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盛永的个人简介
马盛永(1913~1989) 女,章丘市文祖镇文祖村人。1944年12月,当选三元村妇救会长。
基本内容
生平经历
马盛永,出生在一户贫农家庭里,17岁出嫁到本镇三元村。1944年12月,当选三元村妇救会长,组织妇女纺棉、织布、缝军衣、做军鞋支援前线,她曾一次上交军服150套、军鞋300多双。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协同农救会和自卫团,在村西北于家林开办一处小煤井。马盛永组织妇女制作的支前用品,通过“煤井”源源不断地运到鲁中军区或泰安行署。为了支前,马盛永同本村妇女干部扮成远方投亲或逃荒要饭的,步行百里,到辛寨一带,与那里的党组织和进步群众团体取得联系,购到大批土布和棉纱,千方百计地运到抗日根据地。1948年秋,济南战役打响,她走东家跑西家,动员青壮年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组织妇女磨面粉、送军粮,做好后勤工作,多次受到县、区政府的嘉奖。新中国成立后,她带领群众积极走合作化道路。先是组织互助组,继而成立三元永生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与全村另外三个初级社合并成立了三元农业高级社,被选为社长。马盛永带领一班人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开办一处小煤窑,带头献木头打滑车,其他干部也凑木料制作井架。 3个月就挖出煤炭,半年盈利2万多元,一年纯收入5万余元。为多给集体创造财富,她又将一停产的个体窑厂折价入社。为了打开销路,她用一根绳子,一头拴着一块砖,一头坠着一片瓦,背在肩上,步行南下莱芜,北上枣园、明水、相公庄等地推销,小脚磨出了血泡不叫苦。她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一个多月的时间,走了上百个村庄,行程一千多华里,终于为三元砖窑厂打开了销路。到1957年,一个连办公用的笔墨纸张都无钱购买的穷社,变成拥有固定资产20多万元的富社,当年社员分红近7万元。 马盛永被选为出席泰安地区劳模大会的代表,后又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人民公社成立后,她由高级社社长转为三元生产大队队长。不管暑夏还是寒冬,也不管是阴雨夜还是风雪天,每天都坚持到各个生产队转一转,去地里走一走。发现哪块地里有了草或是禾苗弱黄,便马上找生产队长出动劳动力灭荒追肥;看到哪块地里有了虫灾,立即派人及时扑灭。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领导社员生产自救。一旦发现谁家缺粮、断顿,谁家遇有生、老、病、死等情况,她都跑前跑后,想方设法,尽力帮助解决困难。社员们都说她是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好队长。1960年,马盛永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三元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更是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1973年,庄稼缺肥,秸细叶黄。本县买不到化肥,她自带煎饼去泰安,找到曾经担任过章丘县委书记的张海涛,从那里买来化肥。1974年,村里引水抗旱修渠道,急需一块3米多长的4寸钢管分岔口,她带上青年干部于训明,冒着酷暑步行30里去明水物资站购买。两人顾不上吃中午饭,硬是一路扛着90多斤重的钢管走回来。 1975年,村里筹建539平方米“知青楼”,困难很大,已65岁的马盛永,自告奋勇挑起这一重担,圆满完成完成修建任务。198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