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瑛

时间:2023-12-30 16:06:15编辑:小历

马玉瑛的个人简介

马玉瑛,出生于1976年,是《温州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记者,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温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其新闻作品多以深度见长,曾获得浙江新闻名专栏奖、浙江新闻奖一等奖、浙江新闻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人物介绍

1976年出生,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杭州大学新闻系大学本科毕业。

新闻特点

担任职务

马玉瑛的作品大多以深度见长,并成为温州日报“瓯江平”重要评论写作组成员。

担任记者时,是报业集团首届十佳采编个人。

采访风格

她从全党开展的“三讲”教育到“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从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等,她都注重在主题性宣传中找新闻点,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

披露事件

2003年在温州市率全省之先开展的“效能革命”活动中,对群众深恶痛疾的市车管所“衙门作风”进行暗访曝光。点出了车管所效能低下的六大原因,所揭示的问题比较深刻、尖锐。

提问总理

在2011年7月28日,温总理在7.23重大事故现场记者招待会上,最后一个问题让给了温州本地的记者马玉瑛。

以下是提问内容:

马玉瑛:您曾经在多个场合赞扬过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温州人展示了创业之外的另一面,温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以很强的大局观念和大爱精神投入救援。我们看到,事故发生的当晚,附近很多村民连夜自发抢险,还有很多普通市民彻夜排队献血,您对温州人在这次救援中的表现如何评价?

温家宝:应该感谢温州人民!我确实在多个场合,包括在国外都给予温州人民以赞扬,因为他们闯荡天下,具有改革开放和创新的意识,具有创业的精神。但就是在这起灾难发生的时候,温州人民又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的另一面,那就是大爱的精神。他们自觉地组织起救援队,参加救助工作,有上千人主动到献血站去献血。他们还对遇难的家属以及受伤的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设施,进行了耐心细致地抚慰工作。我今天来到温州,实在没有时间在这里多看一看,但是我感谢这里的人民,谢谢你们!

她的这一个提问随即被篡改成另一个版本,温州日报女记者问:“这次救援体现了温州人民创业精神之外的什么精神。”温家宝:“大爱的精神。” 这让她在网络上一下子走红。

主要报道

《车检,咋就这么烦》有力推动了市委对车管所集中教育整顿,成为温州效能革命的典型案例。

《“一条红线”拖了全市后腿》,通过对一起农田核查事件的调查分析,引发全省对效能革命的深层次思考。

与新华社记者合作,采写了《“效能革命”席卷温州》,刊发于中宣部刊物《半月谈》;

她撰写的论文《寻求合作,让舆论监督更有力》发表在《新闻战线》。

率先垂范

2001年的“七一”前夕,马玉瑛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挖掘出一位典型人物“基层法官张晓东”,引起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委的关注。

当接到省高院“张晓东事迹报告团”的任务时,她刚怀有身孕,但此时二话没说,克服自身困难,在全省11个地市坚持巡回报告20多天,并在京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院长肖扬的接见。

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马玉瑛提交了《关于推进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化工作》的代表工作建议,得到省委宣传部的答复,《民企突围的温州报告》获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

马玉瑛一直努力提高舆论监督水平,除加强报道外,她每年积极采写内参。在2011年6月温州市委组织部召开的党代表工作研讨会和7月浙江省委组织部举办的党代表任期制工作专题研讨班上,马玉瑛结合当下热点,对党代表应如何从自身出发发挥好舆情引导作用作了发言,得到组织部门认同并请她去基层党校授课。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马玉瑛与全市50名省市党代表一起,在温州日报刊登倡议书,倡议全市党员缴纳特殊党费,并主动带头缴纳1500元。

2009年,由她策划的《大学生“当家人”为何当不了家?》连续报道,就是党报经济报道彰显社会责任、走好“民生”这步棋的有效尝试。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民生热点之一是大学生就业,马玉瑛带领部室记者,抓住温州民企在大学生创业中的特色作为策划了一系列报道,并启动逆向思维,对失败案例深入追踪分析,获浙江新闻奖热点引导一等奖。

