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郁聪的个人简介
罗郁聪,博士生导师。男,1921年10月出生。1947年7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47年10月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三年,1950年6月回母校任教,迄今执教已57年。
厦门大学教授
简介博士生导师。男,1921年10月出生。1947年7月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1947年10月任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三年,1950年6月回母校任教,迄今执教已57年。现任社会兼职: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顾问,福建省《资本论》研究会和经济学会顾问,中国恩格斯研究会(2003年改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1978―2000年),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1981年―1985年,参加创建工作),台湾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1985年,参加创建工作),《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1985年―1993年)。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1993年获得厦门大学“南强奖”学术专著类一等奖。2001年获得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年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成果“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二等奖(罗教授领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罗郁聪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
全国解放前,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郭大力等教授于1944年先后相继来厦门大学经济系任教,罗教授(当时为经济学系二年级学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随后在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在王亚南教授任厦门大学校长期间(1950年―1969年),罗教授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之后,1961年被指定在经济学系担任开设按全国统一规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当时主要是选读恩格斯和列宁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从此增多了列宁主义的教育,得到了列宁的启示:“要了解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有什么贡献,就要清楚地认识马克思的学说和活动对于现代工人运动发展的意义。”同时,“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无疑须要熟悉他最亲密的同志和朋友恩格斯的著作。不了解恩格斯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和80年代参加招收《资本论》硕士研究生,原本科“经典著作选读”课程以《反杜林论》为重点。
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罗郁聪教授获得第4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博士生导师资格,此时已是69岁高龄。1991年开始招生(学位课程专门讲授经济学经典著作,以《资本论》、《反杜林论》为主)。1993年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2次会议批准为第5批新增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当时全国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点。之后,在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接受研究人员。由此可见,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是在几十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形成的。概括地说,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学经典著作研究。
学术研究成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引导下,罗教授一方面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经历的过程,同时跟踪考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重大政策措施,不断进行探索,思考成熟一个专题,写一篇论文,紧紧围绕着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发展阶段问题,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这项研究工作从1978年开始,一直进行到1998年,集中20多年来发表的论文,以专著形式编辑文集,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书名为:《现代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中国特色》。全书显示出一条红线――罗教授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论体系,以及列宁、毛泽东的探索实践,把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表述为:“始于马恩,继于列毛,成于邓江”,这在学术理论界可以说是首创的理论观点,对推动人们从更广阔、更深层的理论背景上,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继承发展关系,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另一方面,罗教授把长期教学、科研中积累的存疑理论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以清理,特别是把对恩格斯论著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分类写成三本专著:一是《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关于广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设想),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79年―1987年)专著类一等奖。二是《恩格斯与〈资本论〉》(关于恩格斯在创作、捍卫和阐扬《资本论》主要理论观点方面的伟大贡献),198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三是《〈反杜林论〉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及其各自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与苏振富教授合写,1990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获得华东地区政治理论类优秀图书一等奖,1994年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
此外,罗教授参加《王亚南文集》(五卷本)编委会,与蒋绍进教授合作担任第二卷――《<资本论>研究》的编辑工作,1987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罗教授还参加“厦门大学新世纪教材大系”中《<资本论>选读讲座》的编写工作(与蒋绍进教授共同担任主编),200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罗郁聪教授长期念念不忘启蒙恩师王亚南的格言:“一定要有u2018定见u2019,不能有u2018成见u2019”。所以,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定信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长期坚持“保持原样”(恩格斯语)并积极进行“诚实探讨”(马克思语)。以未收入上述《文集》的两类5篇论文为例:第一类是关于纪念王亚南诞生100周年而作,为弘扬王亚南科学精神的3篇论文。罗教授除了提交大会的纪念性论文《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为王亚南遗作〈恩格斯在创作、捍卫和阐扬〈资本论〉方面的伟大贡献〉增补》之外还同陈克俭教授合写《王亚南创建中国经济学对当今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启示》和《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与中国经济学》。这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和2001年。第二类是关于专论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的两篇论文:一篇是《恩格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对两种不同类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苏振富教授合写)先后由《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3期)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200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分别发表和出版。另一篇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当代意义》(与蒋绍进教授合写),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这些论文都显示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必须提到的,罗教授于2003年11月向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第十次年会提交一篇重要论文,并作了大会发言,题目是《唯物史观与现代社会形态“趋同”发展论纲》(已收入2004年2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老教授论坛》系列论丛第二辑,同时由四川大学网络《道学和管理网》上网)。在洋洋二万五千多字的长文中,阐发了当前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行扬弃”趋向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尚处在复兴的初级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向同是社会主义。这是与罗教授自己长期理论探索思路一脉相承的、大胆尝试的学术积累从而形成的新观点。罗教授治学严谨,理论基础扎实,信念坚定而又与时俱进,耄耋之年仍潜心经典,孜孜不倦。目前,他正在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从中“取经”――“如何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他最近已写了一篇《实现现代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以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实证分析》的论文(与杨继国副教授合写),已于今年11月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当代经济研究》发表,并同时由人民日报社《环球资讯网》上网了。罗教授还计划在2005年出版《现代社会主义论续篇――两种现代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这本书同《现代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之中国特色》是姊妹篇。罗教授运用马克思恩格斯为现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设想的关于实现现代社会主义之建设道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方法”(马克思语),以美国和中国为实证分析,进行理论思考,从而对政治经济学重大课题创新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总的说来,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从罗教授长期积累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所显现出来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