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的个人简介
纳什全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数学天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 - 人物简介
纳什,全名是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 ,生于1928年6月13日。父亲是电子工程师与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纳什小时孤独内向,虽然父母对他照顾有加,但老师认为他不合群不善社交。纳什的数学天分大约在14岁开始展现。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时刚刚二十出头,但他的一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和其他相关文章,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在20世纪50年代末,他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30岁的纳什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他的妻子艾利西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毕业生,表现出钢铁一般的意志:她挺过了丈夫被禁闭治疗、孤立无援的日子,走过了惟一儿子同样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震惊与哀漫长的半个世纪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终于创下了了不起的奇迹:和她的儿子一样,纳什教授渐渐康复,并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纳什 - 人生经历
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西弗吉尼亚布卢菲尔德。像所有的天才儿童一样,儿时的纳什是一个性格孤僻,成天着迷于做各种实验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师,总是能解答纳什提出的各种问题。纳什最喜欢的一件礼物《康普顿插图百科全书》也是来自父亲。他的妹妹玛莎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时说:“当我和我的朋友外出的时候,总是要担起带上哥哥的任务。不过我觉得这并不能让我那古怪的哥哥变得容易相处些。”
他的老师并没有留意到他的学生的出众之处,相反,老师们并不喜欢纳什的不合群和反复无常的性格以及对权威的不尊重。在纳什的青年时代,他总是成为人们嘲弄和取笑的对象,因为他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拙于社交。他奇怪的举动让他饱尝了众人的白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无所不知的人”――别人这样称呼纳什――越来越高大和强壮。他的谈吐尖锐,受到周围人的崇敬。毫无疑问,他认为自己是个比别人都高明的天才,并对他认为不如他的人不屑一顾。
纳什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如今的卡内基大学)就学的时候,一位教授将纳什称为“高斯第二”,以此来形容这个学生的数学才能。纳什来到卡内基理工学院是为了成为一个工程师,但最后他却在这所学校成为了一个数学家。
纳什的行事原则是,正确地提出问题,然后找到唯一的解决之道。他的第一项科学研究,即是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对策论数学。1950年,纳什发表了他的“非合作对策”博士论文,提出了诺伊曼的合作对策论相对立的观点。纳什在论文中引入了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对有混合利益的竞争者之间的对抗进行了数学分析。纳什向诺伊曼提出他的理论,但是被简单地认为是“对已完善定理的新译法”。但诺伊曼这一回却是大错特错,纳什的非合作对策论,不但奠定了对策论的数学基础,而且在后来得到了商业策略家的广泛应用。
1950年,纳什进入兰德研究所工作,这是中央情报局设在圣莫尼卡的一个战略研究机构,雇佣数学家推行冷战时代的对策理论。在军事目的与科学行为相混合的兰德研究所,纳什独特的才华和行为并没有引起上层的足够重视。这年秋天,纳什回到了普林斯顿,决心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纯粹的数学研究上。纳什需要证明自己的天才,同时他不想让对策理论在人们眼里变得无足轻重。于是他证明了一个几乎无法证明的几何定理。获得了同事的一致尊敬。随后几年中,纳什继续留在普林斯顿和兰德研究所工作。
纳什 - 人物印象
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个社交能力极端不发达的人。孤僻、怪异、有距离感。但是没有人敢于和纳什发生正面冲突。大家不但害怕他的坏脾气,也害怕他的强壮。和他超乎常人的智力类似,纳什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
1947年3月,纳什遭遇了一生中首次重大失败。他参加了当的威廉?洛厄尔?帕特南数学竞赛。这是一个为大学在校学生举办的数学比赛,也被认为是让自己的名字在数学界出现的好机会。但是纳什输掉了这场竞赛,他没能进入前5名。对于一个将来的数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1948年,纳什从数学系毕业,并得到了去哈佛、普林斯顿、芝加哥和密歇根深造的机会。纳什本人向往哈佛。但是由于在帕特南数学竞赛中的失败(至少纳什一直这么认为),哈佛提供给纳什的奖学金是各所大学中最少的。最后,凭着推荐信中一句“这个学生是个天才”,纳什来到了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的环境非常适合纳什。这个1933年成立大学城的小镇中聚集了众多著名的科学大师:罗伯特?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冯?诺伊曼、诺曼?斯蒂恩罗德……1948年,纳什来到了这个满是哥特式建筑的小镇,来到数学系的红砖大楼中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数学系的主任是俄国移民莱夫谢茨,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手和前臂。
