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某省面向社会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有一位县委书记和一位县长,凭着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顺利通过了笔试。他们原以为自己阅历丰富,平日十分健谈,心理素质好,并经常在各种场合即席讲话,通过面试不成问题。岂料在面试中,考官问:“有人说,正确的观点不需要投票。
你对这种说法认同吗?”面对这道考题,他们一下子蒙了,脑子一片空白,理不出答题思路,不知从何说起,勉强敷衍了几句,连自己都觉得十分牵强,严重影响了情绪,在回答下面的问题时发挥得大失水准,结果可想而知。事后他们不服也不解:自己平时在千百人的会议上讲话头头是道,为什么会在20分钟的面试中“小河里翻船”?
经过对他们面试失败的原因进行“诊断”,我发现他们主要是因为对公选结构化面试一知半解,面试准备缺乏针对性,回答问题还是会议发言的老习惯,偏离结构化面试的要求,既不懂面试测评的能力要素和题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也不清楚何种能力要素在面试中起关键作用,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展示这些能力。因此,公选考生要想在面试中发挥出最好水平,取得理想成绩,必须了解公选结构化面试的理论和实务,练好公选面试的基本功。
一、弄清结构化面试的测评要素和题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公选面试一般是由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特邀专家组成面试考官小组,通过问答、观察、交谈等方式,了解应试者在特意设计的某种工作场合、活动情景、压力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特征、能力状况以及参与竞争的动机。结构化面试是当前我国公共部门人事考试选拔的主要面试形式,广泛应用于领导干部选拔面试和公务员录用面试之中。
公选面试主要是测评考生的能力状况。结构化面试证明,考生是否具有某种能力以及该种能力水平如何,可以通过考生对某种特定问题的回答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某种能力一般对应于某种或某几个题型,某种题型一般适合提问某类问题,某类问题一般有大致相同的答题思路。
备考公选结构化面试,就是要弄清测评要素和面试题型之间的一般对应关系,从命题思路分析答题思路。只有找准这类问题的答分点,才能在面试中胸有成竹,以不变应万变,有效防止答非所问。
从近年来公选结构化面试的实践看,面试中的常见题型有背景性问题(含意愿性问题和行为性问题)、智能性问题(含思辨性问题和哲理性问题)、情景性问题、压力性问题等。一道面试题大致属于什么题型,准备充分的考生均可从该题的内容上判断出来。
一般情况下,背景性问题主要是用来测评干部的考试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内容通常是了解考生的学习经历、生活阅历、任职履历等情况,以及考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这类问题常常用第二人称发问,并且常常有追问,如追问个人的优点、缺点或经验教训,要求考生回答:“你最的是什么?”对于背景性问题,原则上应该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优势或不足,不能编造谎言,掩饰自己的缺点。
背景性问题中的意愿性问题和行为性问题主要用来了解考生的考试动机和职业价值观。意愿性问题通常是问考生现在愿不愿意做某一件事,行为性问题通常是问考生在过去是怎么做某件事情的。回答这类问题,考生要以自己的职业理念、知识专长、能力优势、报考职位等为依据,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回答。
智能性问题是公选面试尤其是较高层级领导职位公选面试的主要题型,用该题型提问的问题经常占到面试题的一半。智能性问题主要测评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问内容通常是类似论述题的理论性问题,又因为面试不能笔试化,故这类问题不是基础理论问题,而是涉及时事政治、方针政策、社会热点的现实理论问题。智能性问题最能反映考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素养、理论水平,但答好的难度也最大。
思辨性问题和哲理性问题是智能性问题的两种形式。思辨性问题需要深度思考,辩证解读。如:“有人主张高薪养廉,有人反对高薪养廉。你怎么看?”对这一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显然不是最佳答案。哲理性问题是给一句格言箴言、名句警句或成语谚语,请考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考生对这类问题多是似曾相识,知其大意,但许多人的回答却往往言不及义,缺乏深度。回答哲理性问题,需要准确把握这些话的正确含义,揭示出这些话的深刻寓意,并注意联系实际。答好智能性问题,既要从宏观上总体考虑,又要在微观上无所遗漏,更要善于辩证分析,做到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情景性问题主要用来测评考生的计划组织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意识与方法、应变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由于该题型能涵盖多种测评要素,故为面试中的常见题型。情景性问题通常是假设有一项工作让你负责,问“你将怎样去做”。情景性问题属于面试中难度较小的问题,考生要善于找到这类问题的答分点,围绕全面性、细致性、计划性、预见性、主动性、服从性去梳理思路,组织答案。
压力性问题主要用来测评考生的应变能力和情绪自控能力。比如:“你工作成绩突出,得到领导肯定,但你也发现同事们越来越疏远你。你怎么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回答这类问题,考生应注意自己正处于虚拟逆境,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要根据设定的环境和情节随机应变,给人以神态自若、话语自然、注重沟通的印象,还要能对考官提出的投射性问题作出快速反应,避免掉进命题人有意设置的“陷阱”。
