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福兴(企业家)的个人简介
罗福兴(1995年6月1日-),出生于广东梅州,中国最早发起洗剪吹发型的人之一,被贴上“杀马特”创始人的标签。
罗福兴于2006年创造的亚文化“杀马特”概念风靡中国网络,人们将其称为“杀马特教父”,后于2009年宣布以视觉退出网络。
人物介绍
罗福兴广东省梅州市人,出生于1990年6月1日,英文名LFX,留着彩色蓬松长发,胳臂上纹着大大的汉字,喜欢自拍,在低像素的网吧摄像头前做着奇怪的动作。2005年,因为他的打扮风格新颖,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模仿,染彩色头发,烫“刺猬头”,挂铁链穿体环,满身LOGO。他从英文单词Smart中创造出“杀马特”这个词,此后,那些造型扎眼,和他一样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青少年被人们称为“杀马特”,他也被公认为“杀马特教父”。
2006年,11岁广东少年罗福兴创造的亚文化“杀马特”概念,风靡中国网络。12年来,他四处打短工,学美发,开店,在平凡生活中挣扎。这个曾经的亚文化“教父”,以一部纪录片副导演和片中主要人物的身份重回公众视野。
到了2014年底,他已经拥有五千万粉丝,这是“一个集潮流、视觉、非主流为一系的群体”,人称“杀马特家族”。
反杀舆论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恶意,一开始罗福兴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但随着“反杀马特”的声音越叫越响,特别是媒体的介入,对他们的批判,罗福兴逐渐“有些承受不住了”。
2011年,他所在的工厂老板认为他的发型和工厂服装不搭配,要求他把头发剪短。他于是借机剪了头发,找了个理由退出“杀马特家族”,此后连QQ也不怎么上了。
过了没多久,他离开工厂,去学习美容美发,又开始留起爆炸头。但在美发店工作的一次经历,让他对“杀马特”再一次产生自我怀疑。一名顾客拒绝了他的服务,理由是他的样子看起来没什么水平,这让他倍感失落。
他很不能理解,“杀马特”只是一种自我形象的表达,并没有造成社会危害,为什么会招来众多的嘲讽和批判。
人物成就
2006年《创建杀马特。》?
2008年3月15日 《建立新主流联盟》
2013年12月《罗福兴因错误的模仿视觉系,已视觉系划上了休止符。!》
经典话语
1.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为群体正名
“u2018杀马特u2019不是别人眼中的脑残。”他认为,任何一个群体的存在都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即使我没有创造出u2018杀马特u2019,这个群体还是会出现”。
罗福兴介绍说,他了解的“杀马特家族”成员大部分是生活在偏远贫穷地区的“80后”“90后”,他们有的做过留守儿童,有的来自单亲家庭,大多数人初中后就辍学打工,内心孤独又渴望有个归属,于是想通过“潮流”的形象来引起关注。“我们被所谓的主流隔离,于是创造了一个属于我们的家族。普通人想要融入主流可能会比较困难,但是加入我们,就没有那么困难。”罗福兴说,“杀马特家族”能迅速壮大,正是因为大家感受到抱团的温暖,找到了缺失。
在他看来,精英阶层掌握着审美话语权,“杀马特”作为底层人谈时尚,是不被认可的。因此,罗福兴参与拍摄纪录片,希望通过消费自己,改变大家对“杀马特”群体的看法,获得大众的理解,“就算得不到理解和认可,我也要表达出来。
人物评价
影响非主流以及杀马特是一个争论很大名词,因为作为病态的“流行”,已经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批评和鄙夷。虽然来源于流行文化,但是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距,越来越呈现出低俗的状态。 罗福兴的影响,反映了部分中国青少年价值观取向的畸形,更加说明中国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在另一个方面,努力提高公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是很必要的。
评价罗福兴的出现更反映出2000年以来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与教育问题。罗福兴的追随者大部分是受家庭环境与家庭矛盾影响。还有大部分是由于年轻人(包括学生)盲目崇拜,非主流,杀马特家族等,经常被青少年错误地模仿。
受访记录
人物杂志报道
原标题:海边的杀马特|长报道
「杀马特创始人」
从病毒般爆发到嗡地一声从互联网世界消失,杀马特群体的规模化存在经历了不到8年时间。“杀马特之父”罗福兴今年22岁了,8年前他最大的梦想是出名,如今他的心愿是“心能像大海一样宽广”。
人物现状
即便穿一身普通的黑衣黑裤,留个短短的寸头,罗福兴想不被人注意也难。胸前的骷髅头坠链、肩上的钻石铆钉包能让人一眼就从人堆里发现他。
但22岁的罗福兴,现在已是尽量低调了。
在10年前,罗福兴还留着各种颜色的爆炸头,嘴唇上抹黑紫色的口红,身上搭配2元店里买来的金属装饰,身上文着各种图案的文身。
