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巍

时间:2024-01-19 14:36:05编辑:小历

罗巍的个人简介

罗巍,中国内地青年演员,导演。毕业于江西文艺学院话剧表演专科,后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师从钢琴教授A.吉利斯基和钢琴教育家E.卡娃连卡教授,获硕士学位。

基本内容

罗巍,女, 汉族,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 湖北省钢琴学会会员。2003年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钢琴与理论系,师从钢琴教授A.吉利斯基和钢琴教育家E.卡娃连卡教授,获硕士学位。

奖项

2000年获敖德萨国家音乐研究院“吉利尔斯”钢琴比赛优秀奖。2003年代表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参加在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钢琴重奏比赛,获第二名。2003年五月被授予乌克兰国家钢琴演奏专业“演奏家”称号。曾成功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参加了各种形式的专场音乐会,并多次担任钢琴艺术指导。

职位

现担任钢琴系主科教学工作。

媒体报道

从古典漫步到现代

从克莱门蒂到贝多芬,从李斯特到塔木廖娜娃,在“罗巍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上,听众们“漫步”于古典、浪漫、现代钢琴作品之中。4月28日晚,由钢琴系主办的“罗巍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在编钟音乐厅上演。

简介

罗巍系钢琴系青年教师。1993年考入我院附中主修钢琴专业;1997年赴乌克兰敖德萨涅日丹诺娃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2000年获敖德萨国家音乐研究院“吉列尔斯钢琴比赛”优秀奖;2003年参加在乌克兰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室内乐重奏比赛,荣获第二名;2003年获乌克兰国家“艺术理论学”硕士学位。本次音乐会特邀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教师曲克前来完成重奏作品的演出。

精心挑选

罗巍在音乐会曲目选择方面,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克莱门蒂的《A大调奏鸣曲》(作品26之3)把听众带进了罗巍的音乐会。随后贝多芬的《G大调回旋曲》(作品129)、里森科的《加伏特》、克莱斯勒作曲、拉赫玛尼诺夫的《爱的悲伤》、李斯特的《葬礼》?都在罗巍的演奏下?表现了各自艺术时期的风格,突出了各自时代的语言个性。《加伏特》的作曲者里森科(1842-1912)是乌克兰古典音乐奠基人,罗巍之所以选择这个曲目,与她1997年――2003年赴乌克兰留学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中国的听众对这首《加伏特》和后面的一首《爱的悲伤》并不熟悉,当记者采访罗巍在曲目选择上有何考虑时,她说:“主要是依据时期不同而挑选的曲目,而这两首(指前面提到的两首)在中国演奏的很少,希望通过我的音乐会,介绍新的作品,尤其是乌克兰作曲家的作品”。

耳目一新

音乐会下半场,罗巍和曲克合作的《c小调第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曲 作品30之2)《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塔木廖娜娃曲 乌克兰现代音乐作曲家)是他们2003年参加乌克兰基辅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艺术”国际室内乐重奏比赛?荣获第二名时的参赛曲目。他们合作默契,尤其是《c小调第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如歌的柔板”中,已完全融为一体。在罗巍演奏技术上,现代作品《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中运用了大量非常规的演奏手法,例如,拍打音块,直接掀开琴盖拨动低音琴弦等,都给了在场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音乐会后赵德义教授、钢琴系领导与教师纷纷向罗巍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

母校武汉音乐学院

特点

武汉音乐学院是中南地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突出的高等音乐学府。她坐落在武昌最繁华地段的解放路,东临辛亥首义纪念馆红楼,西濒扬子江,北倚黄鹤楼和长江大桥。院内绿树成荫,湖面微风拂浪,四处乐韵缭绕。

历史悠久

校址即原武昌两湖书院旧址。她的前身可上溯到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49年成立中原大学文艺学院;1951年改名为中南音乐专科学校;1958年换名为湖北艺术学院。1985年定名为武汉音乐学院。