除了上述常见题型,有时还会遇到在非公共部门人员招聘面试中较多使用的具有发散思维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的“指物联想”类题型。这类题通常是设置一些事物,如国徽、长城、天平、招工广告,或是某种图画、某个场景,问考生看到它们会想起什么。回答好这类问题,考生需要激发灵感,开阔思路,打破思维定式,思考事物的象征意义、特殊功能或该事物与其他共生事物的关系,争取给出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的创新答案。
二、把握公选面试测评中关键的能力要素
在结构化面试中,通常要把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作为考官的观察点。公选面试的测评要素主要有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激励能力、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和面试者的个性特征。
上述各测评要素的分值并不是平均分配的,虽然每次公选的领导层级不同,测评要素的权重也有差异,但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面试中所占权重相对较大,对考生影响最大。因此,在公选面试准备阶段要注重训练这两项能力。
公选面试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其回答问题时客观全面、分析辩证、观点鲜明,在答题方法上则要求条分缕析、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次答问,堪称这种答题方法的经典示例。一次,有人问鲍威尔:“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鲍威尔想了想说:“我的成功秘诀是:第一,急事慢慢地说;第二,大事想清楚再说;
第三,小事幽默地说;第四,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第五,做不到的事不乱说;第六,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第七,没有发生的事不要乱说;第八,别人的事谨慎地说;第九,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说;第十,现在的事做了再说。”这番妙答连用十个序数词,每句一个要点,句句紧扣题意。如果公选考生在面试中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表现出很好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公选面试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贯穿在考生对每个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没有特定的题型。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语义、语调、语速、语音、语气等方面。对语义的把握,是指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用词恰当、词义准确,避免词不达意,以免让人误解。
面试答题的语调应比自己平时说话的语调略高,有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对语速的把握,重在表达的连贯性,避免停顿太长。鉴于面试答题是边想边答,故语速不宜快。语音要清晰,虽然不一定非用普通话不可,但绝不要有浓重的方言土语。语气应表现出自信与坚定,多用短句子,尾音不要低。在面试中展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回答问题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简单明了。
孤立地看,这种认识没有错,但面试答题有时间要求,如果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一味地追求简约,用时过短,就会成为语言表达能力的“杀手”。比较合理的用时要求是:某个问题平均给3分钟时最好回答2分钟,某个问题给5分钟时至少回答3分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表达流畅,最能体现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结构化面试的模拟演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干部参加公选面试的实践证明,除了要了解结构化面试的测评要素、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外,还需要在参加面试前多进行临场模拟演练,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面试成功的概率。模拟演练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模拟逼真,演练到位,答辩时就能有效地避免发生意外,即使发生了意外,也能恰当地补救。
模拟演练中,一是要了解程序,防止面试时因不懂程序而造成失误。二是要适应环境,克服在面试的特殊环境下产生的紧张情绪。三是要揣摩思路,依据面试的命题思路找到符合个人思维特点的答题思路。四是要练习方法,按照不同的内容训练如何使答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逻辑性、层次性。五是要自我感悟,体会“答对问题”和“答好问题”之间的区别,努力在答对的基础上进一步答好。
六是要体会细节,要体会进场退场的感觉,琢磨适宜的姿态手势,找到恰当的眼神、笑容等。现代管理学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公选面试也一样,注意细节也会使考官对你产生好感,从而增加成功的概率。
文| 李民昌,来源:面试荟公众号,侵删
欢迎关注@面试荟,公务员面试资深考官揭秘面试中的小门道和大智慧,助你“摆渡”面试,“成公”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