那时,(他从英文单词Smart中创造出“杀马特”谐音而起的,smart→SMT→杀马特)这个词,此后,那些造型扎眼,和他一样染着五颜六色头发的青少年被人们称为“杀马特”,他也被公认为“杀马特教父”杀马特创始人。
“杀马特”们除了喜欢留着五颜六色的长发,画着很浓的妆,还喜欢穿一些很个性的服装,戴着稀奇古怪的首饰。杀马特们大部分是90后和85后的三四线城市的打工青年。
“杀马特”们喜欢“被人关注”,即使“脑残”、“傻X”、“low货”的骂声接踵而至,他也不在乎,“被骂也是一种关注。”
罗福兴在五年里逐渐淡出,杀马特的痕迹在他的身上越来越少。
2018年1月27日,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实现了开一家店撑一个家的人生愿望的前半部分。在深圳龙岗区坪地镇白石塘村开的皇妃美发店正式对外迎客。
国内评论
人民日报评对杀马特的文化心理分析并不少见。大体都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尽管杀马特文化看起来非主流,但其实与很多亚文化一样,无非是对主流精英文化的一种逆反。毕竟,20来岁的青年,大多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刷存在”。如何迅速表达成人感?如何马上脱去泥土气?资源有限,身体就成了最好的战场,可选择的“画笔”不多,奇装异服与出格扮相成了他们最容易摸到的快捷键。效果是显著的:所见之人,你可以不理解我,但你绝不会忽视我。
抛开“洗剪吹”的夸张造型,青春反叛其实存在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比如,60年代喜欢在路上的美国青年;比如,80年代初拥抱喇叭裤的中国青年。如果说杀马特文化有什么特殊,那就是它植根城乡中国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似乎也是第一次,乡村和小镇青年而非城市青年,引领了一种文化现象。
不妨回到罗福兴的成长轨迹。1990年,罗福兴出生,中国的城镇化率才26.4%;2006年,罗福兴在村子里第一次凹出杀马特造型,中国城镇化率43.9%;而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是57.35%。他的青春期与中国城乡最激烈的变革时期,高度吻合。不惜一切打扮成杀马特,尽管存在个体年轻人对所谓“时尚”扭曲的模仿和不切实际的想象,但当这个群体足够大,这种造型与其说是个人的鬼畜创作,不如说是城乡张力、文化波动在个人身上的投影。
杀马特文化的消失,在某种程度上看,是城市主流文化在个体身上的胜利。交锋、改变、再融合的过程中,更主流的审美改变了“不入流”的亚文化。曾经的杀马特少年彻底融入城市文化,青春散场!然而,视觉系杀马特的消亡,并不代表这种文化土壤真的消失了。当今天的乡村依然面临城市文化的巨大冲击,如何避免在高速变革中进退失据,陷入廉价与粗鄙?担忧其实仍然存在。
深圳晚报评评论员 李骓
杀马特”是打破界限的一次失败尝试,它曾经试图与主流文化构建连接,却并没有被接纳,索性躲进小楼自成一统,形成一种新的圈层。最后在即将被遗忘之际,其代表人物又“跌跌撞撞”进入公众的视野。
杀马特创始人罗福兴如今剪掉了自己五颜六色的爆炸头,并以给人剪头发为生,跟大多数人一般为养家糊口而奔忙。阅尽千帆终有归处,再爆炸的发型也难逃发量稀少的一天。人们乐于接受这种回归大众状态的转变,关于罗福兴的报道与解读也热衷于突出长大成熟或浪子回头一类的概念。
不过,今天许多人发现,比“杀马特”更说不清道不明的新圈层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圈层或许根本不打算赢得主流观点的认可,因为它们光靠自己就能过得很好。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商业和文化的旧逻辑也相之改变。五音不全的喊麦,化浓妆的小姑娘对着镜头不着四六的闲聊天直播居然吸引了广泛追捧,这不由得引起人们的感叹。
我们以为“杀马特”已死,但实际上“杀马特”很可能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呈现。比起过去,新一代“杀马特”在流量变现的加持下拥有了更强的号召力和吸金能力,一手握着喇叭,另一手握着钞票。打碎一面镜子,结果得到了无数面镜子,而每一面或许都在映照一个新的认知。
人物事件
2017年8月,罗福兴参加电视节目录制,在和主持人聊到杀马特话题时,主持人多次使用幼稚一词,这让他很不舒服,感觉自己在被围攻、被审判。他直接黑脸了,节目组不得不补录。罗福兴认为,自己过去的非主流行为是在特定生活背景下产生的。“哪怕我是幼稚的,我也是对的。”他说,不希望精英阶层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来俯视杀马特家族。
2018年1月,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深圳龙岗区坪地镇白石塘村的皇妃美发店正式对外迎客。罗福兴实现了他“开一家店撑一个家”的人生愿望的前半部分。这位曾经靠着非主流发型在网络里“号令天下”的风云人物如今已剪去长发,靠给人剪头发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