纳什 - 人物评价
莱夫谢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当时人们对纳什的评价是:“天空都不足以容纳他的独立性”。在这所学校中,学生唯一必须出席的课程是每天下午三点钟的下午茶。在那里,教授和学生们讨论数学,说着有关数学的笑话,谈论各种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要获得这所学校的学位并不容易:或是成功,或者被淘汰。
在这样一个鼓励思考和异想天开被认为是天才的象征的环境中,纳什的精神开始了自由的舞蹈。他对所有的学科都感兴趣,并利用下午茶的时间充分展示自己: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他甚至曾经造访过爱因斯坦,向他讲述自己对于重力的看法。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爱因斯坦对纳什说:“年轻人,你应该来学一点物理。”
最耀眼的数学家纳什没有遵从他的建议。他认为只有学习数学才能令他重新发现自己。1949年纳什开始研究被当时数学界人士认为是丑姑娘的对策理论。对策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1944年,诺伊曼和摩根斯顿共同撰写《对策理论与经济行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对策理论的诞生。在诺伊曼和摩根斯顿眼里,经济是一种完全科学性的行为,需要数学理论对它进行规范。
纳什 - 职业生涯
1948年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普林斯顿可谓人杰地灵,大师如云。爱因斯坦、冯?诺依曼、列夫谢茨(数学系主任)、阿尔伯特?塔克、阿伦佐?切奇、哈罗德?库恩、诺尔曼?斯蒂恩罗德、埃尔夫?福克斯……等全都在这里。博弈论主要是由冯?诺依曼(1903―1957)创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天才的数学家。他不仅创立了经济博弈论,而且发明了计算机。早在20世纪初,塞梅鲁(Zermelo)、鲍罗(Borel)和冯?诺伊曼已经开始研究博弈的准确的数学表达,直到1939年,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他与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尽管对具有博弈性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诺(Cournot)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2000多年前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孙膑利用博弈论方法帮助田忌赛马取胜等等都属于早期博弈论的萌芽,其特点是零星的,片断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统。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提出的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这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合作型博弈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了巅峰期。然而,诺依曼的博弈论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它过于抽象,使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博弈论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数数学家的专利,所以,影响力很有限。正是在这个时候,非合作博弈―――“纳什均衡”应运而生了,它标志着博弈论的新时代的开始!纳什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学生,他经常旷课。据他的同学们回忆,他们根本想不起来曾经什么时候和纳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过一门必修课,但纳什争辩说,至少上过斯蒂恩罗德的代数拓扑学。
斯蒂恩罗德恰恰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可是,没上几次课,纳什就认定这门课不符合他的口味。于是,又走人了。然而,纳什毕竟是一位英才天纵的非凡人物,他广泛涉猎数学王国的每一个分支,如拓扑学、代数几何学、逻辑学、博弈论等等,深深地为之着迷。纳什经常显示出他与众不同的自信和自负,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1950年整个夏天纳什都忙于应付紧张的考试,他的博弈论研究工作被迫中断,他感到这是莫大的浪费。今天看来,这是无能的狡辩,殊不知这种暂时的“放弃”,使原来模糊、杂乱和无绪的若干念头,毫无取胜的依据,在潜意识的持续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突然来了灵感!这一年的10月,他骤感博弈取胜才思潮涌,梦笔生花。其中一个最耀眼的亮点就是日后被称之为“纳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他和全世界的人都没找到理由解释怎么单方占优,怎么取胜。纳什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1950年和1951年的两篇论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论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题为“非合作博弈”的长篇博士论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立即引起轰动。说起来这全靠师兄戴维?盖尔之功,就在遭到冯?诺依曼贬低,嘲笑几天之后,他遇到盖尔,像说梦话似的告诉他自己已经将冯?诺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领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点。
