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松桥的个人简介
鲁松桥1924年12月出生,江苏省涟水县人。华中建设大学毕业。现职
中华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河南省科普创作学会理事文学组组长;鹤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鹤壁市老干部协会秘书长。
曾任职
曾任河南省正阳县人事科长、县政府秘书长、中共正阳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县级干事、鹤壁市文化局局长兼市文联主席、鹤壁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
荣誉和奖励
该同志在国家、民族命运危急时刻,毅然奔赴革命战场,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独立做出了贡献。曾被授予银质奖章“人民功臣”称号;在和平建国时期,数十年如一日,仍保持着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在被党组织培养提拔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后,更是处处以身作则,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该同志对党、对人民、对自己毕生追求的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始终善于加强政治学习,积极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工作性质虽有过多次变更,但都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每舜精通一行。加之:在群众中不摆官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态度;在工作中善于以发扬民主来启发群众的智慧,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以提高自己的领导才能;每当新工作任务的到来,他不仅以领导者的身份去号召群众,更可贵的是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在实践中作出榜样去感召和引导群众。因而不管在哪个领导岗位上,都显示出行政上指导全局有序,业务中,专业策划有方。因工作成绩显著曾受到过省、市有关领导的表扬鼓励。当他年满六十周岁时,组织上让他离职休息后,但他却离而未休,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为此,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他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并发《荣誉证书》,中央电视台也于八八年十月和八九年十月,两次在“晚霞”节目里对他进行了表扬。业绩简述:(一)在战争年代里,他在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的情况下,写出了许多战地记实文学作品,如“沦陷区人民拥军情”、“天兵天将”、“烹伏雌”、“临沂一日”、“祭战马文”等。这些文章在《战地通讯》和当时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后,对鼓舞士气,安定民心,密切军民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二)在他担任文化工作领导期间,为了贯彻执行党的“两服务,三贴近”的文艺方针,曾亲自带头创作了不少有意义的作品,特别是美术作品曾在全国和省市多幅多次展出过。如油画:“战地重访”、“水力采煤”、“不忘先烈”、“淇河集景”;国画“老渔翁”、“春夏秋冬”、“饮水思源”;摄影“丰收在望”、“煤海泛舟”等等。(三)在前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当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他当时作为科委和科协的领导者,不仅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向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外,并且以身作则:首先,在科研方面,他勇于带头把手伸向当时的科学前沿,独立研制了一台“××仿生”(雏形)因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罗干同志(原任省科委主任,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看到后,立即肯定和赞扬,并表示要为他选派助手。其次,在科普方面,迫于形势需要,他白天搞研究,晚上写文章,写出了系列性科普论文。如“什么叫科学”、“科研是怎样分工的”、“关于八大新兴科学业技术简介”等。由于这些文章都是以民众的口吻,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深奥的科学知识。因此,当这些论文在《科技报》连续发表后,受到全国科普界的热烈欢迎。纷纷来信,有的要求多发份数,有的要求很快印成单行本,让他们购买发放;有的在城市里的繁华地区,设立大型阅报栏,用毛笔抄写张贴,让广大群众学习。省科协主席为此在大会上对他进行表扬,并请他向与会者介绍科普文章的写作经验,并邀请他参与省科普创作学会的领导。在七九年,当他根据天文学测算,太阳系一颗最大的慧星―哈雷慧星,将于八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又一次从地球附近飞越,因民众对慧星(俗称扫帚星)的出现,是发生天灾人祸的预兆,所以他立即画了一幅大型油画来解释这一宇宙天体运动的自然现象,并用“美丽的哈雷慧星”做标题,以此把人们的祸患意识变为审美观念。这幅画不久即被国家美术馆选去在北京展出。四、在前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机构改革,大批老干部离退休了,为了使他们老有所为,生活丰富多彩,安度晚年。他亲自起草了老干部协会章程和所属各学会的活动内容和方法。并组织了七十多名爱好文艺活动的老干部,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老干部文艺团体―“鹤壁市老干部演唱团”。他又亲自动手编写了话剧“白雪丹心”相声“妙药回春”,快板“三佬会”,以及表演唱“老两口进城”等八个演出节目,以此来颂扬革命优良传统,党的强国富民政策,歌颂好人好事的社会新道德风尚,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演唱团在省会及其它城市慰问演出,都受到各界人士的赞扬。《河南日报》于85年4月5日,在头版头条,以“夕阳无限好”的标题发表这一消息后,《人民日报》即于次日在各省、市报纸要闻栏目里予以转载。其他包括中央电视台等许多新闻媒体也都作了报道和评论,从此,全国各地老年文艺活动蓬勃发展。多次受到上级赞扬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