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永建

时间:2024-01-24 15:24:00编辑:小历

钮永建的个人简介

钮永建(1870~1965),字惕生,一作铁生,又字孝直,号天心,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出生于上海县马桥镇俞塘1号,父世章,曾任清直隶知县。永建对于书法造诣很深,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具有大家气质,与吴稚晖、沈尹默鼎足而三,但是传世作品却不多。永建处世以“不强人谓之恕,不怨己谓之强”自勉,在台湾强恕中学留下了“不强人谓之恕,不恕己谓之强”的墨宝。钮永建毕生致力于文教事业以及国家政务上,厥功甚伟,然而,其淡泊名利,待人宽厚,为为世人所景仰。

人物资料

幼年求学

永建幼小时候接受传统教育,聪慧绝伦。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永建17岁时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后就学于江阴南菁书院,与同学吴稚晖结终身交。1892年,为同学主持公道,被书院劝退,转学上海经正书院。1893年考中举人,是科场得意的青年人。

大学生涯

甲午战争后,看到中国国势衰弱,受到列强侵略,永建便弃文习武 ,研求“新学”。1895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1898年毕业后入上海南洋公学(现交通大学前身)师范班学习,旋任南洋公学教习、高昌庙女学教务长。1899年,以第一名入选为湖北官费留学日本的军事生。翌年赴日,入日本士官学校。在东京,永建广交革命志士。

革命之路

他曾与邹容筹建中国协会,但没有成功;邹容写《革命军》,永建为其初稿润色;徐锡麟赴日本参观博览会,永建向他讲述了国内大势和革命理论,徐锡麟受到影响,返国后走上了反清的道路;此外永建还与史久光等创办《江苏》杂志,宣传革命,同时还联络其他省籍留学生筹办各省学生会和刊物,促成留学生总会机关的建立以利统一行动;1902年,永建于横滨结识孙中山,从此成为孙中山一生最器重的革命同志之一。在日本,永建被推为“清国留学生学生会馆”干事。《辛丑条约》订立后,沙俄不履行《交收东三省条约》,反提出七项新的侵略要求。永建即同秦毓鎏等4人发起组织留日学生“拒俄义勇队”(后更名学生军,又改称军国民教育会),拟以军事行动抗俄。1903年4月27日,留学生召开大会,永建发表演说,慷慨激昂,与会者都认为“非学生自编军队以拒敌不可”。永建被推为区队队长,又受命与汤尔和以军国民教育会特派员名义,先回国请直隶总督袁世凯主战。当时受留日学生影响,上海爱国学社师生亦组成“上海拒俄义勇队”,这些情况引起清廷惶恐,永建等被列入黑名单,永建遂潜避家乡,办紫冈学舍以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起义的准备

1904年,永建任龙州边防大营总文案兼边防教导团总理。1905年秘密加入同盟会。1906年,调任桂林兵备道帮办兼筹办广西讲武堂及陆军小学总监,以训练新军为掩护,改良省军,组训新军,暗助西南边疆的革命起义,从事反清活动,为广西培养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和政治人才,李宗仁、白崇禧等均为其学生,永建因此成为新桂系长期所倚重的党国元老。1909年,事露被通缉,流亡德国柏林,期间曾潜回广州。

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永建返国,10月11日抵上海,正值武昌起义,上海中部同盟会总会亟谋江浙各地起而响应。11月1日,永建参加陈其美、李平书、吴馨、叶惠钧等人的集会,决定“上海先动,苏杭应之”。上海光复后沪各界人士因永建为本地人,极力推举其为沪军都督,永建担心革命阵营分裂,坚辞沪军都督一职,11月赴松江府策动起义,以为犄角,成功后任沪军都督府军务部部长、松江军政分府军政部长。在松江永建建立松军干部学校和弁目营,组织学生军,作为支持光复南京的军事力量。松事既定,永建赴上海参与策划光复南京,适新军徐绍桢进攻南京雨花台失败,永建借得虞洽卿15万元银国交绍祯重整旗鼓,成立苏浙沪联军攻克南京。

