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业的个人简介
马继业,英国人,本名乔治?马卡尔特尼(George Halliday MaCartney,1867年1月19日-1945年5月19日),又译作“马略里”。生于中国南京。1889年考入印度英国政府。母为中国人,父是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爵士。
光绪十六年(1890)夏,参与英国派遣的“特别考察团”,从不列颠印度的军事中心西姆拉出发,到帕米尔高原附近的国家进行活动。他略通华语,1911年任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他干预当地政治,刺探情报,搜掠文物,给英国插手新疆问题提供了情报,也使新疆的一批文物流失海外。
简介
英国人,生于中国南京。1889年考入印度英国政府。次年被派往新疆。1910―1918年任驻喀什总领事。母为中国人,父是中国驻英使馆参赞马格里爵士。
生平
马继业,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开始了访华之旅的英国马嘎尔尼使团外交官马嘎尔尼的家族成员。其父马格里为晚清著名的洋人外交官,为中国驻英国使馆服务33年。太平天国动乱期间,一位贵族家的女子被马格里收留,两人结婚,生的孩子正是马继业。马继业在南京生活到10岁,回到英国接受教育。他在中国被称为“洋鬼子”,到了英国被称为“中国猪”,所以马继业终其一生,在他任何写作中不提及他的母亲。
马继业曾为英属印度政府服务,因语言才能优秀引起上司重视。1890年,马继业担任英国军官扬哈斯本的随员和翻译,从克什米尔出发,先在帕米尔地区进行非法测绘,后进入塔里木盆地活动。在新疆,马继业亲身参与了国际关系史上著名的英俄地缘政治大角逐。
英国希望在新疆建立常驻外交机构,但当时中英之间的任何条约都没有给予英国这个权力。这时,马继业流利的汉语和对中国文化的熟悉起了作用。他与新疆南部的中国官员广泛交往,处处按照中国官场的礼节行事,用筷子吃饭,用燕窝请客,打千作揖,对着出殡的队伍跪拜;他懂得衙门幕僚对官员的影响,与他们建立了友好关系。这样,当地中国官员承认了马继业“英国游历官”的身份。1898年,这个“游历官”提出新疆阿克塞钦地区边界方案,将大片中国领土划入英属印度,这条线由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向清政府提出,被称为“马继业-窦纳乐线”。此线埋下了中印西段边界争议的祸根。
到1908年,风雨飘摇中的清朝中央政府在英国压力下,同意英国在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该馆在1911年升级为总领事馆,马继业升为首任总领事,直至1918年退休。英国通过该馆,积极对新疆渗透扩张,扶植“东突”势力,挑拨喀什地方政府与新疆省政府以及新疆地方政府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成为20世纪上半叶新疆动乱的一个重要策源地。
1914年,马继业仿效沙俄在新疆引诱中国居民入俄籍发展“俄侨”的行为,在短短半年内发展了600多名“英侨”,甚至试图把在新疆的数千阿富汗侨民也收入英国国籍。他还曾上书英印政府,要求出兵喀什噶尔,以“保卫英国的利益”。1918年,他主持散发鼓吹世界各地穆斯林独立建国的《独立宣言》,他发展的“英侨”买买铁力汗在库车以“杀尽汉人,收复领土”为旗号图谋发动武装叛乱分裂祖国,被地方当局镇压。此外,马继业还支持斯坦因、冯?勒考克等“探险家”在新疆和敦煌大肆掠夺中国文物。1913年,英国国王封马继业为爵士。1918年,马继业离开生活了28年的喀什,前往当时的俄属中亚,支持白卫军反对布尔什维克。后来他回到英国,194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