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伊西多罗维奇·康得拉钦科的个人简介
罗曼·伊西多罗维奇·孔得拉坚科(РоманИсидоровичКондратенко,1857~1904)俄国中将,旅顺口争夺战俄军的灵魂人物。 出生于俄罗斯帝国梯弗里斯一个乌克兰军官家庭,是家中的第10个孩子。1874年毕业于波洛茨克军事中学,1877年毕业于尼古拉耶夫工兵学校,1882年毕业于工兵学院,1886年经总参军事学院深造后毕业。先后任第二十步兵团指挥官、阿穆尔沿岸司令部值勤将军、东西伯利亚第七旅旅长等职,少将军衔。后该旅扩编为师,派驻旅顺口。
很多译著直接称其为“康特拉琴科”。
死守旅顺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康得拉钦科担任俄军驻旅顺陆防司令。当时,俄军驻旅顺部队达3.5万人,加之0.7万人非战斗人员,具有很强的作战优势。在旅顺防御作战全过程中,他坚决反对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弃阵而逃、一味退缩和投降的作战方针,是沙俄主战派和地面作战的中心人物。他以自己的指挥才能和军事工程师的全面知识,在短期内迅速调整和扩建了防御体系,广泛采纳下层士官的建议,亲自指导制造了一批杀伤力强、能实际应用的武器,如手榴弹、迫击炮、地雷、电网等。这些武器的应用,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和推进。但由于投降派掌握指挥大权,主战派受到压制,他孤掌难鸣,1904年7月下旬,俄军终于被日军围困于旅顺要塞之内。
12月15日晚8时左右,因战事紧张,康得拉钦科再次亲临东鸡冠山北堡垒召开作战会议,日军通过潜入特务获得这一信息(一说由俄国商人纪凤台商社泄露信息),遂集中大口径280mm炮火向北堡垒轰击,康得拉钦科被日军炮火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毙命。同时遇难的还有拉舍夫斯基(中校工程师)、纳乌明科(中校军衔)等9名军官。
日俄战争时期,其官邸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宁波街,建于俄国强租旅大初期。近代2层欧式别墅,建筑精巧别致,面积604平方米。1904年以前,这座豪华别墅是俄国陆防司令、第7师师长康特拉琴科的官邸。日俄战争结束至1931年“九一八”以前,这里成为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策划“九一八事变”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就住在这里。1935年1月21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第二次到旅顺,也曾在这里住过5天。 1945年成为苏军第39集团军司令部将军宿舍。195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使用。现保存完好,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军队产权,目前为红军后代居住。
社会评价
1904年日军完成对旅顺的包围之后,于8月16日向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递交了一份劝降书,指出旅顺陷落在所难免。斯特塞尔对此立即召开防务会议研讨此事。会上康得拉钦科和多数将领一致主张不放弃抵抗,反对投降。之后,康得拉钦科在日军的多次总攻中,始终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他死后,俄军士气迅速瓦解,接替他的福克中将与斯特塞尔沆瀣一气,主张向日军投降。18天后,斯特塞尔与日军签订投降书,旅顺要塞沦入日军之手。日军占领旅顺后,在东鸡冠山北堡垒为康得拉钦科立石碑一块,上书“露国康得拉钦科少将战死之所”,以纪念他的勇敢奋战。
其阵亡后,俄军将其葬于唠嘴炮台周围(现白银山),后移葬旅顺白玉山西麓俄国人墓地,战后其尸体运到圣彼得堡,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
斯捷潘诺夫所著《旅顺口》一书中,此人着墨甚多,评价很高,为书中的主要正面人物之一。
苏军撤离旅顺前,赫鲁晓夫曾要求中国政府在旅顺修建5座纪念碑,其中指明为阵亡在旅顺海域太平洋分舰队司令官马卡洛夫修建一座外,计划在2号炮台修建的纪念碑专为纪念康得拉钦科,此项计划遭到周恩来的强烈反对,最终5座纪念碑修建了三座,刨除了马卡洛夫和康得拉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