学院1956年招收本科生,197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9年通过“法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并正式招生。

学院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前有七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新的学科专业目录下达后,对应调整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447人。其中,教师274 人。教师队伍中,现职教授22人,副教授91人,共113人。

学院现有作曲、音乐学、民族器乐、钢琴、管弦、声乐、舞蹈等7个系,音乐教育学院以及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音乐研究所、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2003年6月被定为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863人,其中研究生148人,本、专科生1604人,附中577人,附小121人,成教学院本、专科生413人。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九五”期间和“十五”前两年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校园占地面积已达183.2亩,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1000万余元。图书馆藏书23万余册及唱片、音带、像带5万多张(盒)。学院建有电化教学中心,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音乐声学实验室、数码录音棚。学院还建有悬挂楚曾百钟且具有一流音响效果的编钟音乐厅等。

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日益提高,从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不少已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已成为音乐、艺术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文艺团体的一级或二级艺术家,以及音乐研究机构和新闻媒体的中坚力量。

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始终围绕着“一个窗口”(学报《黄钟》,它以严肃的思想性、深刻的理论性和高品位的学术性,继续成为全国8种音乐类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作为武汉音乐学院的一个学术窗口,它已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之一,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两个拳头”(“东方交响乐团“、“中华编钟乐团”)、“三个方向”(计算机音乐理论、作曲技术理论、民族音乐理论)、“四个重点”(作曲、民乐、音乐学、钢琴四个重点学科)、“六个中心”(计算机音乐实验中心、许忠钢琴艺术中心、中国音乐考古中心、林耀基小提琴艺术中心、中国道教音乐研究培训中心、音乐声学实验室)这种学科建设上的布局开展工作,使学院学科建设在上质量、显特色、创品牌、出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省重点音乐学学科

学院省级重点“音乐学”学科,立足于音乐基础课理论研究,注重音乐与科技联姻,传统与现代结合,使多个研究方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促进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使这个学科不仅在湖北省而且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

学院在科研工作中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点项目,如编撰《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部分条目;《聂耳全集》和《冼星海全集》部分作品定谱录音的工作、《全国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曲库》音带32盒及《曲库欣赏指南》2册等。目前,我院在计算机与作曲、演奏的结合,多媒体音、像、谱的自动生成、转换,作曲技术理论课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作曲技术理论学术数据库、民族音乐文化与宗教音乐的研究方向,已出版专著12部,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曾侯乙编钟乐学、律学的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誉为“重大发现”和“有新的突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菲德迈致公函明确提出:这些成果是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的新曙光,归根结底对世界音乐史的研究有重大影响。我院的道教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除在内地,还在我国香港地区及日本、法国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术实力

学院还依靠自身的学术实力,主办了两届“武汉国际编钟研究学术会议”、两届“全国和声学学术报告会”、两届“全国中、青年作曲家新作交流会”和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长号、圆号、单簧管学术会议。学院的教师经常出席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提交、发表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极大关注。

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已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音乐艺术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相互间的往来、讲学、演出交流活动不断,每年学院派出一些师生出国留学进修、访问讲学、演出比赛。

学院重视师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成立东方交响乐团、中华编钟乐团、民族室内乐团、合唱团和附中艺术团、附小艺术团,其中中华编钟乐团与国际著名音乐家谭盾、马友友合作,曾在美国、英国、法国以及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东方交响乐团先后在我国北京、上海、安徽、湖南、大连等演出;2002年,还承担了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新春音乐会”,先后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纪大厅”和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上成功演出,展示了中国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展示了中国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领域的成果,展示了中国优秀青年歌家、演奏家的风采,均获得各界人士的好评。

学院十分重视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重点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以师生艺术实践为特色,开展多项校园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师生深入省、市、工厂、大专院校、社区、以及劳动教养管理单位参加演出。积极开展“文明系、处”和“文明教研室”的评比表彰活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自1999年至今,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上一篇:罗燕

下一篇:罗元(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