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图尔特的个人简介
罗伯特·斯图尔特,第二代伦敦德里侯爵,KG,GCH,PC(Robert Stewart, 2nd Marquess of Londonderry,1769年6月18日―1822年8月12日),盎格鲁-爱尔兰政治家,通称卡斯尔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曾任外务大臣,于1814年至1815年代表英方出席维也纳会议,后来因工作过劳而精神失控,自杀身亡。罗伯特·斯图尔特 - 人物简介
罗伯特·斯图尔特,第二代伦敦德里侯爵,KG,GCH,PC(Robert Stewart, 2nd Marquess of Londonderry,1769年6月18日―1822年8月12日),盎格鲁-爱尔兰政治家,通称卡斯尔雷子爵(Viscount Castlereagh),曾任外务大臣,于1814年至1815年代表英方出席维也纳会议,后来因工作过劳而精神失控,自杀身亡。
罗伯特·斯图尔特 - 人物生平
罗伯特·斯图尔特在1769年6月18日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早年入读位于阿马(Armagh)的皇家学校,后来又考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不过只读了一年就离开。史都华的父亲同名罗伯特·斯图尔特,是一位地主,后来曾三度先后获英王乔治三世策立为卡斯尔雷子爵(1795年)、伦敦德里伯爵(1796年)和伦敦德里侯爵(1816年)。自父亲在1796年立为伯爵后,其礼节性衔头卡斯尔雷子爵遂为史都华所采用,而一直到1821年父亲去世,他才袭取得伦敦德里侯爵头衔。
史都华在1794年娶埃米莉·荷巴特-马克士威(Emily Hobart-Maxwell)为妻,埃米莉是一位以其吸引力和古怪行为而著称的妇人。两人是一对恩爱夫妻,惟没有生任何子女。
罗伯特·斯图尔特 - 早年政绩
在1790年,斯图尔特当选唐郡(County Down)的国会议员,以辉格党党员的身份晋身爱尔兰下议院,并支持进行选举改革以及天主教解放运动。不过,后来他由于要尽贵族子弟的责任入伍出征,所以甚少出席议会的会议。在1794年,他在英格兰的特里戈尼(Tregony)选区胜出,转而成为了英国下议院的议员。翌年1795年,他转投托利党,但背后仍然坚持著改革和解放天主教的信念。
在1797年,他获委任为爱尔兰首席秘书,任内成功镇压了1789年爱尔兰叛乱,力主追剿起事首领,至于对参与的平民百姓则予以宽大处理。到1800年,他又极力在爱尔兰和英国的国会进行游说,主张爱尔兰和英国进行正式的合并,并指出此举才可以平息长久以来的宗教派别纠纷。经过一系列的斡旋,两地国会最终通过了《爱尔兰联合法案》,正式合两个共主邦联为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
在当初游说的时候,卡斯尔雷曾向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承诺,合并以后会容许天主教人士晋身国会,但此承诺却遭到了不少英国本土人士,包括乔治三世的反对。至于到合并以后,乔治三世委任反对天主教解放的亨利·阿丁顿为英国首相,取代同情天主教的小皮特,结果小皮特与卡斯尔雷双双辞职以示抗议。
罗伯特·斯图尔特 - 外交生涯
不久以后,托利党内有关解放天主教的纷争冷却下来,卡斯尔雷于是在1802年重返政府,出任管理委员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Control)一职。在1804年,经过他的大力游说,小皮特得以重任英国首相,而卡斯尔雷则出掌战争及殖民地大臣一职。但小皮特不久却在1806年因故逝世,卡斯尔雷于是随“贤能内阁”的成立而辞职。然而,“贤能内阁”仅存活了一年多,便在纷乱之中垮台,到1807年,新任首相波特兰公爵重新任用卡斯尔雷为战争及殖民地大臣。可是,卡斯尔雷其后却与时任外相乔治·坎宁在瓦尔赫伦长征(Walcheren Expedition)大败一事上出现纷争,两人事后更在1809年展开决斗,结果两人都被迫辞去政府职务。
