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尔德·马凯西的个人简介
马蒂尔德·马凯西(1821―1913),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女中音歌唱家。
基本资料
图片姓名:马蒂尔德·马凯西
图片生卒:1821―1913年
描述:德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女中音歌唱家
籍贯:德国
个人概述
生平简介:马蒂尔德·马凯西(Marchesi Mathilde,),德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女中音歌唱家。1821年3月24日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913年11月17日卒于伦敦。
职业生涯
早期曾接受过F.龙科尼及O.尼古拉的歌唱训练。1845年赴巴黎投师于 M.加西亚门下。此时,正值加西亚关于“声门冲击”的新理论刚刚建立,马凯西得以最早学到并很快掌握了加西亚的教学法。经过4年的学习后,马凯西成为演唱水平十分优秀的歌唱家。1849―1854年,她在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瑞士、美国等国家举办了一系列独唱音乐会,并先后受聘于柏林歌剧院和不来梅歌剧院。 1854年,34岁的马凯西正式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从这一年起,她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担任了7年的声乐教授。在这期间,由于在教学上成就斐然,马凯西作为一位优秀的声乐教育家的名气日渐提升。1861年,马凯西迁居巴黎,继续从事歌唱教学。1865年起,她先后在科隆音乐学院和维也纳音乐学院任教。此时,她已成为蜚声全欧的著名声乐教育家。1881年,马凯西在巴黎创建了一所歌唱学校,世界各地的学生纷至沓来。在马凯西的学生中,有以后成为杰出歌唱家的梅尔芭、卡尔韦、埃姆斯、格斯特、加登,以及她的女儿、后来也是声乐教育家的布朗歇·马凯西。由于马凯西在声乐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她先后被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的君主及大公授予各类勋章。1908年,马凯西在伦敦定居。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声乐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是马凯西家族,其中以马凯西夫人最具贡献。G.罗西尼在她所编著的《练声曲集》序言中,称赞她是意大利美声学派的真正代表。马凯西被认为是欧洲声乐教育史上惟一直教授女声的声乐教育家。另外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她没有声乐方面的助理教师,她负责教授所有学生的声乐课。马凯西教学的特点是因人施教,她认为重视发挥各人的特点比遵守固定的方法更重要,她总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选择各不相同的练习曲,采取因人而异的教法。马凯西的信条是:“对于歌唱,首要的是打下声音的基本功”,“首先是占有技艺,然后才能涉及到美学”。马凯西的声乐教学原则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关于声音的激起,马凯西认为应该像初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那样,气息在一瞬间冲击声带,即“声门冲击”。关于声区,马凯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她强调对于声区的处理,是检验各种歌唱方法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她认为有三个声区,即胸声、中声、头声。关于呼吸,马凯西认为横膈膜或腹部的呼吸是正规的呼吸方法,她反对压着头腔的姿势和用手指去挤压喉头的动作。关于教学形式,马凯西认为上集体课有其优越之处,它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从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问题。关于训练方法,她坚持循序渐进和专心致志的原则,主张练习中不要使声音疲劳,不要超过半小时,要劳逸结合。马凯西著有24册练习曲、《美声唱法:一种理论和实用的歌唱方法》、《歌唱十课》,以及回忆录《马凯西和音乐》等。在这些著述中,
个人影响
马凯西继承并发展了加西亚的声乐学说,第一次提出了“混声”的概念,对声区的统一有着深刻而精辟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