盖尔听得很认真,他终于意识到纳什的思路比冯?诺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论更能反映现实的情况,而对其严密优美的数学证明极为赞叹。盖尔建议他马上整理出来发表,以免被别人捷足先登。纳什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竞争的险恶,从未想过要这么做,更没想到学术欺骗的后果。结果还是盖尔充当了他的“经纪人”,代为起草致科学院的短信,系主任列夫谢茨则利用方便的人脉关系亲自将文稿递交给科学院。纳什写的文章不多,就那么几篇,他辩解说:但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国内提一个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可能纳什还不一定够资格。今日看来,全世界人都被他忽悠了,他自己没法解释,所以他就不解释了。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尔里斯当牛津大学艾奇沃思经济学讲座教授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须有特殊的选拔办法。
纳什 - 婚姻状况这和取胜啥关系(无聊?实在无聊)
纳什的个人生活一直很平静。1954年,纳什失去了他在兰德的工作,因为警察在一次公园里搜捕同性恋的行动中发现并逮捕了他,那时纳什与几位“特殊朋友”保持着联系。但纳什并不只是同性恋,而是双性恋者。他与一位叫埃莉诺?施蒂尔的美丽女子的关系显示了纳什性格中这黑暗残酷的一面。
埃莉诺爱上了这位麻绳麻省理工学院富有魅力的光彩夺目的老师,但纳什看不起这位姑娘。他骂她白痴,并经常让她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埃莉诺怀孕后,以为纳什会跟她结婚,但她的希望最后落空了。当他们的儿子约翰?戴维?施蒂尔出生后,纳什对这个孩子有过一阵着迷,但拒绝让他姓自己的姓,并坚决不付分娩的费用。回到家后,纳什对这母子俩不理不睬,埃莉诺别无他法,只得离开。但纳什与埃莉诺时而甜蜜,时而冷漠的关系还是持续了4年。
对于女人来说,纳什的魅力不可抵挡。与埃莉诺的关系结束后,纳什开始与一位叫艾丽西亚.拉尔德的女学生约会。他们之间的爱是性别和才智上的互相吸引。两人于1957年结婚,这时候艾丽西亚盼望着生个孩子,而纳什则开始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而努力。
然而,就在纳什30岁,即将成为麻绳理工学院高级教授的时候,他的脑子出现了可怕的问题,经医生诊断,纳什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一天早晨,纳什拿着一份《纽约时报》走进办公室,对着空气说,报纸头版左边的文章里包含着一条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数字信息,只有他能破解。而在家里,纳什不断地威胁艾丽西亚。最终纳什的家人和朋友决定将他送进医院治疗,但是他们尽量避免伤害纳什脑子的疗法。
纳什的病情在好转与复发之间反反复复。艾丽西亚试尽了各种方法,而纳什也在深爱他的妻子的鼓励下,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这位天才生命的后来几十年就在医院、医药、孤独和数学研究中度过。即使是处于病魔的重压之下,纳什仍然被他那令人兴奋的数字理论所驱使着。在这段艰难的时期,纳什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于各个地方:关于经济和生物演变的论文,科学政治理论和数学发现,硕果累累。绝对是通过意志的力量,他才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的工作,并于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纳什 - 学术成就
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因为没有博弈的取胜的模型,周四博弈取胜幻想的心理作用,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因为没有在赌场中验证,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但是他骨子里挑战权威、藐视权威的本性,使纳什坚持了自己的观点,终于,一个博弈取胜的幻想在没有验证之前,是各种意外与巧合,诺贝尔委员会首先创造了一个博弈的奇观,博弈大师――大师。要不是30多年的严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了,而且也绝不会与其他人分享这一殊荣,半个世纪之后,世界将出现博弈取胜理论,人的博弈行为,世界的经济的运作模式,赌场的赢利也许会得到改变。
