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发先的个人简介
罗发先(1848DD1905)字蹬梅,外号罗大公,贵州省贵定县木马羊龙(今贵定县昌明区摆龙公社红光大队)人,布依族。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的祖父罗三,在太平天国后期贸王石达开部人黔时,参加贵定县农民起义首领潘名杰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其家“定开田源,田连吁陌”,在当地算比较富裕的户。他从小爱读《三国演义》《水价传》《说岳》和林则徐、太平天国起义的故事,深受前人英雄事迹及爱国爱民思想的影响。
简介
罗发先成长的午代,由于外围资本主义侵略势力与中国封建势力狼狈为奸,共同压迫剥削各族人民,使贵州日益沦入半封建半随地深渊中,因而激起各族人民的不断反抗。达给罗发先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罗发先亲白目击法国传教士探入到云雾山区,与当地食吏、地主、豪绅勾结,霸占布依族人民的旧地、山林和矿藏资源,调戏甚至好话布依族妇女。这使他怒不可遏,决心进行反抗斗争。于是,他便于光绪三十一年(19D5)春节期间,利用走亲拜友的机会,与密友罗光远(贵定云雾尧人,布依族)等密谋武装起义,并立即着手发动群众,筹措粮钠和武器。同年九月初一,罗发头等集合队伍于木马山头,杀牛祭旗。提出“覆消灭洋”口号,宣布武装起义。起义后,罗发先亲自率领队伍攻打手伐汛消军和平伐天主教教堂,捣毁江北犀头岩圣母堂,抄了传教土的家,进攻都六团地主武装,直捣货定县县城,声势治大。 九月二八日,贵州省清军当局闻讯大为震惊,连忙派统军岑敏清、也庆和分率清军,配合样军,连夜赶到翁树河,乘义军不备之际,于凌晨问义军仆炮,四面公园。罗发先率军迎战,英勇顽强,不幸中弹牺牲。余军在其子罗朝安、罗朝印的率领下,突围后加入都匀内外套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吴人杰(又名吴朗俊)所部,继续进行斗争。罗发先牺帖后,葬于贵定县城南六十公里的吕明区招龙寨。宣统二年(1910印),当地群众为共竖立了一块高1.5米、宽0.3米的墓碑。碑上阴刻序文,叙述罗发先的身世及技起义过程,这充分表明了当地布依族人民刘罗发失的怀念和敬仰。
高举反清灭洋义旗的布依族领袖罗发先
在贵定县猴场堡乡红光村银井大土,长眠着一位清末高举“反清灭洋”义旗的布依族领袖罗发先。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在我国到处传教,对于广大群众进行精神奴役并刺探各种情报。我县的平伐镇是都匀、惠水、平塘、龙里等县交界处,受害深重。清道光末年(公元1850年)法国传教士在平伐兴建教堂,发展教徒,镇压反对信教的群众。加上连年兵荒马乱,人民生活十分艰苦。罗发先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了。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10月18日,罗发先 组织义军,集中在猴场堡乡木马村杀牛祭关公、岳飞,宣布清朝庭和洋教士的罪恶,号召大家效法岳飞、林则徐、洪秀全以及贵定苗民起义领袖潘明杰等英雄,推翻清朝,赶走洋人,提出“反清灭洋”的口号。
次日凌晨,义军在向平伐天主教堂进攻途中接到情报,清边防军已先赶到平伐保护天主教堂。罗发先果断地改变行动计划,放弃攻打平伐天主教堂,避开清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直取江比犀头岩圣母堂,传教士和教徒早已闻风逃遁,于是便捣毁了犀头岩圣母堂并抄没几处传教士和教徒的家。同时召集当地群众,向他们宣传信教的坏处,劝男人莫信教,妇女别做贞姑,孩子不要去念经,号召大家团结起来,驱逐洋人,推翻满清。
为了巩固战果,充实装备,罗发先派人前往贵阳购买武器。同时联络凯里、麻江、龙里、惠水等义军,并袭取了龙山,传教士逃遁,后回师将平伐教堂围困。因清军顽抗,而各地义军又未及时赶到,一时很难攻下,只好放弃平伐,夜取尖山营,大破都六团。罗发先为等友军共取县城大计,率义军暂回木马,养兵等待友军。罗发先之义举,使贵州巡抚肖禄束手无策,急令瓮城桥守军巡防营何绍孔率兵镇压,但无济于事。贵定知县胡云涛便出面招抚,受到罗发先的拒绝。贵州巡抚派统军岑毓清、包庆和带领省防军,在洋人配合下,于11月17日赶到瓮树河,将义军包围,并用洋炮轰击义军驻地。罗发先率众抵抗,终因武器简陋,杀伤力弱,罗发先又在战斗中被炮弹炸死,血染疆场,使义军失去主帅,清军很快攻入木马、兰龙等村寨,起义被镇压了。
罗发先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反清灭洋”的义举,沉重打击了清朝庭及帝国主义势力在黔南的统治。罗发先不愧为一位布依族农民领袖,他的业绩,将永载贵定史册。(赵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