三年后,即1812年3月,卡斯尔雷获时任英国首相斯宾塞·珀西瓦尔委任为外务大臣,由此展开其长达10年的外相生涯。而在同年5月,斯宾塞·珀西瓦尔在国会大楼遇刺身亡,卡斯尔雷遂兼任下议院领袖一职。在外务大臣任内,卡斯尔雷于1814年3月在休蒙(Chaumont)成功促使英国、奥地利帝国、俄罗斯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结成日后所谓的“四国同盟”,在签订《巴黎和约》的谈判以及维也纳会议中施加大国的影响力。此外,在维也纳会议中,卡斯尔雷除对俄罗斯帝国向西扩张的意图加以反对外,又倡议为欧洲设立一种称为会议制度的集体协调安全制度。根据会议制度,各列强要定时召开会议,并就欧洲事务共同展开协商。结果在往后的10年间,欧洲列强一共召开过5次会议,但会议的成果和效率却一次比一次的低。最后在1822年,由于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的分歧日深,再加上英国国内舆论的反对,会议制度以崩溃告终。
不过,总体上,卡斯尔雷本人仍算是热心于协调制度的。例如在1818年的亚琛会议上,他就联合奥地利外相梅特涅,反对帮助西班牙国王镇压在南美各殖民地的革命,以及组织国际军队的建议,以免让沙皇在欧洲事务上取得过多的影响力。至于在1820年的特拉波会议,他又代表英国联合法兰西王国反对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普鲁士王国三国对那不勒斯革命实行干涉,因为卡斯尔雷忧虑欧洲协调机制会被藉镇压革命之名,使得上述三国得以继续干涉别国内政并扩张势力。不过后来继任外相的乔治·坎宁却放弃协调,重新采行光荣孤立,于是光荣孤立渐成为了大英帝国在整个19世纪的国策。
卡斯尔雷不是一位成功的演说家,他的外交技巧亦常常使人难以费解。但他正直友善和坚守信念的性格,仍然为他带来了不少的名声和支持,而这些性格特点,可谓是和同时期的外交家回异的。至于他的外交政策,虽然是具前瞻性,但当时实在是曲高和寡。
罗伯特·斯图尔特 - 自杀身亡
尽管卡斯尔雷在外交上有不少成就,但他后来在对外事务上采取保守态度,支持各国镇压革命,使他变得极为不受欢迎。后来内务大臣西德默斯勋爵就1819年彼得卢屠杀一事上加以认同,又提出六条法案打压自由,结果西德默斯勋爵受到各界抨击。卡斯尔雷当时作为下议院领袖,为了保住自己的内阁席位,对西德默斯勋爵的政策作出支持和辩护,结果卡斯尔雷与其他表态支持屠杀的内阁成员一同遭到各界鄙视,而当中著名诗人雪莱更写了《无法无天的化装舞会》一诗,对卡斯尔雷等人加以批评。其中写到:
我在路上遇到了凶手―
他有块像卡斯尔雷的脸―
他的样子圆滑得很,但是是可怕无情的;
背后有七头猎犬跟随他
全都肥肥白白;相信它们都活在
令人称羡的处境,
一个跟一个,两个跟两个的
他将人的心脏抛出来让它们咀嚼
而这都是从他的大斗篷拿出来的。
父亲在1821年去世后,卡斯尔雷袭取为伦敦德里勋爵。而在同年,受工作压力与名声大跌所影响,他更似乎患上了妄想症。在1822年8月9日,伦敦德里晋见了乔治四世,席间他向国王透露自己受到恐吓,表示自己“被指控与克洛贺主教同样犯的罪”。至于伦敦德里提到克洛贺主教(Bishop of Clogher)犯的罪,是指克洛贺主教珀西·乔斯林(Percy Jocelyn)在当年7月,被人发现在一间酒吧的房间中脱下了裤子,与一位年轻士兵一起。伦敦德里与国王会面后,乔治四世建议他去“请教一位医生”。随后,他返回到位于肯特郡北克雷(North Cray)的家族宅第洛林堂(Loring Hall),后于8月12日于洛林堂以开信刀割喉自杀身亡,终年53岁。
伦敦德里勋爵死后法庭召开了死因研讯,最终裁定他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自尽,而非有意图的自杀,这个裁决使他避免了一般自杀者所得的下场――以一根木棍刺穿死者的心脏(这种造法要到1823年才废除)。此外,有些激进份子认为伦敦德里之死其实是政府为掩饰某些黑幕,以及让反对改革选举制度人士得益。伦敦德里勋爵的丧礼在8月20日举行,遗体随后获安放于西敏寺,旁边则是已故首相小皮特的坟墓。在1850年,卡斯尔雷同父异母的弟弟,即第三代伦敦德里侯爵,为他立下了一个纪念碑。