纳什是一个非常天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顿读博士学位时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发现―――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纳什均衡”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是一个数学家,“纳什均衡”既不是数量的平均,又是什么呢?纳什无法解释难堪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博弈圣经》(新加坡)赌徒描述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理论,单方占优理论,是指粒子状态特性的映射均衡。 《博弈圣经》里《人类未知的蓝色档案》一文中说: “想赢得未来,不是数学家的映射方程,而是映射均衡。”我们还没有发现一个经济学家发表让人信服的经典理论,想预测大自然包罗万象的未来就没有进展。尽管一个个经济学家对自然界的奇特经济现象进行了各种解释,发现价值理论与科学之间仍是一片混沌,至今只有《博弈圣经》著作人真正利用科学的内在知识,利用粒子基因的结构和原理设想在整体粒子系统中进行的映射均衡达到了博弈取胜的证据。人们通过高熵赛棋记录盘作为模型,给出的粒子状态找出国正论后边界(这个片段成为粒子基因),知道了国边常数1.992187,这里的粒子信息量失去了平衡,人们在这里应该断定粒子会作出道德协同,这里是不能诋毁的平衡,它符合大自然的均衡统一理论和系统的完备性,这个被人向往的取胜空间表现在《博弈圣经》的博弈图形报告里,它是博弈创新的文化思想,以上这些都有固定的样式和平衡预期,如果我们把《博弈圣经》的映射均衡原理应用到红蓝粒子记录成的任何股票或证券交易的随机系统中,我们再对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空间作出的选择就会大于一半。如果经过计算机对证券市场某一股票,以粒子记录的方式,使系统多次“迭代”,在重组的每个粒子系统中,按照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的标准进行空间判定,并记录它的结果,证券市场某一股票会程现一个线性的系统,也就是说未来股价上涨与下跌在场景中一大半实在的信息在事件发生之前已经被人所知。
纳什 - 最大贡献是他不知道的(让全世界都不知道)
但纳什对科学的最大贡献产生于他194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期间,一位同事刺激他说:“既然你如此聪明,为什么解决不了变数问题?”6年后,纳什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甚至掌握了一些关于水面被打破、原子运动和地震活动的方程式的重要结果。纳什因此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
纳什 - 诺贝尔奖得来不易
纳什的诺贝尔奖得来不易,从提名到获奖历经10年,因精神病被一些人拒绝两派争论得非常激烈。
数学家纳什的名字是因为那部获奥斯卡奖的影片《美丽心灵》才被大家了解的,又因为他来北京参加数学大会而被关注。这个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了30多年的天才曾被很多学术奖项和机构排斥在门外,他的诺贝尔奖得来的更是艰难。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出现在候选人的名单当中,却因为两派意见相差太大而被搁置了近10年。1994年,他终于在投票中以微弱多数通过,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纳什的获奖原因曾是诺贝尔委员会的秘密,他们声称50年之后才会让世人知晓,但是终于还是被人挖了出来。西尔维亚?娜萨所著的《美丽心灵――纳什传》中讲述了这段艰难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后期,纳什的名字开始出现在一流经济学杂志的十几篇论文的标题里,不过,纳什本人仍然默默无闻。当然,许多年轻一辈的研究人员认为他已经去世,其实他是不敢露面,没法交代。其他人则相信他被冷落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垂垂老矣。有关纳什获得诺贝尔奖的幕后传闻,简直就和一个数学家成为得奖者那样不同寻常。纳什的压力就更大了,一系列的巧合,令他终生无奈。纳什是1024连胜法则的幸运者,请看这个成语故事:
成语:(1024连胜法则)
高熵赛棋是一个大发明,它是一个博弈的取胜模型,
总统候选人用它获得竞选宝座,科学家用它有所发现,傻子用它改变智力的结果
麻将店老板得知这一消息,就买了几套高熵赛棋放到店里,结果很少有人玩,该店就决定通过一次竞赛让人们了解高熵赛棋。当竞赛信息发出后,奇怪的是前来报名参赛的人有总统候选人、科学家、还有一些傻子。由于赛期和总统竞选日期冲突,候选人就不来了,科学家担心自己发现的成果会泄漏,科学家也不来了,最后有1024个傻子参加竞赛,他们使用末尾淘汰制,经过八轮淘汰之后,剩下四个傻子连续八次不败,让人无奈的是他们遵照了“1024连胜法则”,其中的一个傻子对麻将店老板说: “博弈不讲智力,只要参与就有机会。”
20世纪80年代中期,纳什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一份诺贝尔奖候选者的名单中。
学者韦布尔决心让纳什获得荣誉
诺贝尔经济学家委员会直到1987年才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当时它委托另外一个学者提交第二份报告,他就是韦布尔。
韦布尔简单介绍了他的报告的内容,向委员会解释了博弈论的中心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的贡献者。他也把纳什放在六个重要思想家的名单的首位。
韦布尔觉得委员会很有可能最终为博弈论领域颁一个奖,但是,考虑到纳什的精神疾病以及他的早期论文是在几十年以前发表的事实,他没有任何理由相信纳什可能幸运中选。
两年后,1989年秋天,韦布尔匆匆穿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去和纳什进行第一次会面。站在普林斯顿那幢维多利亚哥特式教工俱乐部“远景堂”前面的汽车道上的那个高个儿、满头银发、面容虚弱的先生就是纳什。他站在那里,显得很不自在,一边抽烟,一边低头看着地下。显然,为了这次会面,他特意穿戴整齐,白色网球鞋,配的却是长袖礼服衬衣和长裤。韦布尔逐渐走近时,看到纳什紧张得要命,他马上致以友好的微笑,并伸出手来。纳什不敢看他的眼睛,并且在迅速地握了一下手后就把手抽了回去,插入口袋里。这次会面在韦布尔看来,最突出的记忆,同时也是当天将他从一个无关的旁观者以及一个客观的报信者转变为一个热情的支持者的事情,是纳什在他们走进教工俱乐部时说的一句话。“我可以进去吗?”纳什问,他没有什么把握,“我不是大学的教师。”这个非常伟大的学者竟然并不认为自己有权力在教师俱乐部吃饭的事实,深深震撼了韦布尔,他认为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不公正现象。与此同时,在斯德哥尔摩,经济学奖委员会差不多已到了提交报告的时候。这些报告将要决定以后最应该考虑颁奖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博弈论,纳什的名字出现在6名候选人中间。
