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臣(拳师)的个人简介
马恩臣(1895―1961年),回族,西安市人,祖居西安洒金桥。
简介
马恩臣出身于一个贫寒的穆斯林家庭,自幼爱好武术,后多方投师学艺。
人物生平
开始时学七势门,后来又练“甜功夫”(站桩功)、跑架子、拉滑车、操沙钗、练扭把、打沙袋等。1933年左右,西安来了一位查拳专家郑德顺,郑为回民,河南人。马恩臣于是就和马振武、穆德明、马明驹、马宗兰、穆子杰等人一起跟郑学十路弹腿、十路查拳、单人器械、双人器械、三人器械、四人器械等套路以及金钟罩、铁布衫气功。经数年苦练,马恩臣的查拳长枪在师兄弟中间为最好。
1943年夏季,马恩臣、马忠青、穆子杰、白云祥四人一同去找王青山学形意拳。王是清末著名形意拳专家傅剑秋的“关门弟子”。当时,马恩臣、白云祥均比王青山年龄大,重武德、讲义气的王青山就写信征得师傅的同意,便“代师收徒”。从此,他们五人就以师兄弟相称,朝夕相处。开始在南城清真寺,后来到北城墙下,每天早上打形意拳、跑八卦掌、练太极拳,互相推手,整整练了六年,武技有了很大提高。后来,他们五人成为西安回族武术界的著名人物,王青山所传的北派形意拳也在西安回族中广为传播开来。
马恩臣天资聪颖。对拳术有一种特别的爱好,他学而不厌,练而不乏,学任何一种拳术,只要别人给他作一两项示范动作.他就会牢牢记住,过目不忘。他跟王青山学艺时,王老师只教两遍,他就能很快地把动作的顺序、身法、步法和劲力要求掌握好,下来他一一给三位师兄弟作示范、讲拳理,成了师兄弟中的学长。对此.王青山对马恩臣非常信任.对他的人格也十分敬佩,对他教“徒”有方也特别赞赏。因而,王青山把他在西安唯一的入室弟子马振邦交给马恩臣,让其代教。当时.青年马振邦初学五行拳,每晚,他提着马灯和师弟徐润存、黄忠仁一块去马恩臣老师家的后院练拳。同去学拳的师兄弟还有牛乐天、马学义等近10人。每天除了练十路弹腿、形意拳、查拳、太极拳外、还打沙袋、推手、练器械等,使这些武术青年受益匪浅,大都学有所成。后来,马振邦还担任了省武术队总教练职务。
马恩臣拳师待人忠诚厚道,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平时,他与人交手,从不伤及对方,只是点到为止。他经常给徒弟们讲:“不能骄傲自满,要知道人上有人。”并说:“练拳如扎花绣描,一定要循规蹈矩,持之以恒,细心寻味。方能领略拳的要点,然后才能愈练愈精。”他教徒弟,耐心细致。百问不厌,也经常和徒弟一起练习。
马恩臣原来身体并不十分好,在羊行交易市场作经纪时,每天来回都得骑毛驴,手里还柱着拐杖。后来他练了形意拳,疾病痊愈,也不拄拐杖、不骑毛驴了。1946年间,形意拳名师黄柏年来陕探亲,马恩臣、白云祥、穆子杰、马忠青闻讯后同去拜访,黄与傅剑秋是师兄弟,均属李存义的高徒,故他们对黄以师伯尊称。在黄的指导下,四人重新学习了五行拳、十二形拳等,黄与马恩臣还对扎了黑白鹞子枪。马出手不凡,枪法高超,黄非常赞赏。黄问马投过那位高师,马言未投过高师,只是一边看,一边练,黄听后更是惊叹不已。
马恩臣拳师的记忆力非常好,常常一学就会,且一点一滴,一招一式都不马虎。1953年,在两安举行“西北五省民族形式体育表演”运动大会,当时马振邦、马银图等人也报名参加了比赛。比赛期间,马振邦、马银图结识了通备拳专家马凤图的儿子马颖达(代表甘肃队参加比赛),遂邀请马颖达晚上到马银图家给他们教通备劈挂拳。因时间紧迫,马颖达只用了三个晚上给马振邦、马银图、徐润存分别教了头趟通备拳、三趟通备拳和翠八翻、劈挂单刀,马恩臣每晚均在场观看。马颖达回兰州后,他们三人就一起练习,有些地方大家都记不清楚,马恩臣便不漏一招一式地把三路拳打了下来,马恩臣拳师的记忆力,实在令人惊叹,大家都很佩服马恩臣老师有过目不忘的好眼力、好记性。
马恩臣拳师的拳路很广、除了查拳、太极拳、形意拳外,十路弹腿、十二趟查拳、铁布衫气功、纯阳剑、八卦拳、黑白鹞子枪、形意棍等都很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