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振远的个人简介
陆振远,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擅长绘画,镌刻。
艺术简历
陆振远,男,1952年出生,上海川沙人氏,久居京都。自幼受家庭熏陶,终日浸淫于古画名帖中,尤喜颜鲁公、王右军诸帖,终日临摹研习。后随徐之谦老先生学篆刻,以刀代笔,专拣古玺汉印效仿之。
1969年参加工作后,由于书法、绘画特长,一直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所创作书法、绘画、篆刻、商品陈列、橱窗设计等作品曾多次参加系统、北京市及全国比赛并多次获奖。书法尤以行草见长。
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首都空港书画院对外宣传部部长,世界红歌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艺术收藏网会员,中国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理事。
人物报道
―― 记中国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理事陆振远(作者:刘立华)
如果不是旁人介绍,我绝难相信眼前这位谦和淳厚的长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见他虽已过耳顺之年,却依旧腰板硬朗、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言语间虽不健谈,却又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真颇有几分大儒风度。说实话,他的衣着打扮和我想象中艺术家不修边幅、豪爽洒脱的印象相去甚远,可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却又总在谦和中透着一种淡定,淡定中流露出的是艺术家身上所独有的那种豁达与自信。这让我不由的想起了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朋友说“受家庭熏陶,此人自幼酷爱书画,且聪颖好学。每有闲暇之余,必笔不离手,潜心习练,终日浸淫于古画名帖之中,描红于朝、临池于夕,孜孜以求墨海五十余载,兼收并蓄、广临博取,渐形成了自己的笔法精到、秀而不妍、舒展俊朗的艺术风格,被当地文友谓之书画印三绝。”
他就是首都空港书画院对外宣传部部长,中国文化部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理事,在圈内享有“书画印三绝”之美誉的著名书画家――陆振远。
书:行草书真意 翰墨寄高情有人说;决定你一生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自幼受家庭熏陶的陆振远却是因为一次选择,就决定了一生的努力。陆振远生于书画世家,少年时开始学习书法。从学习书法的第一天起,父亲就告诫他:书法必须从楷书学起,临帖是书法的终身功课。于是在父亲的指引下,陆振远便先从晋唐入手,从颜真卿到王羲之,从张旭到怀素,他大量汲取书法高古之笔,以古为徒,用心体味先贤大师们的那一条条墨线、一个个墨点,心追手摹、终日临摹研习,如痴如醉。尤其对颜鲁公、王右军诸帖领悟日深。
可以说,陆振远是幸运的,因为身边多位名家的指点让勤奋刻苦的他少走了许多的弯路。“艺无止境、书海无涯。”陆振远一直是以此自勉:临池墨海五十余载,他师从古贤、研究古法,终日浸淫于古碑名帖之中,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师古却不可泥古”这是师长们在陆振远而立之年后对他提出的另一个要求。不得不说,在书法上,陆振远是有灵性的,名师的指点,让他彻底的明白了书法的真谛。于是,他把自己对书法的感悟以及自己的人生阅历注入了笔端,把儒、道文化和“气功”融入书法之中,以“道法自然”作为书法的精神灵魂,进而创造出了格调高古、却又独特自然的书法神韵,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纵观陆先生的书法笔法奔放、笔力雄劲,结体潇洒、提按自然,点画自如、心手相应,儒雅中融入了古质茂朴的金石气象。他的书法小品精巧灵动,宛若游鱼得水,妙趣盎然;而他的行书则淋漓挥洒,如万丈瀑布一泻千里,其雄浑奇逸之姿态、涛动云飞之气势,约略让人想起李白那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中国书法历来讲究书外功夫,讲究个人修养。陆先生说:书法艺术是一门坚忍的艺术,要想意在笔先,就要多涉猎、群博览,炼心胸、存善念。因为书法作品中每一个笔画都是有生命的,只有真诚的对待书法,才将自己的品性不知不觉地在作品中流露出来。从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出他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恭敬,以及书者高雅的情趣和豁达的情怀……
正所谓“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陆振远先生作为书法家是执着而刻苦的,追溯先生从事书法几十年的历史,或能看出先生书法成就的缘由。近年来,先生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全国各类书画展上,并引起了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我想应该不是偶然。