任职南京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任命永建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后代行总长职务,同时筹办军备;又被委为革命军全权代表伍廷芳的军事参赞,参与南北议和。1912年(民国元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永建陪随北上。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发动,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黄兴委永建为苏沪讨袁联军总司令,后改任参谋长。松江响应南京独立,于1913年7月16日组松江讨袁军,举永建为总司令。翌日,永建率松军步兵、水师共5营约3000人应陈其美借调开往上海。18日,上海宣布独立,永建令松军总指挥何嘉禄率军往龙华制造局火药厂。23日凌晨,永建与刘福彪等率军分路攻打制造局。24日晚,永建又率松军沿铁路佯攻制造局,诱袁军出局;另一路军猛攻制造局西栅门,自9时起至翌晨6时持续轮番冲击,消灭袁军600余人。25~28日,继续率军轮番进攻,因袁军有海军大炮掩护,未能攻克。29日,租界当局逼迫退兵,永建兵退宝山。刘福彪叛变,永建与吴淞要塞司令居正率军痛歼,坚守吴淞炮台要塞。并与居正等发表通电,谓“以百死之身,率诸健儿守此要塞,身可毁而志不可夺,家可破而气不可馁”, 10余天内两军田间血战数十场,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接受红十字会调停,退兵太仓,遣散部队,自己避袁通缉,流亡日本东京半年,后往欧美。

反袁斗争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出卖中国主权,永建回国再谋反袁。袁称帝,永建和林虎(字隐青,广西陆川 人)往南宁劝说陆荣廷讨袁,旋返上海,策动长江各省接应护国军讨袁。翌年4月,陈其美在上海讨袁,永建佐之,派何嘉禄等往吴江策动江苏水警,促使吴江宣布独立。5月,被派为两广都司令部驻沪军事代表。袁死后,响应孙中山宣言,以护国军驻沪军事代表名义致电独立各省,提出“回复旧约法(临时约法)、召集众参两院、依法组织内阁、惩治帝制祸首”等建议。又与李平书联名致电黎元洪,要求将废法、乱法、犯法之人立予罢黜,付诸法庭。

1917年11月,应孙中山召赴广州,先后任师长、大元帅府参谋次长兼石井兵工厂督办。翌年12月,遇刺受伤,离职返沪疗养,时孙中山在沪,时与往返。在沪任中西女塾教员,与徐谦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开办“查经班”,宣传“基督救国”。

1921年5月,孙中山于广州就任非常时期中华民国大总统,永建被委以江苏省长名义联络苏沪国民党人。1923年,受孙中山派遣与徐谦北上联络冯玉祥。1926年4月,回广州任国民政府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

北伐战争开始后,永建担任北伐军总参议,旋即派为中央驻沪特派员,策动上海革命,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后,被国共两党联合推举并报武汉国民政府批准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常委、主席;为与胡汉民、蒋中正等人筹组南京政府于翌日登报辞职。

编辑本段国府任职

1927年宁汉分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永建任国民政府秘书长(胡汉民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江苏省政府委员主席。1930年后,历任内政部长、新编第七军军长、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考试院铨叙部长、考试院副院长及代理院长等职。1942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公务惩戒委员会委员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五省市东南宣慰使。1947年,受聘总统府资政。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去台湾,当时钮永建80岁,任代理考试院长职务。1952年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9年钮永建90岁,到美国依亲看病。1965年12月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96岁。

政务之外,永建关心地方事业,尤其关心教育事业。1899年改吴会书院为强恕学堂(今马桥小学),成为上海县境内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小学。

30年代起提倡乡村民众教育、农民合作经济和乡村建设。提出民众教育的宗旨是“培起国民力量,树立自治基础,增进农业生产,改进经济组织,促进乡村建设,充实人民生活”。

1929年,永建60岁,他捐地五千多亩,在家乡俞塘设民众教育馆,分社文化、生计、保健、妇女、合作、农艺、园艺及水产各部,进行民众教育、合作经济、农业技术推广等实验。一时地方生产业赖以繁荣,成为全国社教楷模。他又将此经验推及松江9县和江苏全省,在全省普设民众教育馆,着手推行江苏省全民教育事业。

1945年12月5日,致信宋子文,建议将上海县改为实验具,提出旨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民众生计的实验县工作要旨。

编辑本段晚年生活

1949年,永建随考试院撤迁台北,迁院完成后的问题很多,诸如自来水、电灯等都是有关同仁福利的要事。但是,永建却主张先办一所小学,使同仁的子女以及附近电力公司职员的子女和老百姓的子女等,都得到适时就学的机会,他认为这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事。由于永建的德望及其注重下一代教育的坚决主张,大家都没有话说。永建东拉西借,得四、五千元,盖成两所克难教室,考试院同仁的子女,因此得免失学,附近的经济部、军医署、台湾银行、电力公司等员工的子女,也得到就读的机会。这所小学就是永建国民小学的前身中兴小学,1970年由台北市政府接办,改名永建国民小学,以纪念永建创立的功劳。

上一篇: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

下一篇: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