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鑫的个人简介
陆光鑫,字灿庚,号石父。出身世家,自幼受到“不为良相,亦为良医”的家庭教育,刻苦攻读经史及中医典籍,成绩常列前茅。基本内容
陆光鑫(1878--1949年),字灿庚,号石父,楚雄鹿城人。出身世家,自幼受到“不为良相,亦为良医”的家庭教育,刻苦攻读经史及中医典籍,成绩常列前茅。
青年时期,祖父任江北漕运帮办,陆光鑫随其远宦金陵。公余,祖孙常共论经史子集,古今得失,人世变迁。一年后,一些公私事务,陆光鑫均可代为裁处,上下咸称适宜。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应临元镇总兵之邀,主持幕事。是年因灾歉收,陆光鑫建议出售营中财产,平粜赈饥,以活灾民。此后,又上书倡议推广种棉,筹设纺纱厂,为云贵总督锡良采纳,拨款向德国订购机器。首批机器运到,锡良迁调,建纺纱厂一事中辍。
民国时期,陆光鑫先后任职于湖南、广东、北平、江西、江苏等地。1923年任农桑部秘书时,大总统黎元洪曾授予四等嘉禾勋章。1933年,于江苏溧水县知事任中,扑灭蝗患,疏理河道,以政绩卓著,升任江苏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领淮阴县事。是时,汪精卫主持行政院,常发表废止中医的言论,陆光鑫忿然上书抗议,并撰文驳斥,与中医界同仁共同努力,争得罢议废止中医之说。但陆光鑫因抗议汪精卫废止中医事由,被江苏省主席顾祝同撤职。为纪念这次斗争,他将所写的文章自辑为《国医晨钟》一卷。
几经周折后,陆光鑫深感“时局之不安定,公道之不彰,守正以公,与时乖忤,何补于国”,遂弃政从医,迁居苏州以医济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陆光鑫乃绕道返滇归楚,以医为业。由于他平生抱定“有事做事,无事做学问”的宗旨,为官数十年中,对中医理论的研究未肯荒废,并博采众长,对伤寒、温病、时疫与内科杂症、妇科、伤科、针炙、眼耳鼻喉诸科均通,且临床经验丰富,上门求诊者甚众。
陆氏重医德,遇贫困患者不收脉费,有时还助以药资(陆只诊断处方,不开药铺),他告诫门生:“治病救人是为医之道,不能着眼于钱财,病人有求于己,切不可分官绅贫富”。
诊治之余,陆光鑫写下了《伤寒论证治纲要》、《温热病症治纲要》、《儿科症治纲要》、《脉学存真》、《良效方剂》等医著五种,后经门生丁楚整理成稿。
闲暇时,陆光鑫犹寄情于金石书画。其书法宗北朝《张玄墓志》,结构谨严,用笔多变,深得气运连贯之妙。金石刊刻也颇有成就,篆刻作品有《陆氏印谱》和《二然斋印章》,并有书画、诗词、楹联等作品稿件,大多毁于日寇轰炸。
晚年,陆光鑫经常与进步青年往来,并参与鹿城中小学生打倒县长林景泰的斗争。在三校(今北城小学)举行的营救人民代表出狱的欢迎会上,他慷慨陈词,抨击时弊。1947年,楚雄地方官绅请他出任县参议长,他坚辞不受。由于厌恶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大小官场会议或宴席邀请,他一概拒绝到场。
陆光鑫一生自律甚严,无论做事做学问都极为认真,遇事则深究其本源,力求彻悟。饮食起居,亦有规律。
1949年6月27日,陆光鑫病逝于楚雄,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