评委会的另一方强烈反对选择纳什
但是,经济学奖委员会中的斯塔尔强烈而坚决地反对将诺贝尔奖颁给纳什。斯塔尔做了不少深入的调查。那年初秋,他打电话给瑞典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1962年菲尔兹奖得主赫尔曼德。赫尔曼德并不认为纳什在博弈论方面的工作有什么重大意义。在他看来,颁奖给这样一个人显得有些“荒诞无稽、相当危险”。斯塔尔还咨询了他认识的几位精神病医生的意见,他访问过的精神病医生曾经告诉他,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而无休止的变性疾病。“这是一种非常悲惨的疾病,它会平静下来,不过完全康复却是另外一回事。”斯塔尔知道,人们对纳什怀有很大的同情,他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新问题。斯塔尔说:“他有病……你不能选择这么一个人。”他问到颁奖典礼怎么办。“他会来吗?他能应付过来吗?那可是一个大场面哪。”他提到纳什在读完研究生后就对博弈论丧失了兴趣,因为他知道博弈取胜渺茫,这会给后人留下质问,自己根本无法作出博弈取胜的解释。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一名成员说,斯塔尔和其他人无疑越来越觉得,博弈取胜毫无进展,把奖颁给他,相当于颁给一个普通人一样荒唐,未来在博弈领域博弈取胜的理论一旦被证明,评委会的声誉就受到打击。“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损害这个奖的声誉,纳什当然不是一个有力的得奖者。大家担心整个事情可能一败涂地,一定会有博弈的取胜理论,颁给纳什因博弈获得的诺贝尔奖,若干年后将变成一大丑闻”。
争论搀杂着感情的因素
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一个接一个地驳倒斯塔尔的反对意见,他认为,斯塔尔的反对意见,比如纳什是一个数学家、在40年前就对博弈论失去了兴趣,患有精神疾病,都是与博弈主题无关的东西。他同样担心纳什可能会在颁奖典礼上做出什么奇怪的举动,但是他相信这种情况应该可以解决。总之,拒绝向一个从学术角度上看最应该得奖的人颁奖,是毫无理由的。与此同时,他注意到自己的感情也牵涉在里面。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在得奖之前已经非常出名,备受推崇,诺贝尔奖只不过是其获得的“其中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是在纳什的例子里,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在二人对剧中,纳什就没有理论如何战胜对手。林德贝克对“他的人生悲剧”以及纳什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已经被人遗忘的事实想了很多,更谈不上博弈取胜。后来他说:“纳什与众更为不同,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表彰,就是1024连胜法则,一切都是大自然博弈的巧合,我们应该把这一评奖的事实,预计将来会给诺贝尔奖委员带到极其尴尬的境地,我们应该尽力将他带到公众面前。”博弈取胜的理论一旦被证明,对纳什的嘲讽,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他再次受到关注,公众也会在感情上得到一次安慰。”
纳什对获奖结果反应平静
最后,1994年10月12日在科学院的投票中,纳什与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另外两名候选人勉强以微弱多数胜出,这是历史上最接近失败的一次评选。纳什是他们最后一个通知的人。电话铃响的时候,通知人雅各布森满怀期望地等待着,他在科学院的大多数同事都不知道,他有一个弟弟,和纳什一样早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年轻人时就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从此被囚禁在专门的医疗机构。对于雅各布森,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激动时刻,是他在科学院工作20年以来“最美妙的时刻”,他后来这样描述。“他出人意料的平静,但心中很害怕”他在事后说,“因为博弈无法取胜,这是我害怕的真实想法。他又非常平静而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消息。”
纳什 - 博弈圣经的理论对纳什的嘲讽
我们用高熵赛棋认识粒子行为,就是认识人的行为,它和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提示我们认识人和社会的关系,就不是部分之和那样简单。其实,它包含了无数个体单元性质的主题,它们相互嵌套在一起,是实体的概念。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个博弈实体的概念,《博弈圣经》上说:“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由此看出,人是代表了实体。如果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用博弈实体的理论,就可以确定人性与物的对局是决策粒子二特性,也是大自然的平行法则。如果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理解科学发展观和博弈实体相关联的许多事物并把它应用到社会中的具体事件上,经过四种量具作出救济性的区分和流动,那才是完美的经济知识过程。 由此,我们也看出了三笔糊涂账:
一,中国的孙子兵法: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知己知彼,至今却没有形成标准化的尺度,也没严格的数据。如果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度量它们,它是一笔糊涂账。