画:水墨墨留香写意意传神古人说“书者,心画也”,强调书法是一种享受坐禅般的宁静,是胸臆自然的流露。或许正是出于先生后来对于笔墨艺术的这种独到的理解,几过中年的陆振远,在勤奋习研书法之余,渐渐喜欢上了绘画这门艺术。其实书画本就是相通的,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毛笔是我手指的延伸,而墨汁则如体内的血液。这也让我恍然大悟:是呀,书画本无界,这或许只是他对不同形式的“技”与“道”的体验罢了。难怪古人言“无意于书,书乃佳”。
和师承晋唐不同,先生的绘画继承明清传统,格调秀逸清新,纯朴而不造作,给人清风拂面之感,如有润物细无声之美,极富生命的内涵。亦或是源自先生书法所具有深厚功底,在他的画里,我们很难找到那种甜俗之气、柔媚之风。他的画作笔墨酣畅却色彩明快,构图简约却意境丰盈,笔墨之间折射出高古的金石气韵和灵动飘逸的书卷气息,把自然界的美与灵性在画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饱含浓厚的生活气息,似是要通过他的画体现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古人有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陆振远还十分重视写生,常留心于身边的一草一木,每有所得,必画记之。他还喜爱种花养鱼,他笔下的花鸟,多出自他现场临摹而成,故而用笔刚劲,墨色淋漓,意与神通,真气扑面,给人常有鲜活跳跃之感。
“活到老、学到老”绝不是一句空话,要真正的付诸行动才行。作为书画家,时至今日,陆振远先生依然坚持临帖,勤奋作画,每天不管有什么应酬,早晚都要挥毫泼墨,数十年如一日。有人曾这样评价他:笔在手中拿,人在纸中游。或许不仅仅是夸赞先生的勤奋,更是称赞他的作品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的体现。
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是“技道合一”!技者,既成之法度;道者,个人之修养!入古得其法度为技,守静悟其精奥为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陆振远就是这样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中不断前行,并在勤习书画的“痛苦”中享受着快乐的人生……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书也好,画也罢,或许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才是陆振远先生一生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印:金石刀为笔方寸显真功凭借着在书画上的造诣,先生的金石亦形神佳妙。陆振远追随徐之谦老先生学篆刻,以刀代笔,专拣古玺汉印效仿之。可谓在书画印三个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其书貌画风印因其涉猎广泛而艺意致高远。
金石皆以刀代笔,陆振远自幼就迷恋篆刻。从钟鼎、石鼓、甲骨到山水、翎毛、走兽,可以说他无所不爱,无所不刻。后经名家指津,随徐之谦先生学印,他从秦汉玺印入手,对刀下的每一方,或师从古代碑帖,或效法秦汉古印,或琢磨名人钤印,均以寄托自己的思绪。朋友说:陆振远之印,其朱文劲拔凝练,白文朴质素雅,无一不古拙中蕴藏精巧,老辣中透出新意。因为对金石不甚了解,所以对于先生的篆刻艺术我是万不敢妄自评价的。
陆振远先生认为:书画艺术是以“人”打动人心的,而笔墨的变化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体现于积跬步而至千里、汇点滴以成汪洋,更表现在不拘形式的种种人生体悟上。古人说:“非志士高人,不得言其妙。”因没有达到先生的境界,对于先生的高论,我是一知半解的。不过,和先生的交流,还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书画艺术,不仅是基于意趣的超越,更看重作品所承载的国学内涵!
平时喜欢一些翰墨之事,和先生的交流更是让我对书法的认识受益匪浅。正如先生所说的:书法作品中每一个笔画都是有生命的,因人及人性而具有了灵魂,所以书法家除了具有悟性、苦功之外,还要兼具学识、眼界、心性的修为。我深以为是,故文末作文以和之,敬请振远先生及各位同仁雅正:
论书道 ―― 冒昧的谈谈书法书者,道技相成也。技者,书之形,勤修可得;道者,书之气,勤修可夯,尚须思悟。
故曰:勤修得技易。泼墨数载,或有所成,有此恒者,不胜数之,故举国学书之匠不胜数之。又曰:厚德悟道难。终日挥毫,朝临夕摹,几近花甲,而终悟其真机、创书之风者,可历历数之,故举世之书家可历历数之。
何以得书道?无技无方,因刻意矫情,焉可得乎?唯有内修外养、厚积蓄势,方可得焉。吾以为:
书道,勤修可夯。首须习者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切勿浅尝辄止、三心二意。
书道,勤思可得。亦须习者谦谨求学、孜孜求索,切勿学而不思、骄傲自满。
书道,厚德成焉。更须习者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切勿追世逐风、惟利是图。
书道,拓新得焉。还须习者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切勿临而不出、固守先河。
书道,心境所抒,境高德厚,其书自具神气。
(作者:刘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