2008年,温州日报策划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敢为天下先”大型系列报道,马玉瑛作为骨干记者赴京采访名记名家艾丰等人。她还与同事合作,选取温州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调研,撰写《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媒体助力》论文,刊发在《中国记者》上。论文提出“媒体是话语平台的提供者、是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是社会议题的设置者、是时代脉动的把握者”观点,认为正是在媒体的助推下,温州才能在困难重重中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创新精神

2007年她尝试开设专栏《小马代表的博客》,以“记者”和“党代表”双重身份的嫁接、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互动的嫁接,创新了党报时政报道。在此基础上,报社组建新闻评论专栏《六好博客》,由马玉瑛为主创人员的六位女记者,以报网互动的全新形式,别开生面的话题,立足受众的述论角度,清新犀利的语言风格,为党报传统言论报道作出了“三贴近”的全新尝试。

2008年,温州日报策划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敢为天下先”大型系列报道,马玉瑛作为骨干记者赴京采访名记名家艾丰等人。她还与同事合作,选取温州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调研,撰写《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媒体助力》论文,刊发在《中国记者》上。论文提出“媒体是话语平台的提供者、是社会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是社会议题的设置者、是时代脉动的把握者”观点,认为正是在媒体的助推下,温州才能在困难重重中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2009年《六好博客》作品集结成册出版;马玉瑛参与撰写的论文《换一种方式写评论》刊发在《新闻实践》上;独立撰写的论文《报网互动,让党报评论“动”出精彩》在《中国记者》“论坛”一栏中重点刊发,并被收录进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编的《加强新华社评论报道专题调研文集》中。

她共有7篇业务论文发表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传媒》《新闻实践》等专业期刊上,这些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实践参考借鉴价值。

由她作为主创人员的温州日报《六好博客》专栏在《中国记者》和《新闻实践》等期刊上均有介绍;她采写的温州效能革命通讯《车检,咋就这么烦》、《“一条红线”拖了全市后腿》,连续两年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媒体助力》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她报道的“基层法官张晓东”曾引起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关注;她策划和组织的重大主题报道多次受到省委宣传部肯定。

论文发表

她共有多篇业务论文发表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传媒》《新闻实践》等专业期刊上,这些论文理论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实践参考借鉴价值。

主要论文 :

《以高端思想打造深度影响――《温州日报》新一轮报道创新的几点启示》,中国记者, 2010年 12期 ;

《报网互动,让党报评论“动”出精彩》,中国记者, 2009年 7期 ;

《让经济报道变得津津有味》,青年记者, , 2008年 24期 ;

《新闻策划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为――怎样挖掘新闻中“为我所用”的元素》,中国记者, 2007年 12期 ;

《民生工程以人为本的生动诠释》,今日浙江, 2005年 19期.

《寻求合作,让舆论监督更有力――采写《车检,咋就这么烦》连续报道的体会》,新闻战线, ,2005年 01期 ;

《地市报做好反腐败报道的原则和思考》,新闻实践, , 2003年 07期;

主要奖项

马玉瑛获得浙江新闻奖主要奖项名称

2008年度浙江新闻名专栏奖DD《六好博客》

2003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DD连续报道《车检,咋就这么烦》

2004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DD通讯《“一条红线”拖了全市后腿》

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DD论文《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媒体助力》

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DD通讯《温州服装业率先突围》

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DD热点引导《大学生“当家人”为啥当不了家?》

2007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DD消息《温州不良贷款率全国最低》

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DD消息《全国首家惠农消费合作社落户苍南》

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DD消息《民企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在温首创》

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DD重大主题《民企突围的温州报告》

2009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DD论文《换一种方式写评论》

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DD标题《绿色“环保色”成为温州各银行信贷“标准色” 企业不讲绿色 信贷就变红色》

2008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DD内参《“三虎”等企业联合反映一行业潜规则混凝土里注水危及建筑质量》

上一篇:马克西米利安·瓦格纳

下一篇:米奇·亚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