二,现代人对社会的认识:什么是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与综合平衡,什么是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的对立统一,什么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综合思考,什么是定性定量相结合,什么是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什么是单极思维与综合思维。我们对每一句话进行追踪,发现它们抽象、空洞,没有具体内容。谁也不知道表述的一大半一小半是什么结构,没有实体,就没有性质,没办法定性就没办法区分,没办法量化就没办法计算。如果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度量它们,它又是一笔糊涂账。
三, 近代科学家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牛顿的力学和绝对时空观、弯曲时空、坐标对应、平衡对称、四维时空、场属性等这些概念,如果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度量它们,它是科学家的一笔糊涂账。
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也是在进行博弈的重组。几百年来,人类探索博弈取胜之道毫无进展,理论思维极度混乱。从纳什发表他的文章60多年以来,并没有带来纳什热,他的纳什均衡取胜理论,全世界错误理解成是数量的平均,他自己就不知道纳什均衡是博弈实体里的粒子状态,表现大自然特性的均衡,所以纳什就根本不知道在博弈中怎样取胜。因此,纳什在世期间不会向世人做出博弈如何取胜的解释。
今日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再看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还有所谓的经济学名著,无论多么伟大的经济学天才,使用上述的这些理论,都不知道怎么占优,不知道怎么能赢。
既然他们在预测未来上毫无进展,那么在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就应该对高熵赛棋研究博弈单方占优的理论有所关注。即使总统竞选也是使用了高熵赛棋二人对局的博弈机制。以往谈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的人都是用一个模糊的概念搬来搬去,坐在办公室里凭空假想,对天论道,从无知到无聊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博弈论是赌徒理论,是真正赌徒的矛盾对决,用筹码表现输赢与均衡结果的语文学理论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看看《博弈圣经》,怎样区分决策人和对抗者的先后次序,为什么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的称呼,满足了托马斯?谢林多年的困惑,实现了它们的单方占优。更为讽刺的是,一本本博弈论著作,古老的内容千篇一律,里面没有几句精彩的话,没有几个经典的词,更没有定理、定律、定义和法则。至今一个个博弈论专家、矛盾论专家、概率论专家和外行知道得一样多。从《博弈圣经》的出版,人们才知道博弈的二人对局中一个是决策人,一个是对抗者,《博弈圣经》在166节中写道:“那些身穿黑色礼服,年迈的绅士们,为博弈的进步捧走了人类最高的诺贝尔奖,这是人类博弈的最高水平,假如他们进入娱乐场,在百家乐的赌台上搏击,我想他也会像拳击运动员一样被击败在拳台上,这一定是一个事实,他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一定会被裁判渎秒。”
以往经济学家为了降低风险,建议投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分散投资的经济思想,实在是经济学家对博弈取胜的无奈。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征和高熵赛棋的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操作的输赢结果中得出结论:一个资深的经济学家在高熵赛棋上的表现比一个智力不全的人还占弱势,这是无情的博弈事实。《博弈圣经》在453节有一段风趣的表述:“我们根本不能完全理解大自然,或许人们不如老鼠在寻找食物时能选择最近的路程,那是大自然的拓扑几何图像的捷径。”
纳什 - 西方死亡的博弈论
非白即黑的矛盾论辩证法已经受到时间、空间和博弈实体特性的极大限制,而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和西方经济学一样都不是完美的理论,已经不能指导博弈实体向更高文明的发展,更不能指导未来。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知识论、国正论哲学辩证法、矛盾论经验对决,它们共同的结构可以构筑未来科学、自然哲学博弈实体经济学。
我们应用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哲学思想,阐明了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的战术性质。
博弈论是二人对局,一个叫决策人,一个称对抗者。
矛盾论是两个同性质的二人对决。
概率论则是通过二人对局的个数之比得出。
