦免能够洗刷自己的污点。

但事情的结果却正好相反。这次赦免--里奇的朋友、支持者以及前妻为此曾秘密展开游说--不仅污损了克林顿自己的政治遗产,还重新激起了人们对于里奇原本案情的兴趣,抬高了他刻意压低的曝光率,同时掩盖了他作为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先驱者所取得的其他成就。这一切使得里奇无法再返回美国。

在里奇看来,自己被美国司法部门不公正地扣上了逃犯的帽子,他的这种不满情绪有着很深的根源。里奇于1934年出生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原名马塞尔o大卫o赖克(MarcellDavidReich)。里奇早期的导师和雇主是他的父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里奇的父亲在反犹大屠杀的威胁下被迫离开了现在位于波兰和乌克兰边境的家乡。随着纳粹于1940年侵入比利时,里奇一家经由维希法国(VichyFrance)逃到了美国。里奇后来宣称,自己在那些年间先后在12所不同的小学以及中学就读。

直到里奇开始为菲布罗(PhilippBrothers,简称Phibro)工作时,他才开始展现出他在自己父亲手下干活时学到的商业技巧。菲布罗是一家经营石油、谷物和金属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里奇在菲布罗遇到了自己的商业伙伴、绰号“Pinky”的平卡斯o格林(PincusGreen,其后也被克林顿赦免)。

两人于1974年自立门户,在瑞士楚格(Zug)成立了马克里奇公司(MarcRich+Co)。当时正值石油价格因阿拉伯国家的禁运限制大幅飙涨之际。全球化导致的大宗商品国际需求上升也为该公司带来了发展动力。

里奇最主要的观点是,如果有银行融资的支持,进行石油以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资本和资产比大型石油生产商所设想的少得多。这种高度杠杆化的商业模式成为了托克(Trafigura)、维多(Vitol)以及嘉能可(Glencore)等现代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经营模板。其中,嘉能可是在马克里奇公司大宗商品交易部门的管理层收购了里奇的全部权益之后诞生的,并在今年完成了与斯特拉塔(Xstrata)的合并交易。

在发展业务的过程当中,里奇培养出了一代高忠诚度、高收入的个人交易员--其中很多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百万富翁。这批人中包括合并后的嘉能可与斯特拉塔的首席执行官伊凡o格拉森伯格(IvanGlasenberg),他曾是里奇手下的一名煤炭交易员。里奇逝世当天,格拉森伯格发言悼念里奇,称他是“一位朋友,以及大宗商品交易领域的伟大先行者之一。”

虽然里奇有些时候被认为是原油现货交易市场的开创者,但交易员们指出,说里奇完善了独立于其他主要品种、专门交易石油的现代交易系统更为准确--里奇提高了石油交易系统的运行速度,并展现出了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更大的决心以及更高的商业技巧。

但如果没有那种极其激进、高度风险偏好的执行风格,里奇的交易系统模型将仅仅只是一个聪明的构想。

当伊朗国王于1979年被推翻时--马克里奇公司在石油领域的很多人脉也随之被切断--里奇利用了自己公司总部所在地瑞士的政治中立性,在紧接着发生的美国人质危机以及对伊朗商业制裁期间继续进行交易活动。

而根据记者丹尼尔o阿曼恩(DanielAmmann)在2009年出版的里奇传记《石油之王》(TheKingofOil)中的叙述,里奇愿意与任何人进行交易--包括种族隔离制度之下的南非、菲德尔o卡斯特罗(FidelCastro)治下的古巴,以及阿亚图拉o霍梅尼(AyatollahKhomeini)控制的伊朗--也使他显而易见地成为了维持以色列石油供应的中间商。

与此同时,里奇还进入其他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他与实业家马文o戴维斯(MarvinDavis)联手,于1981年收购了二十世纪福克斯(20thCenturyFox)。后来,他的股份被出售给了鲁珀特o默多克(RupertMurdoch)。

但到了1983年,被员工们称作是马克里奇公司“黄金时代”的日子戛然而止,当时美国曼哈顿律师鲁道夫o朱利安尼(RudolphGiuliani)向里奇和格林提起诉讼。两人离开美国逃往瑞士。里奇躲开了美国特工们的追捕,但他自己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例如,1996年当他的女儿因癌症而奄奄一息时,他极不情愿地决定不去美国医院看望女儿,因为担心会遭逮捕。

里奇再也没有回到过美国,即使在得到了赦免之后。他生前曾不断地指出,自己在瑞士成立的公司与伊朗之间的商业往来符合瑞士法律。他对自己的传记作家表示,自己“很容易成为靶子,作为个体,非常成功,赚了大把钞票,而且还是犹太人”。在1983年以后,里奇也从未回到美国为自己辩护,因为他担心自己不会得到一场公正的审判。

近些年来,里奇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慈善事业。来自他的家族企业网站的信息显示,他所创立的四个基金会在过去二十年中向多个项目捐款超过1.5亿元。以色列为了回报他长期以来的商业往来以及慈善事业,授予了他一连串荣誉称号。里奇将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TelAviv)下葬。

里奇在2011年接受瑞士《国际周报》(DieWeltwoche)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商业上是一名成功人士--据《福布斯》(Forbes)杂志报导,2012年里奇的资产净值为25亿美元--但在私人生活上则是一个失败者,曾经两次离婚。

他还有两个女儿伊诺娜o沙赫特-里奇(IlonaSchachter-Rich)和丹妮尔o基尔斯托克o里奇(DanielleKilstockRich)在世。

里奇曾经声明放弃自己的美国公民身份,在去世之时他拥有比利时、以色列以及西班牙三国护照--这是他充满矛盾和争议、横跨多个国家的职业生涯的缩影。他的官方传记的结尾非常简单:“马克o里奇是一位出色的滑雪者以及艺术赞助人。”但现实的复杂程度远甚于此。

上一篇:绵羊音

下一篇:米切尔·利希藤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