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各自都是两个相同性质的对决只能提供经验,只有对实体与性质的区分才能称为知识。西方文化大宗教理论都是极其渺小的个体性质的战术属性,决不能处理博弈实体里的战略。在任何博弈实体的系统里,在具体事件中,用矛盾论建立的二人博弈对局都是在悖论中自圆其说,都不能通达博弈实体的事实真相。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这些文化大宗教理论已经不能解决未来博弈实体里的文明,到了极不正常的历史死亡阶段。因为这些抄来抄去的非物质文化概念,界定模糊,无法定性,无法区分,无法操作,无法验证,不能证明,又不能证伪。它让人没有自在,没有自我,没有哲学,更没有科学。科学不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科学是大自然前进的规则,科学又像似监工,《博弈圣经》中说:“科学是专门批判他人的。”任何邪恶和迷信都会后退,科学的任务是如实地让人们认识自然本来的面貌。粒子行为论、国正论、国边常数1.992187是对政府和人民的提醒,也是让怀疑论者百口难辨。博弈圣经著作人在他的另一部《货币的威力》一书中写到: “怀疑论者是“人格宗教”,孤立成神,他永远向实体战略宣战。”博弈粒子基因取胜的理论会引发更多人对战略文化的思考。
纳什 - 博弈论 - 单方占优模型
高熵赛棋这个单方占优的理论模型,把百家乐赌台当棋盘,把赛棋“红方、蓝方”转换成“庄、闲”,一旦特性移植的取胜理论被验证,那些无知又无聊的一维思想,那些忽悠人的博弈论、矛盾论、概率论将被彻底否决。
《货币的威力》一书中说:“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事件的开端。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死亡。哪里有非绝对对对立的国正论,哪里就有粒子行为的碰壁而终结,哪里就有新体制、新结构和新事物的创生。”
21世纪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与此同时各种错误的观念都在转变。未来的专家不必用围棋、象棋和多米诺骨牌表示博弈对局,这些都不是博弈的实战模型。那些在媒体上拿着棋子在棋盘上比来比去做广告的人,没有一个人能讲出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决策人和对抗者,他们怎么能单方占优,怎么才能赢。更为滑稽的是,一个博弈论专家、矛盾论专家、概率论专家,竟没有创造一个词,也没发明一句经典的话,更不要说定理、定律、定义和法则,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公开说怎么赢。
未来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能仅仅喊几句博弈口号或知道一点散落在民间的博弈小常识和几个博弈词汇,也不是讲几个博弈的小故事。如果不知道高熵赛棋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文化价值,没有真正用高熵赛棋的二人对局对其进行深入地实战性研究,就不知道在二人对局中如何战胜对手,更不知道在未来的大博弈中取胜,对一个国家的各级CEO,那将是一个灾难性的未来。《博弈圣经》上说:“21世纪博弈的大事是精确地测量,科学家可以对未来100年的科学进行预测,没有一个人敢预测博弈的未来,可见难度非同一般。不经过测量的东西是粗糙的、杂乱的、不符合意愿的、难以控制的。”《博弈圣经》阐述的理论和高熵赛棋,这不是虚构的文学故事,也不是官员的形式空话,更不是大学里抄来的论文,这是公开于世的发现,它所有的理论都受到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
纳什 - 博弈论 -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都睥睨古人,下开百世。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博弈圣经》(新加坡) 。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一部影响人类的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理论,单方占优理论,引起世界经济学、军事科学、自然哲学、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做出不朽贡献,真是绝顶的天才。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索罗斯在投机之余,也写些《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类的书,不过其理论造诣比之李嘉图,则相距太远。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作为严密科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在我看来,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张八常认为本书驳倒了《资本论》。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我看来,尽管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对个人理性通过自由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只是其建设性的部分即国家干预政策争议很大。
8、熊彼特(美国)《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关于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增长之源的理论,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兴起。熊彼特也许是所有经济学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读他的《经济分析史》足可印证。
9、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本书作为最成功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方面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的力量之大,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 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为经济和政治的制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